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猶豫」為何是美德?先賢給我們的別樣智慧

「猶豫」為何是美德?先賢給我們的別樣智慧

「猶兮若冬涉川 ,豫兮若畏四鄰」,這兩句話出自《老子》。從上下文來看,這是一種勸人效仿的話,是一種高度讚揚的話,是一種美德。許多人說,這話和「猶豫」有關。而猶豫,是漢語中的常用詞,指拿不定主意,是一種在人的思想里經常發生的現象,沒有人會說他從來沒有猶豫過。但猶豫何以會成為一種美德呢?老子究竟要勸告我們什麼?


這個問題,千百年來,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解釋。前幾天,2016年的讀書節評選出來十本好書,第一本就是任繼愈的《老子繹讀》。但任繼愈在此書中,對這兩句話的解釋還是隔靴搔癢。


本文的目的就是要把這兩句話解釋清楚。讓我們先看第一句。

《說文解字》中查「猶」:「玃屬。從犬酋聲。一曰隴西謂犬子為猷(猶)。」


《周易·未濟卦》:「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


狐為犬科,所以《周易》所說的小狐,就是「犬子」,就是老子所說的「猶」。老子說的「冬涉川」,就是《周易·未濟卦》所說的「小狐汔濟」。《周易》的意思是,小狐保持身體乾燥,在冬季安然渡河。怎麼渡的?從冰面上走過去的,不然身體不會幹燥。這當然是一種本事,一種德行,一種美德,值得讚揚,值得學習。《周易·未濟卦》里把這種美德叫做「君子以慎,辨物居方」,這才是老子讚揚「猶」的原因。

「猶豫」為何是美德?先賢給我們的別樣智慧


《水經注·卷一》:「《述征記》曰:『盟津、河津恆濁,方江為狹,比淮濟為闊,寒則冰厚數丈。冰始合,車馬不敢過,要須狐行。雲此物善聽,冰下無水聲乃過。人見狐行方渡。余案《風俗通》云:『里語稱狐欲渡河,無如尾何?』且狐性多疑,故俗有狐疑之說。」


上面幾篇經典互相佐證,邏輯完整,沒有什麼疏漏。但老子為什麼要特別讚揚小狐的這種美德呢?沒有這種美德會有什麼危害呢?這就要看看《周易·大過卦·上九》:「過涉滅頂。凶,無咎。」描述了當事者的慘狀。


過涉滅頂,就是過河的時候淹死了,對照「小狐汔濟」,當然愚蠢得很。


有趣的是,《周易·大過卦》是用來描述大人物容易犯的過失,反過來,也描述大人物經常擁有的過人之處,在對比中給大人物以告誡,什麼應該做,什麼應該避免。為什麼小狐可以安然渡河,而大人物卻反而容易被淹死呢?那是因為大人物往往有很多資源,覺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含糊,容易驕傲自滿,從而作出力所不及的決定。

舉例來說,當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軍西渡大渡河不果,兵敗身亡。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客觀情況,又很自負,指揮失當所致。幾十年後中國工農紅軍也不得不強渡大渡河,卻一躍而過。這兩個截然相反的結果,不能不引起後人認真地思考。二戰時希特勒曾橫掃歐洲大陸,腦子一膨脹就進攻蘇聯;日本的山本五十六總覺得自己的航母艦隊如何了得,便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這些人都是在自己最得意的時候走上了下坡路,最終滅亡。犯類似錯誤的人,千千萬萬,外國有,中國也有,不勝枚舉。這些人都是咎由自取。所以在《周易·大過卦·上九》里,叫做「無咎」。

「猶豫」為何是美德?先賢給我們的別樣智慧



令人驚訝的是,《周易》寫於三千年之前,如何知道後來會發生這樣的事?這就引出一條哲學原理,叫做歷史無往不復,就是說有些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將來還會繼續發生在《聖經》中,這叫做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在《周易》成文前的漫長歲月里,這種事已經發生無數次了,已經總結出了歷史經驗,《周易》的作者知道這種事還會不斷地發生,不然何以把《周易》寫得這樣準確?


我用《歷史無往不復》為書名,寫了一本專著,逐字逐句地解釋了《周易》,並結合了大量歷史典籍,說明《周易》是一本專門彙集哲學原理,並被歷史證實這些哲學原理是正確的書。

第一句解釋完了,我們再看第二句。


「豫」字也出於《周易》。《周易》中專門有《豫卦》,說明什麼是豫。《豫卦·六二》說:「介於石,不終日,貞吉。」這句話是《豫卦》的核心。


豫的意思是日子過得舒服巴實,它有兩個要件:一個是介於石,另一個是不終日,能做到這兩條,就吉祥。「不終日」,就是說不要終日操勞,但是必須有「介於石」才能做到這一點。「介於石」是原因,「不終日」是結果,所以做到「介於石」才是根本。


上世紀,中國有個名人叫做蔣介石。但「介石」二字究竟是什麼意思,無論在中國大陸還是台灣,歧義橫行,遑論在其他國家了。

在《說文解字》中查「介」:「介界古今字。」就是說,「介」和「界」是同一個字,不過是不同時代的不同寫法。《說文解字》又說:「人各有介。」又說:「從人。從八。人各守其所分也。」


所以,介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界限,也是人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界限。這種界限,以石質的山洞或磚石的房屋最為牢固堅實,現代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當然最好。這就叫做「介於石」。


有一個安全的住所,是一個人從事任何事情的前提,也是他生存的前提。沒有一個安全的住所,連吃一口飯,喝一口水都會發生困難。總之,就沒有生存的權利。更重要的是,安全的住所,能把人和人適當地分開,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保護了自己的基本利益,這就是老子說的「畏四鄰」。

「猶豫」為何是美德?先賢給我們的別樣智慧



舉一個例子。最近楊絳女士逝世,享年105歲,被媒體稱之為「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她的丈夫錢鍾書,名氣還要大,被稱之為「國學泰斗」。在文革中,由於住房緊張,這對夫婦不得不和另一對知識分子夫婦林非、肖鳳擠在一個樓房的單元里,天天見面,於是矛盾就產生了。為了一點瑣事,楊絳肖鳳之間發生了糾葛,楊絳一口咬破肖鳳的手指,肖大聲慘叫。林非和錢鍾書聞聲出來,林非並未動手,而錢鍾書卻更不打話,掄起木棒就朝林非的頭上打去。林非忙用胳膊架住;多虧是冬季穿著棉襖,林的胳膊被打得腫脹烏青,卻未被打斷。知識分子們住在一起,泰斗還如此下手,遑論他人。如果各有住所,界限清楚,何以發生這種事?所以人們不得不「畏四鄰」,免禍的方法就是「介於石」。這是一種保護自己生命財產的預防措施。


對「畏四鄰」還可以有更廣義的理解。我們買房子、修築長城、守衛邊疆,搞包產到戶、成立私人企業,要求遷徙和職業的自由,保守自己銀行賬號的秘密,等等,都有「畏四鄰」的因素,都是「介於石」的具體方法。不是因為你「畏四鄰」就可以逃得掉厄運的,還要用艱苦卓絕的努力,方能達到「介於石」,確保自己與環境及其他人之間的界限,才有幸免於難的機會。


以上就把老子的兩句話解釋完了。從上文可以看出,老子所說的「猶」和「豫」,和今日所謂的「猶豫」有相關之處,也有很大不同。同樣可以看出,《老子》一書,和《周易》大有關係。因為《周易》成書在前,《老子》成書在後,可以說,是《老子》學習了《周易》的思想。順便可以指出,《論語》,《莊子》和先秦的各個流派都學習了《周易》的思想,《周易》的確是中國文化的共同源頭。


本文為騰訊儒學獨家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親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明德讀經群:227656451


投稿:2943439833@qq.com


微信號:ruxue_qq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關於《弟子規》不得不說的三件事
他是漢朝里最忠厚愛民的皇帝,不動武不代表無能
中國現存最完好的十大古城 你去過幾個?
先進第十六:季氏富於周公章
小暑:今年的節氣似乎有些不尋常

TAG:騰訊儒學 |

您可能感興趣

「犹豫」为何是美德?先贤给我们的别样智慧
謙讓忍耐是美德,讓你一尺又何妨
說實話還是美德嗎?
什麼是真正的美德?
「貴信」是一種什麼樣的美德?
「讓座」是美德,但「不讓座」不代表「沒德」!
謙讓是美德,但不是平常心!
梁實秋:謙讓彷彿是一種美德
励志美文:美德是勇敢的,为善永远无所畏惧
為什麼一說美德,你就頭疼?
現實版樊勝美 癌症去世 網友:孝順父母拼「命」賺錢是美德?
戚繼光也有怕老婆的傳統美德,原因竟然是打不過
如果說在中國尊老愛幼是傳統美德,那麼在日本不給老人讓座才被認為是尊敬老人的行為
犧牲不是美德!媽媽要夠懶,人生才會美好
王思聰暗誇自己有會做菜的傳統美德 結果姑娘讓他鏟下鍋 聰哥又秒慫說不會炒菜
「慎言」是一種美德和智慧——微時光記憶
「認輸」是一種美德!
不急於更文,也是種美德
韓娛圈公認美德王,劉在石朴寶劍,這麼講義氣也是沒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