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謙讓是美德,但不是平常心!

謙讓是美德,但不是平常心!

禪樂靜音 與您共賞

謙讓是美德,但不是平常心!


1


「 讓他三尺又何妨 」的歷史事迹,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是發生在安徽桐城,宰相張英對鄰居謙讓的故事。在佔地糾紛中,千里修書給家人,讓家人主動退讓三尺,鄰居看到了,覺得不好意思,也跟著退讓了三尺,於是留下來的這 「六尺巷」,成了傳頌至今的佳話。


可是在世間的人情上,這種退讓,也可以說謙讓,必須要有相互性,有了良性循環,才可以達成。如果永遠只是一方退讓或謙讓,比如說每次去喝早茶你都不付錢,讓你的朋友去付錢,再好的朋友,他也不會一輩子給你付錢。這是從世間凡夫人情上來分析的。


2

我們再來看看一個著名的 "艾伯林悖論",這個悖論出自管理學家傑瑞哈維講過的一個故事:一個炎熱的夏日,有一對德克薩斯夫婦和女方父母在一起舒服的玩骨牌,這時候岳父說,咱們去艾伯林(53英里外的一個地方)吃個飯吧。女兒說,聽起來不錯的主意。


女婿心裡有些想法,知道去艾伯林路很遠,天又熱,心想,何必跑那麼遠去吃飯?可是他怕自己這麼說顯得掃興,也不合群,於是說,我沒有問題,看媽媽願意不願意。岳母聽了說,我當然願意,我好久沒去艾伯林了。於是大家一路趕了過去,到了那個餐廳,發現食物非常不好吃。回到家,所有人累壞了,岳父假客氣地說,還不錯啊,是不是。


其他人這個時候情緒有些爆發了,岳母說她其實想待在家裡,可是看其餘幾個人興緻高,就不想掃興。女婿也說他不想去,是為了取悅其他人才去的。女兒也說她是違心答應的。這時候岳父說他哪裡是真想去啊,是怕大家悶,隨便提議一下的,沒想到大家興緻都顯得那麼高,那就騎虎難下了。結果,四個人都覺得是自己為了對方捨棄自己真正的意願,到最後,每個人都不開心。


你看,這個讓就讓出問題矛盾了。這些都是在生活上,我們經常會面臨的情況。你心裡可能是為了某個人或某個群體,委曲求全或刻意的謙讓對方,結果對方根本不是你想的那個樣子。你覺得你犧牲了自己的喜好或者意願,對方卻不領情,你也不知道對方為什麼不領情,繼而就會發生一些不愉快和矛盾。我們學佛後,應該要智慧地明白,雖然謙讓是美德,但這並不是真正的平常心。


3

有幾個小沙彌剛吃完早飯,準備吃蘋果,前面兩個小沙彌都在挑小的蘋果,輪到第三個小沙彌挑蘋果的時候,在他面前剛好是一個大的蘋果,他就自然挑了一個大的準備拿來吃,這個時候,前面兩個小沙彌便問他,你為什麼不把大的留給別人呢,第三個小沙彌聽了,回答說,我沒有想那麼多啊,在我面前是什麼,我就吃什麼,我沒有大和小的概念,也沒有刻意去挑!


一切唯心造,我們一直強調佛法是心法,一直在推崇謙讓的美德,或者多替別人著想,但那其實也只是遵循了世間這個倫理道德,它會有缺漏,就像這個娑婆世界一樣,不會是完美的,所以它不是真正的道,那個沒有大小的概念,沒有謙讓或不謙讓的念頭,只是專註於當下,不夾雜,不分別,那種心念才是真正的平常心。


道理要明白,但不是說要讓你捨棄謙讓這個美德!很多時候,在這個世間人情的社會,謙讓還是需要的!當你修行越用心,越深入的時候,你會慢慢覺察到自己那種細微的心念!你的念頭,別人不會知道,但怎麼樣去把控自己的心念,真正專註在道上,時時用平常心去面對紛擾的外境,便需要持之以恆的修鍊!阿彌陀佛!D


圖片 / 音樂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快樂 利他 分享 唯一自媒體平台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法就是活法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菩薩,可能就在你身邊
你真信佛了嗎?
脾氣不好,再苦再難,心裡也要記著觀世音菩薩!

TAG:佛法就是活法 |

您可能感興趣

謙讓忍耐是美德,讓你一尺又何妨
有些美德,只是格言,不是真理
戚繼光也有怕老婆的傳統美德,原因竟然是打不過
「讓座」是美德,但「不讓座」不代表「沒德」!
將心比心是做人的一種美德!
一個被誤解了的宋朝:君主百事不會,不是缺點,是美德
有時候,忍讓不再是美德,而是軟弱的代名詞
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別人,其實也是給自己的心靈讓路
不急於更文,也是種美德
雖然謙虛是種美德 可千萬不要貶低自己 這是你的壞習慣
犧牲不是美德!媽媽要夠懶,人生才會美好
這些有愛的瞬間,不斷的讓人們相信美德
同甘共苦,為什麼只是是窮人的美德?
容忍是美德,但必須有界限
沒有知識就不會有真正的美德
什麼是真正的美德?
「猶豫」為何是美德?先賢給我們的別樣智慧
多說點好聽的話,是一種美德
不給別人添亂是一種美德,能用錢解決的事兒,千萬不要欠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