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修行佛法不出福慧二門

修行佛法不出福慧二門

修行佛法不出福慧二門



六度萬行即是福慧二門:「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及方便力,無不具足」

六度之首是「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財分內外,內財是身體,外財是眷屬及物品。法是佛法的道理及修持戒定慧息滅貪嗔痴等煩惱的方法。無畏是以慈悲心,使眾生脫離怖畏恐懼。若能於自己修學佛法的同時,也以身示範,做義工,出錢出力出時間,護持三寶,弘揚佛法,救度眾生,便是三施並行,自利利人。


「持戒」是不應該做的不要做,應該做的非做不可,包括身、口、意三業,基本原則是五戒十善,細分則有三皈、五戒、八戒,為在家戒;沙彌戒,比丘及比丘尼戒,為出家戒,尚有出家菩薩戒及在家菩薩戒。六度中的持戒,是由約而繁的一切戒。


「忍辱」就相當難了,我們所謂的忍辱是對一些不應該接受到的侮辱、欺負、打擊或是莫名其妙的誣衊或毀謗,能夠予以容忍諒解。很多人說名譽是第二命,一旦受到破壞,是非常痛苦而不能忍受的事。可是做為一個佛教徒,做為一個菩薩行者,「忍」卻是非常重要的事,我們是小的折磨要忍,大的衝擊也要忍;刺激要忍,誘惑要忍;痛苦要忍,享樂也要忍;失敗要忍,成功也要忍。唯有能忍才是最大的福報,不能忍者,好事會變成壞事,小禍會變成大禍,甚至變成殺身滅族亡國之禍。


菩薩的力量建立在慈悲,慈悲的精神,並不等於忍辱,面對眾生時,若能忍辱,也是慈悲的心懷。慈悲是一種包容、接受、涵蓋,能夠把所有的人,不論是敵人或親人,不論相識不相識,全部看作是現在的菩薩未來的佛。

當你遇到惡人敵人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往往是來加害你的,讓你痛苦,而你還能包容他,就叫忍辱,是菩薩行者。忍辱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對方,因為不惡辱必然兩敗俱傷;忍一時不但保全了自己也保全了對方,是故忍辱在佛法里是非常的重要,它是一種表現智者風格及仁者心胸的美德。


很多人把忍辱當作逆來順受,這是錯誤的。我一生之中常是一個失敗者,常常遇到鬼擋牆,但我不會向鬼的懷抱闖去,讓他抱住跑不掉,我會採取迴避的方式,過去就沒事了。因此忍辱和精進,也是相輔相成的。


「精進」是努力不懈怠,不借故偷懶,不逃避責任,不畏首畏尾,一旦確定了方向和目標,便全心全力地投入,不畏難巨,不怕阻撓,不擔心失敗和挫折,並且愈挫愈奮,正如儒家所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佛法的精進,是成佛必須,成佛之後,廣度眾生,也是精進。


「禪定」是一種穩定力、一種安定性、一種相當沉穩和清明的心境。如果我們的心態不穩定,身體的威儀不莊重,必然沒有安全感。我們應隨時保持身心的穩定,以及待人處世工作態度的穩度。很多人認為打坐叫做禪定,當然禪座也是大乘禪法的一種,可是在壇經里講「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又說:「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普陀寺 的精彩文章:

修慈悲的機遇
佛教徒不是偶像崇拜者
學佛之人應具備的素食觀念
為什麼佛教採用乞食制度?
素食並不止於不吃動物

TAG:南普陀寺 |

您可能感興趣

佛法修行靠什麼?
念佛法門,是釋迦牟尼佛勸父親修行的法門
大安法師:佛法修行 即是修心
佛教的修行方法
修行要福慧雙修
八仙宮修持法則 「修行十心法」
藥師法門如何去修行(一)
唱頌-瑜伽修行的法門
修行入門,鍊氣修真初步法門!
道家入門修行九法!苦修三界排第三
大安法師:佛法的修行就是修心
修行者一個妙法——念佛
南懷瑾老師:學佛重在修證,而修行之法不離十念法
佛說色慾纏身不能修行佛法
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示秘
穩妥又方便的修行法門
略說佛法的修行次第
界詮法師:修行方法很多 哪個法門最好?
忽悟書法是佛法!佛法本無法,修行無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