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醫生的本事遠遠不只在技術

醫生的本事遠遠不只在技術

中國目前還找不到一本可以給所有醫生、醫學生看的書。但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有的。美國有一本《生活之道》,作者是威廉·奧斯勒,他離開我們已經90多年了,直到現在美國大學生仍把這本書當做必讀書。這本書對美國的臨床醫學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我摘選其中兩句:「培養沉穩與寧靜,善處成功與挫折」;「行醫是藝術而非交易,是一種使命而非行業,在這個使命當中用心要如同用腦」。


1忠於自己的選擇


【核心觀點】軟體比硬體更重要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大家當初選擇學醫的原因可能多種多樣。有的是真的嚮往、真的樂意來選擇今天的職業,有的則不一定,可能是奉父母之命。但我想,不管你選擇的原因是什麼,都要忠於自己的選擇。走進了醫學的殿堂,就要這樣做。我在南京讀中學,填志願時我選了三個,北醫、上醫和上二醫,最後被上二醫錄取了。


學醫這個過程是從興趣到喜愛到追求,最後才堅定信念。興趣是在工作當中、學習當中逐漸培養出來的,醫生的喜愛也是從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有了興趣,有了喜愛,才能追求。有了追求,才能堅定自己的信念。我感覺到:榜樣的力量、老師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醫院有兩個銅像,一個是外科鼻祖傅培彬醫生,一個是內科鼻祖鄺安堃醫生。他們為今天的醫學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我現在回頭想一想,真的是在他們的培養之下,才走到了今天。


教育其實就是環境對我們的潛移默化。我當時看到傅醫生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很渺小,都要抬頭看。他的一舉一動都讓人非常羨慕、欽佩。傅醫生換藥非常仔細,現在有幾個高年資醫生會在病床旁邊給病人換藥呢?傅醫生曾經給我們這些學生講過一句話:「千萬不要放下手術刀!」我謹記這句話,一直沒有放下自己的手術刀。可能有時候手術多一點,有時候少一點,但是從沒放下過。因為我要忠於自己的選擇。


2愛病人愛組織愛器械

【核心觀點】應先看片子再看報告 不斷培養執著的精神


外科老前輩裘法祖醫生講:「好醫生先看片子再看報告,較好的醫生先看報告再看片子,不好的醫生只看報告不看片子。」放射科醫生可能讀片子比臨床醫生有更多經驗,但是臨床醫生通過與病人接觸,了解病人的病史,可以獲得很多的信息。傅醫生當時做手術用的線是非常細的,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並不是要顯示自己的醫術高超,只是因為這樣對病人的創傷更小。看傅醫生的手術是一種享受,就像是在欣賞藝術。傅醫生曾說,一個外科醫生要有「三愛」——愛病人、愛組織、愛器械。他所說的愛組織是愛病人的組織器官,外科醫生對病人身上的任何一個組織器官都要盡最大努力保護好。這不僅僅需要高超的手術技術,更關鍵的是要有一顆愛心,一顆對病人絕對負責的心。


我們當時的生活可以說是比較枯燥的,下班後回到寢室就是看書。當時我們下班後聽說有哪位老師要做手術,都很興奮地跑去看,圍了好幾圈,想看清楚老師的操作,並為老師感到驕傲。在這個過程當中逐步培養起了自己的執著、自己的嚮往。大家都知道蘋果公司的CEO喬布斯,能把一個大公司管理好已經很厲害了,而他是把四個大公司都管理得很好。他和比爾·蓋茨一樣,都沒有讀完大學,在上了一年學後就選擇自己開公司。他說:「我喜歡的事情我就會一直去做;如果我不喜歡,我就會不斷培養、不斷努力,直到喜歡去做。」


我最喜歡別人叫我的,一個是我的名字,另一個是「醫生」。兩年前組織部來宣布我卸任,一排領導,西裝革履,我就穿了一件白大褂。我穿著白大衣,告別院長的職位,向大家表示感謝,然後就感覺return to nature,好像回歸大自然的感覺,外科就是我的大自然。所以我現在每星期都會做兩三台手術。在這其中我享受生活,享受工作,也享受病人康復的快樂。有人問我:「你作為醫生最高興的是什麼?」我回答說:「最高興的是看到我治療的病人痊癒了。」


3將科學與人文交融起來

【核心觀點】 高科技讓醫患產生隔閡 別把醫生職業變成交易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應當提高自己的行醫品行,在醫療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體現對病人的關愛,這也是我們人文關懷的體現。


高科技給醫生很多幫助,但也讓醫生和患者的距離越來越遠,有了隔閡。曾經有一位患者對我說:「有一次看病,有五六分鐘的時間醫生都沒有抬過頭,他不知道我的樣子。」給病人做檢查的時候,醫生一邊打電話,一邊給病人檢查、寫處方。這時候病人躺在那裡,他心裡會怎樣想呢?醫學實踐中確實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歷史洞察的貧乏,科學與人文的斷裂,技術進步與人道主義的距離。所以,一名醫生走上工作崗位,也應注重儀錶,尊重病人,也讓病人尊重你。有些人可能對事業成功的關鍵很感興趣,我認為,事業成功關鍵的品質就是知識與智慧。有人曾經說過,知識是以自己所知甚多而驕傲,智慧是以自己所知有限而謙卑。


作為一名醫生,還應當做到忠誠、真誠、坦誠。舉個例子:有一個中國人在法國,各方面成績都很好,但是被查出三次逃票,結果找不到工作。所以,要誠實。但丁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遠無法填補道德的缺陷。如果你們只追求利益,把一份崇高神聖的職業變成了卑劣的交易,也就喪失了醫生這份職業的神聖,喪失了自古以來醫生治病救人的初衷。


4用心用腦學習為醫之道

【核心觀點】 解剖對醫生很重要做助手是最好的鍛煉


作為醫生要終身學習,向老師、同事、護士、病人學習。聰明可以與生俱來,但是智慧需要學習來獲取。我做醫生50年,其實我碰到的每件事、每個人,都能讓我從中學習、積累。


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只看病人不讀書,就像在大海上航行沒有地圖;只讀書不看病人,則是根本沒有去過大海。後來傅醫生不幸患上了血液病。有一次要做一個手術,手術前他拿著標本,給我們講解剖知識。我想他不是為了自己,他認為作為一名醫生,解剖非常重要。


在外科,助手其實也非常重要。有的人一上來就想主刀做手術,其實做助手是鍛煉自己非常好的方式。傅醫生在比利時的時候一直做助手,他一直觀察老師的操作,不斷積累、學習。後來有一次他老師有事出去,讓他做主刀醫生。他講:「我不行的,我一直都是做助手的。」老師告訴他:「你能行!」因為做了那麼多次助手,其實他一直都在學習、積累。從此以後他就單獨做手術了。

成為一名好的外科助手是成為一名好的外科醫生的開端。在平時就要學。我當時會起一些「壞」念頭,有時候希望手術會出一些狀況,因為這樣就可以學習到老師在遇到危機狀況的時候是怎樣處理的。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就要注意從身邊學習。現在實行3年輪轉制度,這是非常好的。比如說某醫生要留在外科,在輪轉中曾經在內分泌科鍛煉過,那麼這可能是他唯一在內分泌科學習的機會。


我們還應向周圍的人學習,比如護士。我永遠不會忘記護士對我的影響、對我的幫助。我在第一次急診值班的時候,來了一名年輕女性,腹痛。我還在考慮外科急腹症病種,一名老護士輕輕提醒我:「是否請婦科醫生來看看?」結果,果然是宮外孕。


我們也可以向病人學習。有一次我值班,交班時聽說有一位病人情緒不穩定、急躁,並遷怒於醫護人員。半夜他果真不停地叫喊。雖然前一段時間查體確實沒什麼異樣,但出於責任心,我還是走到病人床前仔細查看了一下,拍了片子。原來患者腸梗阻了,於是立即手術。這件事讓我印象深刻。我現在面對病人,還是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到了臨床之後,要多去看病人,要適應臨床環境,大家都要認真學習。我當時在年輕醫生中打結打得比較快。有醫生問我:「你為什麼打結打得快?手術機會不是太多,沒法鍛煉自己打結。」我說:「永遠不要依賴在病人身上練習打結。」我當時下了班就回寢室看書,然後把手術用剩下的線洗一洗,找一個圖釘,一邊讀書,一邊練慣用線在圖釘上打結。我以為,臨床實踐應當用腦和用心。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新聞 的精彩文章:

「窮孩子愛學醫」是對體面生活的渴望與追求
梅雨季節要注意點啥?
沒有過「低血糖」現象?那是因為你根本就沒有看到
別任性了,久坐不動很危險,飯後養生要知道

TAG:搜狐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比看病更重要的——甄別和遠離不靠譜的醫院和醫生!
做到「三不要」 讓你遠離疾病,不看醫生
對於美容醫生,僅僅會「審美」是遠遠不夠的
太醫:皇帝的醫生不好當 有太多無可奈何的事
生活中常見的8種肉毒性堪比砒霜!醫生永遠不會吃
史上最全補腎壯陽食物,常吃一生遠離男科醫院,再也不怕女醫生!
醫生救不活不相信醫生的人:不是水平差是你太缺常識
生還是不生?醫生說了不算
醫院靈異事件!渾然不知的劉醫生,不知自己為何一直住在太平間里
一出生就卧病在床的袖珍嬰兒,在醫生確診活不久後創造了生命奇蹟
那些造假論文的醫生,可能才是中國最好的醫生
不要急著去醫院,生這五種病其實是好事!醫生都懂
夫婦不顧醫生建議執意生下連體嬰,現在很自豪,不打算做分離手術
它在醫生眼裡第一致癌物 就藏在我們生活中 不得不防!
夫婦不顧醫生建議執意生下連體嬰,現在很自豪
現在的社會不缺活佛仁波切 最缺的就是好醫生!
健康養生世界:醫生們絕不在春天做的8件事,你卻以為對身體好!
大醫生眼中的綠茶——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最好的醫生是人體的自愈力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