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教你如何從胎質和釉色判斷出瓷器的年代和窯口

教你如何從胎質和釉色判斷出瓷器的年代和窯口

來源:藏瓷網


中國陶瓷,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它是我國歷代文化的結晶。喜愛古陶瓷藝術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鑒定的人卻為數不多。因為,古陶瓷鑒定是一門綜合的技術,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功夫。例如,要鑒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對中國幾千年各地陶瓷的生產有所了解,才能從胎質、釉色、造型、紋飾、款識甚至重量等方面入手,作出準確的判斷。對初學者來說,如能潛心鑽研,循序漸進,掌握一些古陶瓷的鑒別方法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現將古陶瓷鑒定方法介紹如下:根據各期陶瓷胎質、釉色的特點來判斷。


一般來說,從胎質、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窯口。例如,距今4000年前的商周時代的青釉瓷器 ,又稱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級階段,其胎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質堅硬,瓷化程度較高;其釉色青,釉層較薄,厚薄不均。這是因為當時採用瀝釉方法進行施釉的緣故。

又如,五代時的釉色為天青色。據傳說,五代後周柴世宗指雨過天晴的天空,對向他請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員說:「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所以,五代的瓷釉便被欽定為天青色。這種釉釉色瑩潤,施釉較薄,青中閃著淡淡的藍色。


又如,宋代龍泉窯的梅子青釉。這是宋代龍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與高級翡翠媲美。釉層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開紋片,質瑩如玉,其色近似梅樹中生長著的「梅子」。


明代永樂、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永樂時期白釉最負盛名,釉質肥厚, 潤如堆脂,純白似玉,釉面光凈晶瑩;胎色純白,胎質細膩,並且有厚薄不均現象。如在強光下透視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種粉紅、肉紅或蝦紅色的傾向。這一特徵,是其它瓷器中所沒有的。


明代宣德年間,與明永樂年間時間雖近,但瓷胎釉色卻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樂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時大件琢器底部多無釉,露胎處常有紅色點,俗稱「火石紅斑」,還有鐵鏽斑點。 清康熙、雍正時的仿宣德瓷器則無此特徵。

清代康熙時瓷器的胎釉,胎色細白,胎質純凈,細膩堅硬,與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體最重。此外,這一時期的同一件器,往往施兩種白釉,器內、口緣、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較稀薄,往往見有小縮釉現象;底部還現有坯胎中旋紋痕迹。器身施亮青釉,其釉瑩潤光亮,胎釉結合極堅密。一件器皿施兩種釉,是清代康熙年間生產的瓷器藝術品的最大特點。 掌握好各朝陶瓷瓷胎、色釉的主要特點,是我們鑒別古陶瓷年代和窯口的可靠依據是什麼。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收藏 的精彩文章:

英國脫歐金價暴漲 熊貓金幣再迎利好
英國脫歐後首次佳士得倫敦拍賣創歷史新低

TAG:新浪收藏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從胎質和釉色判斷出瓷器的年代和窯口
如何從瓷器的胎和釉來斷定它的燒造年代
如何準確判斷瓷器年代
這樣的器形、紋飾、胎質、釉水被鑒定專家判定為明代萬曆典型瓷器
專家教你怎樣判斷瓷器的新老及年代
怎麼從釉面鑒定古代瓷器的真偽?
瓷器鑒定:教你從胎釉鑒別瓷器真偽
如何分辨傳世瓷器與出土瓷器
古代的陶器和瓷器現在都被說成陶瓷了
定窯瓷器的紋飾定窯是如何形成的
傳世瓷器與出土瓷器的區別
教你如何從瓷器的底款鑒定瓷器真假
瓷器鑒定之觀型、看紋、看釉、識胎質
教你一眼認出瓷器的年代:這個地方做的瓷器一定是屬於慈禧
古代瓷器「火石紅」的一些認識,也是判斷瓷器真贗的重要依據!
清代瓷器的顛覆:一絲不苟的雍正瓷
為什麼宋代的醬色瓷器被稱為紫色?
瓷器鑒定之古瓷的現代仿製
如何區別新老瓷器的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