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戶外時的這件私密事兒,一不小心就會變得尷尬

戶外時的這件私密事兒,一不小心就會變得尷尬

戶外時的這件私密事兒,一不小心就會變得尷尬



攀登時的如廁,是難以忘記的體驗。圖片來源: thestonemind.com

動輒幾天的無人區行走、攀登高海拔雪山、或者長線的岩壁攀爬時,最令人感到麻煩與尷尬的事項,一定非如廁莫屬了。


營地周圍若配有洗手間,固然最好,但若沒有,一些小裝備與小技巧便能發揮大用處。


同理心是基本原則


在2014年一次對戶外土壤污染物的調研中,264位受訪者中接近半數表示「不當的人類排泄物,在影響土地狀況的各項指標中,位於中度或嚴重等級」(調研來源:thestonemind.com上刊發的《Where Do Climbers Poop?》)。

有人會覺得,人體的排泄物是絕好的肥料,在廣袤的天地間正好可以派上用場。但試想,當你正在艱難地進行攀登,突然飄來一陣異味兒,或是看到裸露的排泄物,該是十分難受的,更不要說不小心踩到它們。


因此,需要在戶外方便時,最大的原則就是「方便自己,也方便別人」,簡單來說就是同理心,即自己不想碰到的事兒,也要盡量讓別人不要遇上。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項「鐵律」——


不要選在河流、斜坡的上游處,或是攀岩線路上;

戶外時的這件私密事兒,一不小心就會變得尷尬


上游「放水」,下游洗臉,這種「銷魂」體驗誰也不想遇到。截圖來源:Teds Outdoors HoodCraft Survival發布的《4 Rules To Peeing In The Woods》


不要在下方有遮擋的地方,有時在你看不見的地方也許正好有人;

戶外時的這件私密事兒,一不小心就會變得尷尬 點擊播放 GIF/K



請不要讓你的夥伴遭遇到這種不明情況的傷害。動圖來源:Teds Outdoors HoodCraft Survival發布的《4 Rules To Peeing In The Woods》

不要選在別人可能站立或經過的地方;


若在樹林或雪地中,若條件允許可多走幾步,以別人聽不見方便時發出的聲音距離為宜;


另外,若是不用宿營的戶外活動,請在出發前盡量解決大號的排泄(若生活習慣良好,而且不怎麼亂吃東西的話,一般人每日時間應比較固定,通常為早晚)。但如果習慣的時間恰好是中間,則可以提早一周做調整,改變周期。


不同環境下的如廁方法

面對不同的環境,如廁的方式的講究各有不同,以下分別講述三種情況:


樹林——大多數的徒步露營活動,紮營地點會選擇樹林。這類地方絕大多數的路況為泥土,比較疏鬆,好挖掘,排泄物被埋入其中,通過一段時間的降解,成為肥料。


此處如廁,若是小號,遵從上述幾項「鐵律」,並注意選在有岩石、砂礫或礦土處,避免選在有植被的地方。若是大號,整個過程比較像貓的如廁方式,具體步驟如下:


找到一處平坦疏鬆的泥土地,必須距離河流、湖泊等任何有水源的地方、營地大約60米以外的地方。同時,此處可以有一定的遮擋物,禮物低矮的樹木後面等;


選好地方後,用鞋用力往土地里下磨幾次,若土質適合下挖,則是合適的位置,若下面都是碎石與盤結的樹根,則應另尋他處;

戶外時的這件私密事兒,一不小心就會變得尷尬 點擊播放 GIF/K



用鞋子下鏟一下土質,看適不適合挖坑。動圖來源:BackpackingTV發布的《How to Poop in the Woods》


用小鏟子(最好邊緣有鋸齒)挖出一個坑,深度為1.8-2.5米,直徑為1.2-1.8米即可,切忌挖得太淺,容易被後來者踩到。完成後,按照平時的姿勢如廁。


GSI的小鏟子非常輕便,不會對重量造成負擔。

戶外時的這件私密事兒,一不小心就會變得尷尬



挖坑的深度與直徑不能太淺,前者介於1.8-2.5米,後者介於1.2-1.8米。


完畢後,將挖出的沙土重新埋回去,並覆蓋好。

戶外時的這件私密事兒,一不小心就會變得尷尬 點擊播放 GIF/K



將坑覆蓋好。動圖來源:BackpackingTV發布的《How to Poop in the Woods》


將使用的廁紙放入準備好的密封袋中帶走,不要隨意丟棄在原地。遇到有回收的地方,再統一丟棄。

戶外時的這件私密事兒,一不小心就會變得尷尬 點擊播放 GIF/K



務必將使用的廁紙妥善放置在密封袋中帶走或丟棄。動圖來源:BackpackingTV發布的《How to Poop in the Woods》


岩壁——長線路的攀岩,比如酋長峰,會需要在懸崖上睡覺,此時的如廁會變得更麻煩。有時候,一些線路的多繩距路線中間,會有天然的平台,能夠方便如廁。

戶外時的這件私密事兒,一不小心就會變得尷尬



有天然的平台的岩壁。圖片來源:chickfromtaiwan.com


但若是沒有平台,則需要有所講究。對於男生來說,小號很好解決,注意三方面即可:


下方是否有人


避開攀岩路線


觀察好風向


但對女生來說,無論大小都比較麻煩,通常可以藉助一些小裝備。例如下面這幾樣,是台灣攀岩者易思婷爬長線路岩壁時必備的如廁裝備:

戶外時的這件私密事兒,一不小心就會變得尷尬



Freshette裝置(左),它是個漏斗加上一可伸縮的導管。使用時,將導管拉直,褲子前方稍微拉下,足夠將漏斗滑入盛接尿液。完畢後,將導管縮短,放入防潑水,可收納的口袋(中),其上需要綁上或縫上一根輔繩圈,然後用無鎖鉤環掛在弔帶上。最後,還可在口袋中事先放入一條小手帕,用於如廁後的整理。圖片來源 :chickfromtaiwan.com


若是大號,攜帶型廁所則十分必要。它通常由以下部分組成:便便袋(白色)、排泄物凝固粉末(淺藍色小袋)、密封袋(深藍色袋)。

戶外時的這件私密事兒,一不小心就會變得尷尬



使用步驟如下——


首先,將白色袋子打開,放置覆蓋到合適的如廁位置,便可開始方便;


方便後,把淺藍色小袋子撕開,將裡面的白色粉末灑進白色袋子。這些粉末會將排泄物快速凝結成固體,同時將白色袋子中的空氣擠出繫緊(不用等排泄物全部凝固)。


將白色袋子放進深藍色袋中,捏緊密封條即可。隨後,可以將其扔到制定回收處。


如無法立即放入回收處,則可以將其放入下圖中的收口袋中,密封好後掛到拖包底下或登山包後,直到可以扔掉的地方處理。

戶外時的這件私密事兒,一不小心就會變得尷尬



雪山——雪線以上的如廁,小號遵循岩壁上的方法即可。若是大號,有一些山友會採用挖雪坑的方式,與上述樹林中的步驟相同。


但此方法也有弊端:一來如果遇到硬雪,挖掘難度太費力氣;二來在高冷的地方,講解速率會變慢,一旦雪被融化,排泄物便會裸露出來,給後來者造成不便。


因此,最好的方式還是利用攜帶型廁所,不但可以方便的在帳篷外的門廳處隱秘解決,也避免污染山峰環境。另外,攀登雪山呆在雪線以上的時間可能會比較長,通常沒有回收區。

戶外時的這件私密事兒,一不小心就會變得尷尬



背包上攜帶有凈化桶(綠色圓桶)攀登的山友。圖片來源:nps.gov


此時,若干天的排泄物可以密封好後,統一放在「雪山凈化桶」中,然後放置在登山包的後面,下山後再丟棄。


特殊情況下的應急處理


腹瀉——通常來說,戶外出行若能合理安排飲食,加上在高冷的山區食慾減退,人體排泄也會減少,但免不了可能出現突然的腸胃系統紊亂,發生腹瀉。


此時,可以適當補充抗生素,以補充因腹瀉導致的脫水與礦物質平衡,同時要大量飲用水,並添加補充電解質。


另外,還可以求助於易蒙停等止瀉藥。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止瀉藥不能隨意亂吃,它的根本原理還是阻礙身體通過排泄除掉有害的細菌,有可能會在未來幾日影響消化能力,應謹慎使用。同時,抗生素與止瀉藥不能同時服用,兩者間隔時間至少為一小時。


高海拔如廁——高海拔地區如廁,是登山時的非常複雜而又苦悶的事兒,特別對於女生來說。有多複雜,可以從羅麗莉成功登頂珠峰的一段經歷中感受下:


最尷尬的還是要數上廁所的時候。羅麗莉穿的登山羽絨服是連體的,臀部那裡有一個圓形的拉鏈可以拉開,方便穿著者「方便」。


但是,由於她穿得特別厚,自己根本夠不著拉鏈,每次都要尋求他人的幫助。而偏偏登山隊里都是男隊員,上廁所就成了羅麗莉的一樁大事件,最終變成了一個』團隊合作』項目(信息來源:《登山第一美女征服珠峰,上廁所最為尷尬》)。


除了上述不便,有時候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又恰恰遇到在冰坡上或是有風的時候,請務必系好路繩,無論走出多遠的距離。1997年,就曾有一個登山者在珠峰C3營地方便時,因為沒有系好繩索,而險些滑墜喪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雪線之上 的精彩文章:

當夜空與燈光相遇,是觸摸天際的時刻

TAG:雪線之上 |

您可能感興趣

戶外跑步的時候手機放在哪兒呢?有了它們就不用發愁啦
這些人竟然沒有一雙戶外鞋,不可思議!
戶外旅遊一定不要做的事,你知道有哪些嗎?
張白紙可以玩一整天,這樣的戶外遊戲你值得擁有
別讓快樂沖昏了頭腦,戶外旅行時別忘了這些容易忽略的物品
愛戶外的女人,具有不一般的魅力!你撩不起
這些戶外座椅還真的不太一樣,好想都搬來放進院子里
夏天在戶外健身,你必須要注意這些,不能不當一回事
玩戶外也會上癮?而且還病的不輕!
戶外帶回一窩待哺狗崽,好心人卻發現這是引狼入室
這是一條可以搞定一切戶外活動的毛巾
別再迷信跑步機了,戶外跑步也能瘦,但是要注意這些
貓咪第一次到戶外,很害怕想躲進包里,但是包太小,就只能這樣了
愛戶外運動的你們一定要看,別再讓心愛的」它「裸奔了
關於戶外徒步,你需要裝下的裝備有這些?不注意就有致命的危險
寶寶在戶外燙傷後,爸媽該做和不該做的幾件事
每逢下雨打雷時,我們都不能隨意在戶外玩耍,動物也不例外
春季戶外運動小常識,這幾點你一定要知道,最後一種很容易忽視
再也不擔心手抖了,戶外輕鬆全景拍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