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關於「中於陰則溜於府」的體會及臨床心得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關於「中於陰則溜於府」的體會及臨床心得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關於「中於陰則溜於府」的體會及臨床心得



按語:中陰溜府在歷代的醫家中論述較多,且多有所發揮和引申,對於我們臨床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一經義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某些疾病的發展規律,尤以三陰證以及一些疑難病的診治有著重要的診療思路,對它的深入認識,有助於我們認識和掌握臨床出現特殊症勢以及傳變,轉歸,預後。前賢們留給我們很珍貴的財富,做為傳統醫學的學習者。做好傳承其學,也要在臨床中總結,觀察。宗仲景之旨臨證,承百家之學佑人,守先賢之德修善,做中醫有心人,重在我們青年學習者。

「中於陰則溜於府」出自《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篇》,岐伯闡述「中陰溜府」的原因是:「邪入於陰經,則其藏氣實,邪氣入而不能客,故還之於府」。


一、「中陰溜府」的含義


1.中於陰則溜於府,「溜」均做「留」,即為留著,居止之意。這樣就其文意而言,中陰溜府可以理解為邪氣傷了陰經後,若五臟之氣充實,則不會向里傳變,而是流傳和留著於六腑發病。


2.《類經》中認為還府是還於與臟相表裡的腑。傷寒學派學者如錢天來,柯韻伯等對中陰溜府的概念有著深刻的理解,認為三陰證(特別是少陰證)之轉屬陽明而成可下之症,陰證轉陽,有賴於臟氣內實,而陽氣來複,則是中陰溜府的根本機理。

3.當代著名兒科名家董廷瑤老先生,在前人的認識上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總結出以下四點要義:(1)傷寒三陰由於陽氣來複,症勢轉屬陽明,而成可下之症,是為狹義的「中陰溜府」。(2)根據六經辨證,陰證而見陽氣漸振,出現便閉之侯.是廣義的"中陰溜府"。(3)溜府諸症,運用下法,當具體分析處理,或峻或緩,或溫或潤,不可偏執。(4)溜府之誤治,因於峻攻滌腸,陽氣暴脫,急救重在回陽固元.此亦不可不知者。


二、「中陰溜府」的臨床指導意義


1.急予邪氣於穩宿----暫歸陽明


《傷寒論》中論述:陽明居中,主土地,萬物所歸,無所復傳,是其理論機理。《傷寒論翼》中認為:邪在於從燥化而為實。是其臨床中所達到的目的。近代名醫惲鐵樵提出:「醫者之本領不在治陽明之病,而在能使有死證之太陰,少陰,得入此無死證之陽明一經」。故此為治療陰證的一大法門,大學時認真熟讀過善用溫熱葯的名家如鄭欽安,祝味菊,張佩衡,李可等醫家的醫案,其中不乏有類似的醫案,等讀到董老對此的體會時才有所悟,臨床多注意留心此類徵象,三陰之邪氣轉歸於陽明,易於化燥化熱,陽明病標誌著邪氣雖盛,正氣亦足,正邪劇爭的病理極期,若病情從三陰證轉入陽明,無疑是一個陽氣來複,由危為安的徵象。臨床可以指導我們治療三陰證的用藥思路,振奮陽氣,亢龍火出—陰證轉陽,入土為佳—溫潛陽氣,導龍歸海,始終不離陰陽之間互化互根的關係。


2.適擇下放待時機----必得其法

仲景少陰三急下的確立,為陰證轉屬陽明府實提供了先例。近代先賢惲鐵樵從三承氣進而為中陰溜府提出了治療大法,如峻攻開結之各承氣湯,緩下之脾約麻仁丸,潤腸之蜜煎導法,益氣通下之黃龍湯,溫下並用之大黃附子細辛湯,千金溫脾湯,景岳之濟川煎,亦有溫通的半硫丸,或者補益脾胃之劑加服控涎丹等都為我們對於中陰溜府提供了方劑,但不可急於求下,用藥過於峻猛,下不得法。葯需與癥結合,有是證用是葯,下之必得其法也。陰證轉陽,其陽氣來複,有微盛之異。依據其病情,體質轉歸不同,盛者轉屬陽明呈熱實燥結,適於三承氣湯之類,微者元氣尚微,府氣寒澀,只可辛開行通加以溫潤之屬。較為切合。下法必以癥狀,體質,真象為依據,病方可漸愈。


3.防闊斧得此失彼----顧護陽氣


對於中陰溜府,不應拘於承氣急攻,需時時顧護初復之陽氣,在提出具體的辨治,如果不加以分析,妄投攻下,或者強以通腸,則尚弱之陽,必不勝其伐,使已入順境之病證,瞬現突變,前功盡棄,甚至氣奪而脫,是為之僨事哉。惲氏在其《臨證筆記》以有詳細記載,董廷瑤老先生亦有此類案例,值得我們去慎思。確為陰證轉陽,中陰溜府之證,大便閉結乃是生機所在,蓋陽氣初復,本元未固,猶如燭之初燃,正需扶植,何可大風吹之,況三陰證者脾腎虛,下之過猛,耗氣散陽,必須慎下,以防憾事發生。臨床不乏見一些體質虛弱或者重病之人大便不解數日,西醫必以通便為是,或者予以通便之西藥,中成藥口服,或者灌腸,一些家屬亦形成通便之思維,不分情況隨便用之,實屬不應之規。若誤以內服峻下,外以灌腸,定需急救,謹守一分陽氣,或可回天。


4.陽明府實上可出----上循口鼻


在臨床中,觀察中陰溜府之證,陰證轉為陽證,成為可下之證,亦可為口鼻出路之證,邪入陽明出路以下為主,但是有上出之證,可為上出之法,臨證中確為中陰溜府之陰證轉陽之症,可下之,但在培補陽氣時,患者出現鼻中出數塊暗紅色血塊,或者嘔出些許不知名的東西,患者無任何不適,只是有些恐懼,去醫院檢查亦無病症。在許多醫書上也看到類似的病案,對於這一點,現代醫家認為是陽氣來複,迫邪外出,口鼻亦屬陽明循行路徑,因此亦不足為奇,僅需向患者說明病情變化並觀察預後即可。

(作者系山西中醫學院學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新聞 的精彩文章:

用軟盤來做創作吧
自治區已建25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 師承培養更多中醫名家
三伏貼17日開貼,快搶免費「天灸」機會
總是眼前發黑是怎麼回事?

TAG:搜狐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諸痛癢瘡皆屬於心淺析
關於親子閱讀的心得體會
孫中山愛讀哪些書?英文閱讀能力強於中文,讀社會學為中國尋良方
拓展閱讀:「玄武」簡史
史家的「童心」:《史記》閱讀體驗
市圖書館舉辦「中華傳統文學經典作品閱讀推薦展」
經典的勵志句子,在閱讀中升華自己的心
師生眼中的經典閱讀
關於閱讀的真相,略囧
領略文學藝術之美!《朗讀者》最全書單,讓閱讀充實你的精神世界
歷代士大夫的「治家之經」《朱子家訓》全文閱讀及翻譯
極簡閱讀歷史:從史前文明到全球化時代
【薦書】適合孩子們閱讀的傳統文化繪本:幾縷扉頁,感悟中華!
殘王毒妃楚傾瑤軒轅灸最新章節全文閱讀完整版
佛教文化:閱讀佛經的注意事項
父親節經典閱讀:朱自清《背影》
《奇先生妙小姐》英文原版,英國皇室必讀國寶級繪本,既是孩子情商、習慣和認知培養的首選,也是非常優秀的英文閱讀橋樑書
糖尿病患者不能瞎鍛煉,學會降糖操最關鍵(噹噹網獨家預售《好身體》內容提前閱讀)
法蘭克福書展主席:中國的移動閱讀趨勢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