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國藉助3D技術加快實現外科手術「私人訂製」

我國藉助3D技術加快實現外科手術「私人訂製」

新華社重慶7月11日專電(記者黎華玲、陳舒)通過3D列印假體連接下肢和足部重要樞紐,這樣的手術在全世界範圍一直處於理論探討階段。而近日,我國西部一所醫院將這一項醫學界的設想成功地應用在臨床。


患者方先生今年27歲,兩年前跌傷後造成距骨骨折,後導致距骨塌陷壞死。6月29日,方先生被收治到重慶市西南醫院骨科運動醫學中心。聽說中心製作出3D列印的具有生物學功能的個性化距骨假體,可以讓他重獲正常行走的能力,他決心一試。


中心主任唐康來介紹,由於手術需要用到3D列印技術,中心為此準備了足足72個小時。7月4日上午8時,手術正式開始。90分鐘後,一個3D列印的假體成功連接上患者下肢和足部重要樞紐,手術順利結束。目前,方先生恢復良好,6周到三個月後將可以下地行走。

方先生的3D距骨手術只是我國藉助3D技術加快實現外科手術「私人訂製」的一個縮影。


上月在上海舉行的第四屆世界3D列印技術產業博覽會上,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創3D生物血管印表機讓觀眾見證了科技的魅力。據悉,該技術已在動物上進行了血管生物列印的臨床實驗。唐康來說,在醫療領域,目前3D列印醫學模型技術已有許多應用。比如,人們可以通過3D列印出的頭部模型清晰看到內部結構、神經、淋巴結等。


他表示,應用3D列印技術有利於提高手術精度和手術成功率,並可以優化手術效果。另外,3D列印的局部病變模型可用於醫患交流,降低病人的理解難度。


患者方先生被告知手術是植入一個具有生物功能的距骨關節,當時他並不理解3D列印假體這種技術。等到唐康來拿著3D列印出來的距骨模型展示,他才恍然大悟。「這跟我自己的骨頭長得一模一樣,太神奇了。」

據介紹,在支撐承重方面,由於距骨是活動的關節,唐康來及其團隊完全按照1:1的比例3D列印出距骨,進行差異化設計,距骨假體的內側材料比外側緻密,使假體更為靈活。


無獨有偶。今年初,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骨科也成功完成一例3D列印技術輔助骨科手術。患者也是距骨發生病變,並累及踝關節面,需行清除病灶+植骨術。醫院的骨科團隊藉助3D列印技術,先對患者病變部位進行薄層CT掃描,然後通過計算機軟體重建病變的距骨,製作1:1病變距骨模型。


湖南省長沙市不久前也結合3D列印技術為「頭畸形」的患兒實施了手術,這是當地第一次藉助3D列印技術實現外科手術「私人訂製」。


唐康來說,以前進行外科手術全靠術中解剖後按實際情況憑經驗實施,效果如何只能等手術結束、縫合完後才能看出來。現在運用3D列印技術,術前就按1:1的比例重現患者所需手術部位,醫師一邊在腦中想像著裁剪方案,一邊在這個立體的、真實的頭骨模型上畫下手術切割線。


「我和我的團隊將不懈地專註於研究3D列印技術和骨科手術的運用結合。」唐康來說。

原標題:我國藉助3D技術加快實現外科手術「私人訂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海網 的精彩文章:

一周國際要聞
浙江餘杭滾燈藝術團赴巴勒斯坦義演
聯盟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兩批宇航員太空會師
防地面沉降應從城市規劃開始
請善待《白鹿原》

TAG:南海網 |

您可能感興趣

3D列印技術幫助醫生完成精密的外科手術
鄭州一院培訓班詳解3D列印技術助力外科手術模擬
荷蘭外科醫生完成由機器人輔助的超微外科手術
最新研究顯示機器人外科手術切口技術優於人類醫生
美國一外科醫生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直播疝氣手術
全球最忙手術機器人在浙大一院 擅長做泌尿外科手術
手術機器人再進化,荷蘭外科醫生完成由機器人協助的超顯微手術
胸外科關鍵手術技術——肺切除及支氣管成形術
皮膚外科手術實戰手冊皮膚活檢術
3D列印技術實現乳腺腫瘤的精準手術
海外醫療醫生與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斗舞」
醫生用3D列印模擬骨科手術
韓國科學技術院教授:韓國科學技術院醫療機器研究微創手術
3D列印輔助肝臟腫瘤手術
世界頂級醫院束手無策!301醫院泌尿外科機器人手術團隊挑戰上尿路重建手術極限!
印度醫生首次將3D列印技術用於舌癌手術
游極帶你玩VR——《模擬外科手術》
法國完成全球首例「3D列印模具製做支氣管」植入手術
3D列印成功幫助醫生實施連體嬰分離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