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兼相愛,交相利

兼相愛,交相利

兼相愛,交相利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文章來源:《經濟學精神》盛洪著

在今天這個專業化的世界中,每個人都不可能自給自足。如果我們要獲得我們所需的消費品,主要通過交換或購買。這種方式我們早已習以為常了。殊不知,交換行為並不是我們人類從來就有的。在人類早期,交換方式的形成經歷了艱辛的過程。聽說直到本世紀上半葉,我國的苦聰族人仍然是躲在樹林里和別人交換。他們把獸皮掛在樹上,等待外來的商人放下少量鹽巴,拿走獸皮以後,才出來收取換來的東西。這個交換過程還是那樣地充滿風險。


可以想像,在遠古時代,在交換方式還沒有成為占統治地位的方式之前,人們若想從別人那裡獲得東西,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方式,可以交換,也可以搶,可以偷,可以騙。這後三種方式,在今天看來,是不道德的,並且是違法的。但是,要知道,道德和法律的形成是文明發展的結果,而不是前提。所以可以設想,搶、偷、騙行為在文明形成之前是既不受道德譴責,也不受法律懲罰的。在這種情況下,似乎這些行為比交換行為更有利。因為交換總是意味著用自己的產品交換他人的產品,而搶、偷、騙則是無本萬利。這樣看來,每個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人都會選擇後三種方式,整個社會也會變成由這三種方式占統治地位的社會,成為一個強盜、小偷和騙子橫行的社會。我們今天的社會能夠成為一個交換的社會,似乎真是一個萬幸。其實這是必然的。搶、偷、騙行為對個人似乎是有利的,對整個社會則是災難。因為如果搶、偷、騙可以輕易地獲得財富,人們就不會去進行生產活動。但產品只能是生產出來的,如果整個社會的生產活動減少,不創造財富的搶、偷、騙行為增加,社會只能不斷衰落下去。在和其它有效地抑制了搶、偷、騙行為的社會的競爭中,這種社會終究會被淘汰。即使對個人來說,這些不勞而獲的行為也不是長久之計。被搶、被偷、被騙的人當然不會坐視自己遭受損失,他們會想盡辦法保衛自己的財產,並對強盜、竊賊和騙子加以懲罰。既然人們有防範搶、偷、騙行為的需求,社會就逐漸發展起了治安系統。這樣,搶、偷、騙行為就變得越來越得不償失。不僅如此,這類行為還會遭到公眾在經濟上和道德上的抵制。一個騙子可能會有一次得手,但他的壞名聲卻會使他永遠不能獲得他人的信任。美國平民總統林肯曾說過,「一個人可以在某些時候欺騙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時候欺騙某些人,但不能在所有的時候欺騙所有的人。」一個人可以行騙一時,但不能永遠行騙。所以,搶、偷、騙從別人那裡獲得產品的方式,最終會被淘汰的。


排除了搶、偷、騙方案,交換方式也不是一下子成熟起來的。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經想像最初的、偶然的交換髮生在原始部落之間的邊緣上。約翰.希克斯則猜測,定期貿易是由宗教集會發展起來的。「帶來的商品最初可能是節日期間個人消費或作為禮物獻給上帝的,但如果參加者攜帶的物品不完全一樣,他們會試著用帶來的貨物互相交換。」還有一種與我國苦聰族人交換方式類似的「沉默的交易」。交換雙方都在一個空地旁邊隱蔽起來,將自己拿來交換的東西放在空地上,直到對方在空地上放上自己滿意數量的物品,才出來拿走換來的物品,否則就不出來,以示交易還未公平。用這樣的方法,伊圖裡森林中的姆布蒂人用肉換取圖班族農民的香蕉,斯里蘭卡的維達人用蜂蜜換取僧迦羅人的鐵器。經過了漫長的歲月,交換方式才發展成為我們今天採用的樣子。我們今天已經有了專門為交換(買賣)而設立的市場和商店,我們去那裡不是為了燒香祭神,只是為了購買物品;我們也不用擔心付錢後售貨員不給貨。


交換方式成為今天人與人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從反面說明,它一定對雙方都有利。如果只對一方有利,它遲早會像搶、偷、騙行為一樣,受到被損害者的抵制,從而被排除掉。我國春秋時代的哲學家墨子說過,「兼相愛,交相利」。如果明白了交換的起源及其對人類的巨大恩惠,我們就不會認為這僅是一句道德說教。

[盛洪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本文節選自盛洪著《經濟學精神》]

兼相愛,交相利



「為什麼要研究儒學?」——誕生於軸心時代的儒家傳統,與其同時期誕生的基督教,佛教,希臘哲學一樣,是世界主要文明之一的主流價值源泉。


「為什麼要珍視傳統?」——哈耶克說,「在一個傳統與習慣已經使得人們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可預期的社會裡,也許能把強制縮小到最低限度。

課程優勢在哪?


1.強大的師資陣容


(1)盛洪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教授;新近出版《儒學的經濟學解釋》


(2)姚中秋(秋風)弘道書院院長;著有《華夏治理秩序史》和《儒家式現代秩序》等書。


(3)吳鉤歷史學研究者,致力於宋代史與儒家治理史研究;新近出版《宋:現代的拂曉時辰》

(4)金綱思想史研究者,曾為北大歷史人物中心研究員,著有《大宋帝國三百年》


(5)劉仲敬武漢大學歷史學院在讀博士,著有《純粹的理念、混濁的經驗:政治哲學與歷史的遭遇》等書。


2.豐富的活動體驗


玉石收藏館、于右任書法作品、射藝、戲劇……

聯繫我們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盛洪 的精彩文章:

儒家以禮為基礎的法治觀念與制度

TAG:盛洪 |

您可能感興趣

相親相愛相廝守
相知相識相愛卻沒相守
相識不如相愛, 相愛不如相知
相戀 相愛 相伴 是一生的許諾
始於相遇,陷於相愛,忠於相守
相殺是破相愛是建,相殺相愛是真愛
腎與鈣的關係,相愛相殺
現在相愛,就努力相愛
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相愛相殺還是相輔相成
相愛容易,相守太難
相愛容易,相處難
不相愛有不相愛的好處
相愛相殺的時尚衣們
相愛相殺,歐陽濤
相愛相殺,火吻與囧的愛情
相遇容易,相愛很難
污話不說,相愛相殺!
相識相愛一何易,相守相依一何難
相親相愛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