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曾國藩:做清醒之人,自省己過

曾國藩:做清醒之人,自省己過

《曾文正公全集》中說: 「細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約有四端:曰慎獨則心泰,曰主敬則身強,曰求仁則人悅,曰忠誠則神欽。慎獨者,遏欲不忽隱微,循理不問須臾,內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齊嚴肅,內而專靜統一,齋庄不懈,故身強。求仁者,體則存心養性,用則民胞物與,大公無我,故人悅。思誠者,心則忠貞不貳,言則篤實不欺,至誠相感,故神欽。四者之功夫果至,則四者之效驗自臻。」

曾國藩:做清醒之人,自省己過


有一次,曾國藩的朋友竇蘭泉來切磋,曾國藩並末理解好友的意思,便「詞氣虛吐,與人談理」。本來是一件增益學業的事,結果卻適得其反,二人不歡而散。曾國藩後來反省說:「彼此持論不合,反覆辯詰,余內有矜氣,自是特甚,反疑別人不虛心。何以明於責人而暗於責己也?」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一月初九,曾國藩去岱雲家為其母拜壽。本是喜慶之事,曾國藩出言不慎,弄得大家十分尷尬,宴席一散「宜速歸」。當天他的日記中說:



凡往日遊戲隨和之處,不能遽立崖岸,惟當往還漸稀,相見必敬,漸改徵逐之習;平日辯論誇旋之人,不能遽變聾啞,惟當談論漸低卑,開口必誡,力去狂妄之習。此二習痼弊於吾心已深。前日雲,除謹言靜坐,無下手處,今忘之耶?以後戒多言如戒吃煙。如再妄語,明神殛之!並求不棄我者,時時以此相責。


曾國藩:做清醒之人,自省己過



曾國藩的父親看到曾國藩身上的確有不少毛病,所以到湖南後便立即給兒子去信一封,曾國藩的日記里這樣談到了來信內容:



大人教以保身三要,曰節慾、節勞、節飲食。又言凡人交友,只見得友不是而我是, 所以今日管鮑,明日秦越,謂我與小珊有隙,是盡人欺竭人忠之過,宜速改過,走小珊處,當面自認不是。又雲使氣亦非保身體之道;小子讀之悚然。小子一喜一怒,勞逸痾癢,無刻不縈於大人之懷也。若不敬身,真禽獸矣。


岱雲的話和父親的來信對曾國藩的觸動很大,但這之後曾國藩仍經常犯同樣錯誤。


道光二十三年(1843)正月十九日,湖廣籍的舉人同學在文昌館舉行團拜。曾國藩當時主持會館事宜,於公於私都應儘力招待好昔日的同學,但他「陪客時,意不屬,全無肅敬之意」。他承認「應酬有必不可已者」,他如此怠慢同學,「憂悔並生」。


可是,曾國藩雖然對自己進行了檢討,卻又走向另一種極端。他有意與朋友們疏遠,認為不常在一起,反增加一分敬意。他又想到呂新吾的名言「淡而無味,冷而可厭,亦不足取」,即通常所說的「不合群」。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吳竹如開導曾國藩說,交情雖然有天性投緣與否,也由盡沒盡人力所決定,但說到底還是人能勝天,不能把一切「歸之於數」,如「知人之哲,友朋之投契,君臣之遇合,本有定分,然亦可以積誠而致之」。因此「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


從此以後,曾國藩在處事待人方面日漸成熟,自以為是的毛病也大有改觀。給人留面子這一點尤其成為他待人交友的一個重要原則。

曾國藩性格的逐步完善,為人處事之圓通,還是在經歷多次磨難後。尤其是咸豐八年再次出山後,其性格大變,幾乎是換了一個人。這期間,曾國藩經歷了成敗勝負的多次考驗。


曾國藩意識到,人生固然需要有理想,有追求,但追求過分,就犯了通病,即他所說的「忮」心、「求」心。「忮不常見,每發露於名業相類、勢位相近之人;求不常見,每發露於貨財相接、仕進相妨之際。」將欲造福,就得先去忮心,所謂「人能充無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用也」;將欲立品,就得先去求心,所謂「人能無穿窬之心,而義不可勝用也」。

曾國藩:做清醒之人,自省己過


忮若不去,滿懷皆是荊棘;求若不去,滿腔日即卑污。曾國藩說:「余於此二者常加克治」,遺憾的是尚未能掃凈除盡。進而他認為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別著一物。曾國藩說:「人必中虛,不著一物,而後能真實無妄。蓋實者,不欺之謂也。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別著一物,心中別有私見,不敢告人,而後造偽言以欺人,若心中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別著私物也。」


曾國藩根據以往自己的經驗得出,克服心理障礙應當以「廣大」二字為「常用藥」,而「廣大」則是把自己看得渺小。曾國藩說:「靜中細思古今億萬年,無有窮期,人生其間,數十寒暑,又須臾耳。大地數萬里,不可窮極,人於其中,寢處游息,晝僅一室耳,夜僅一榻耳。古人書籍,近人著述,浩如煙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過九牛之一毛耳;事變萬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辦者,不過太倉之一粟耳。」


正是因為曾國藩經常把自己擺在一個渺小的位置上,以此來保持自己心態的平衡。他經常感到「我不及人者多」。即使是「不能與諸賢並論」的樊噲,他也認為有「不可及者二」。越是能看到冷己不足而又有信心的人,就越能有所長進,就越能更多地擁有別人的長處,就會有更大的成功之可能。

曾國藩:做清醒之人,自省己過



曾國藩改掉缺點毛病決心之大、意志之堅,是不多見的,對他一生性情方面的修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曾國藩的成功在於:「不自欺。」他認為人之所以做事無恆,修己不利,就是因為自欺,自欺所以欺人。做人只要能做到不自欺,那麼做任何事都可以堅持到底並取得成績。因此,他要求自己不能自欺欺人。


為了能及時發現和改正缺點毛病而不自欺,曾國藩採取了兩個辦法,一是給弟弟們去信,向朋友們打招呼,請他們時常指出自己的缺點;二是記日記,藉此對自己每天的言行進行反省。一百多年過去了,當時朋友兄弟怎樣指出曾國藩的缺失,我們已難考察,不過其日記中卻記了很多。如:


「季師意欲余致力於考試工夫,而余以身弱為辭,豈欺人哉?自欺而已。暴棄至此,尚可救藥乎?(癸卯二月日記)」


「竇闌泉來,言理見商,余實未能心領其語意,而妄有所陳,自欺欺人,莫此為甚!總由心有不誠,故詞氣虛矯,即與人談理,亦是自文淺陋,徇外為人,果何益哉?(壬寅十一月日記)」

曾國藩:做清醒之人,自省己過



「客來示以詩藝讚歎語不由中,余此病甚深。孔於之所謂巧令……欺人自欺,滅忠信,喪廉恥,皆在於此。切戒切戒!(壬寅正月日記)」


「觀人作應制詩而諛之,不忠不信,何以為友?聖人所謂『善柔便佞之損友』,我之謂矣。(癸卯二月日記)」


做清醒之人,自省己過,不欺人也不自欺,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因為這關係到一個人的忠信、廉恥。曾國藩的這些思想,可用來救治世人自身之病,是個人修身的必備條件。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吳門四才子」書法作品
栩栩如生,中國古代繪畫中的斗禽
沒有冰箱?看古人如何冰爽一夏
「國際儒學論壇——亞洲文明交流互鑒北京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滕文生會長發表主旨講話
小器大雅話墨床:書案上的古雅氣息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曾國藩:最聰明的做人之道,是讓人對你放心
曾國藩:最聰明的做人之道,是讓人對你放心!
●曾國藩:最聰明的做人之道,是讓人對你放心
曾國藩:最聰明的做人之道 是讓人對你放心
曾國藩:怨天尤人最終傷的是自己
曾國藩:養顆光明心,做個清醒人
曾國藩:一個人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
曾國藩:一個人最難戰勝的,就是自己
曾國藩:一個人最難戰勝的 就是自己!
曾國藩:精明做事,糊塗做人
為何曾國藩剿滅太平天國後,不自己稱帝,而是繼續做滿人的忠臣?
曾國藩:把字寫好,把人做大
朱鎔基:我不是曾國藩,曾國藩做的我做不到
曾國藩識人,看懂天下人!
曾國藩:太「自我」的人,交不到朋友
曾國藩: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抱朴守拙
曾國藩: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曾國藩:越是聰明的人,輸的就越慘
宋江明知是毒酒,還是讓李逵喝了,眾人不解,曾國藩說出其中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