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吃飯時為何要做五種觀想?星雲大師告訴你

吃飯時為何要做五種觀想?星雲大師告訴你

我們從事任何事,都應該有一些想法。平時說話,其實也只是為了表達一些觀念、看法;做事,也是為了要完成一些理念、想法。就連吃飯,也有很多的觀念、想法。佛教把吃飯的地方叫「五觀堂」(齋堂),意即吃飯時,應做「五種觀想」,述說如下:

吃飯時為何要做五種觀想?星雲大師告訴你



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吃飯時,須知我今日粒米進口,這是經過農夫辛苦種植,商人販賣,工人處理,家人燒煮,才能填飽我的肚皮,所以粒米的功德,豈是金錢所能衡量?所謂「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就能以感恩心受食,進而激發道心。


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吃飯時應該想一想,自己的道德、貢獻,足以享受這餐美食嗎?如寺院齋堂的對聯說「三心未了水難消,五觀若明金易化」,如此一想,慚愧心油然生起,自然進德。



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我們到「五觀堂」的「齋堂」吃飯,叫做「過堂」,這個用詞很有意思,意即告訴吾人,吃飯只是經過齋堂一下,如同「百花叢里過,片葉不沾身」,不可起貪瞋念頭。在齋堂里,面對好吃的東西,容易起貪心,不好吃的,則容易生起瞋念,所以必須要慎防自己的道心,要離開過失。


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吾人所以吃飯,就因為「餓病」發作,所以要以飲食為葯來治療餓病,因此三餐飲食只是為了治病,為什麼要貪求執著呢?三餐飲食既是為求飽腹,讓身體健康,因此不應只在美味上著意。



為成道故,方受此食

每日三餐,只是為了維持健康的身體,以便可以修行,成就未來的事業、理念,甚至成道開悟,因此才藉助三餐。進食三餐,既是為成道業,因此應該發道心,要精進奮發,方堪受食。


飲食是人生所不可少的資糧,民以食為天,假如沒有飲食,人就無法生存,因此我們「吃現成飯,當思來處不易;說事後話,唯恐當局者迷」。吃飯應帶著感恩的心,帶著隨緣的念頭,如同佛門的「托缽乞食」,要次第乞食,平等而乞,要不分貧富,不揀精粗,不計凈穢,不生增減。能夠懷抱這樣的心,才是如法的乞食,才能合乎飲食之道。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心慧語平台 的精彩文章:

星雲大師談生涯規劃:四十年的人生計劃
迷悟之間 社會是學校
真正的佛教徒必須承認四法印
界詮法師:學佛第一課 為什麼要信佛?怎麼信?
星雲大師解讀《金剛經》 如何過「放光」的般若生活

TAG:佛心慧語平台 |

您可能感興趣

念六字大明咒時如何觀想?
什麼是觀想念?為何說《地藏經》是具足四大菩薩的不可思議之法?
打坐中如何觀想?
受戒時應該如何觀想,幫助我們發願?
繞大白塔功德殊勝!你知道繞塔時念誦什麼、如何觀想?
禮拜佛菩薩時,應如何觀想?
如何觀想念佛
念佛的時候,把上師觀想為阿彌陀佛,可以嗎?
達真堪布:念六字大明咒時如何觀想
打坐中如何觀想
供燈時,如是觀想
怎樣斷絕愛欲?觀想屍體九種狀態擁有神奇效果
觀想還是邏輯 哪個才是理解老子哲學的不二法門?
觀音菩薩聖誕特輯:怎樣才是觀想菩薩的正確方式?
《彌陀要解》念佛時不必觀想、參究
修金剛薩埵的時候,觀想菩薩的那個手放在我頭上可以嗎?
單親不是失親,不要將悲觀想法帶到教養里!
只以一夜的時間觀想憶念,便蒙阿彌陀佛接引
張靜初:觀想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