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佛教徒學佛目的
摘自聖嚴法師著《學佛的基礎》
佛教徒學佛目的,是在以智慧及慈悲來自利利他。而不是以怪力亂神及稱聖稱佛來迷惑眾生。智慧必然是合乎因緣觀念及因果觀念的。必然是合情合理的、慈悲的表現。不在於討好殷勤,乃在於感謝恩人,原諒仇人,幫助苦人,救濟窮人,調伏狂人,啟導愚人,感化惡人,鼓勵善人,警策懶人,醒覺迷人,那便是以全心關懷一切眾生的菩薩精神。
附錄:十種逆境為道場
〔摘錄於妙葉禪師《寶王三昧念佛直指》〕
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慾乃生。貪慾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惱,以病苦為良藥。
二、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驕奢必起。驕奢起,必欺壓一切。體難本妄,難亦奚傷?以患難為解脫。
三、究心不求無障。心無障,則所學躐等。學躐等,必未得謂得。解障無根,即障自寂,以障礙為逍遙。
四、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願不堅。願不堅,必未證謂證。究魔無根,魔何能嬈?以群魔為法侶。
五、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存輕慢。志輕慢,必稱我有能。成事隨業,事不由能,以事難為安樂。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則虧失道義。虧道義,必見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緣,以弊交為資糧。
七、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內心自矜。內自矜,必執我之是。觀人妄為,人但酬報,以逆人為園林。
八、施德不求望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意有圖,必華名欲揚。明德無性,德亦非實,以施德為棄屣。
九、見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則痴心必動。痴心動,必惡利毀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為富貴。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則人我未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為謙,抑何傷我?以受抑為行門。
如是居礙反通,求通反礙。於此障礙,皆成妙境。……是以如來於障礙中得菩提道。






TAG:佛心慧語平台 |
※修學佛法的目的與意義
※學佛的目的
※夢參老和尚:學習佛法的目的 就是學習智慧!
※學習佛法的目的,就是學習智慧!
※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學佛的三種目的
※釋迦牟尼佛一生講法的最終目的
※學佛是為了什麼目的
※教會了徒弟打死師父!回顧火影里那些師徒反目的戲碼!
※多識活佛:供養佛像的目的
※南師箴言:讀書求學問的目的是什麼?
※令人炫目的聖約瑟夫教堂 神聖又令人心生敬意
※大部分佛教徒是盲目的——樓宇烈
※楊景芝:兒童美術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小畫家
※要明確學法的目的和方式
※奧巴馬女兒成了哈佛大學最受矚目的新生
※泰晤士河畔的經典 倫敦·目的地掠影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真正目的
※關於開展「國學教育指導師」師資能力培訓項目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