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與您談人生何時當沉潛?
圖說:星雲大師年輕時期。圖/佛光山寺提供
人的一生,需要歷經很多過程、很多階段;「沉潛」可能就是生涯當
中一個很重要的過程,也是必經的階段。因為人生世間,不可能一帆風順,人生路上難免會有起起落落的時候,就像潮水,潮起潮落,這是自然的現象。人生時來運去,時窮時通,當因緣具備時,自然應該勇往向前;如果因緣不具時,不妨趁機自我沉潛一番。
人生什麼時候當沉潛呢?
1
時運不濟時
一個人求官,仕途無望;經商,事業難成,這時就需要沉潛了。戰國時的蘇秦,履仕不就,只有發奮圖強,所謂「懸樑刺股」,苦讀太公陰符,後來遊說六國,佩六國相印。所以,沉潛對未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助益。
2
遭謗批評時
一個人的言行無論是實是虛,如果社會對你的評論不好,不要怨天尤人,必得自我檢討。息謗的最好方法,就是沉潛。如果受人毀謗、批評的時候,一味的爭逐名聞利養,讓人譏為厚顏無恥,就會謗上加謗、貧中加貧。假如遭受譏評毀謗時,自我沉潛,一般社會都會給予同情,讓當事者有重新再起的機會。
3
蓄勢待發時
學業完成了,技術也學通了,在應世之前,不妨再沉潛一番。因為一切學問、技術,溫故而能知新,有個沉潛的機會,讓自己再把所學的加以醞釀、發明、思考,一旦上台之後,駕輕就熟,日行千里,何患事業不能成就?
4
深入研究時
有人為了專心研究一門學問,閉門沉潛。例如梁潄溟先生,在江西古寺藏經樓上,研究教育救國之道;梁啟超先生所謂《飲冰室全集》,可見其曾經闢室沉潛研究。太虛大師在普陀山閉關,蔡元培先生當過教育部總長,辭職後再到德國進修。此外還有許多哲學家、科學家,他們都因為潛心研究,所以能夠發揮所長,造福人群。
5
不流於俗時
有的人為學做人,希望「登高致遠」,不希望逞一時之快隨俗浮沉,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機會沉潛。諸葛亮躬耕南陽隆中,就是自我沉潛;蔡松坡辭官隱退,就是沉潛救國;章太炎、康有為,自覺不合時宜,不願與世俗合流,因此沉潛以待未來。「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沉潛」也是為了更長遠、更重要的未來而養深積厚。
6
發明心性時
一些宗教家要想認識自己,發明心性,莫不需要經過一番沉潛,自我修練。例如,重顯禪師沉潛在雪竇寺,法融大師沉潛在牛首山。其他禪宗叢林里還有多少燒火的、挑水的、煮飯的等等苦役行者,他們都是陸沉在工作中,藉以參究自己的本來面目。
真珠沉潛于海底,寶藏沉潛於深山;是寶物,就不怕沉潛,愈是沉潛,愈能發光,愈發有未來。






TAG:佛心慧語平台 |
※星雲大師與您談生命在哪裡?
※為學與人生 星雲大師談人生的錦囊
※星雲大師:我們應該如何做人?
※星雲大師:遇事如何不生煩惱
※星雲大師:我對社會人生的看法!
※星雲大師:「般若」對我們人生的妙用
※星雲大師:如何才是人生的快樂根源
※星雲大師:人生苦短,把握當下
※星雲大師:如何善待親友
※星雲大師:人與人如何相處
※星雲大師:如何做人處事
※星雲大師:人如何能過好這一生
※星雲大師:人生不是為了生氣而來的
※星雲大師:人生的七寶!
※星雲大師:人生的八怕
※人生如何學做人?星雲大師告訴這七點!
※星雲大師:人生聚散總是緣
※星雲大師:為何大家都叫我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教您如何不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