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裡常見的一個動作可能會影響一輩子,99%的孩子都做過
我的女兒今年9歲,她走路時習慣性地上身前傾,從側面看肩膀和髖關節不在一條線上,自然,這樣的姿勢導致了她走路也不可能挺胸抬頭。但更可怕的是,她跑步也是這樣,快速跑時前傾的角度就像立馬要一頭栽下去的感覺。這是怎麼了?
不敢相信,
我的孩子走路姿勢竟然有問題!
作為一個多年的幼兒運動研究者,作為一個曾經的運動員,同時也作為一位媽媽,我心裡是很難過的。這種現象其實很普遍,我也見得很多,但卻在自己的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忽略了,沒能及時發現並糾正(女兒小的時候,我有五六年時間一心撲在自己喜歡的幼兒運動教育事業上,沒能在她身邊細心照顧)。
在此,也提醒各位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給他足夠的陪伴和關懷。
問題出在哪兒?
認識到女兒身上的這個問題,我開始反思並追尋原因。記得5年前,我參加過一個關於幼兒動作發展的講座,在談到早期教育中運動潛力的開發時,專家提到了一件有關走路形態的事情,讓我後悔的是當時我和所有其他家長一樣都沒有太在意。
這樣的畫面我們經常看到對吧?
說實話我自己小時候在幼兒園也是這樣的。為了便於管理並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孩子們的安全(不亂跑),幼兒園老師通常會讓孩子們在做遊戲或者出去活動時排隊,要求後面一個小朋友必須牽著前一個小朋友的衣角,老師則牽著第一個孩子並看好最後一個孩子就OK了。
但是絕大部分老師和家長們可能都不會想到,手牽著前面孩子的衣角,前面的孩子一動,後面的孩子上身就會不由自主地被往前拉,而一群孩子排隊通常又走得很慢,走一兩步就要停一下,所以久而久之孩子會上身習慣性地前傾,下肢則小步小步地跟在後面拖著走,再加上孩子的注意力通常不集中,這種情況就會加劇。而我的女兒由於身材高大(目前身高1.5米),這個問題尤其凸顯。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孩子都會因為幼兒園的這個動作而出現問題,或者說出現問題的孩子全部都要歸因於這個動作。對於不同的孩子,這個動作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影響,有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慢慢淡化了影響,而有的孩子則因為很多原因而加劇了影響。
同時,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如果就這件事情指責幼兒園也不現實,因為畢竟一個老師要管那麼多孩子,這樣的排隊管理確實能讓教學活動更簡單流暢,也更加安全。
而我之所以拿出自己的這個例子,就是想要告訴家長們,撇開別的因素不談,如果我們能在孩子的幼兒期就及時發現走路的不良姿勢,並給予正確的幫助和指導,就會避免出現像我這樣的遺憾。
樹立正確的觀念
要想糾正孩子的不良姿勢,首先家長們對孩子的成長規律要樹立一個正確的觀念。
我們都知道人有基本的一些身體技能,從爬到走再到跑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很多時候,我們的家長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就連身體的生長規律都忘了去尊重:「看,他們家孩子這麼小就會走路了!」;「這孩子,多大了還在地上爬?」;「怎麼就不會跑步,總是摔倒呢?」……這樣急切的攀比和拔苗助長對成長沒半點好處。
爬行是最基礎的手腳協調能力,然後是走,再到跑,每一項技能的發展都不是單一的,不存在追求難度大或複雜動作,牢固的基礎反而會對後期的成長更有促進。
如果沒有熟練地掌握好走路和跑步,讓孩子學習任何身體課程都是徒勞,因為存在基礎技能的障礙。因此,我們家長要認識到與其「學會」某幾項運動技能,不如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踏踏實實地讓他練好爬、走、跑,能在各種環境下運用好這幾項技能對於孩子們來說才是「真技能」。(上期已經說過了爬,這期主要討論走,下期我們會提到到跑)
如何幫助孩子走得更好
每位家長都會欣慰地看著孩子站起走路的那一刻,這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個全新開始。大家不要擔心他們頭重腳輕,跌跌撞撞的樣子,孩子正需要在不斷的搖擺和跌倒中尋找身體的平衡,當然這個過程要做好保護措施。
要知道孩子們在體驗某項技能後會經常有反覆,即便站穩了、會走了,他們也會時不時的坐著、趴著、躺著甚至滿地打滾地爬,有時這些比例還會佔到很大,家長們千萬不要強迫孩子進行走、跑的練習,除了給他們可輔助的外環境,其他的都要順應孩子的自然發展。
一般到3歲左右,孩子們的走和跑就有穩定性的雛形了,當然這也是存在個體差異的。這個階段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們的情況做一些趣味行走的練習,幫助他們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如模仿小動物走就是很好的方式,針對這時期幼兒愛模仿的心理特點設計一些如大象走、小鴨子走、螃蟹走等有趣的模仿遊戲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這些動作一般幼兒園老師都會教,每個幼兒園教的細節可能會不同,但是沒關係,關鍵是可以幫助孩子解決走路過程中的協調和平衡就好。
再大一點的幼兒可以設計上下肢的特定動作進行練習,如雙臂在頭上和身體兩側做各種伸舉動作;雙腿小步、大步和側步走,以及高抬和後踢動作等,也可以增加難度結合上下肢動作一起練習。
糾正孩子走路時常見的問題
由於走路具有較強的生活性,不像其他基礎能力需要刻意地練習,所以一般情況下容易被家長們忽略。不要小看了簡單的走路,平衡、協調、力量、靈活,包括對身體的自信控制都在裡面,最基礎也是最重要。在這裡,我提兩點建議供家長們參考。
1
注意觀察孩子們上身的前傾動作
這是我們開篇提到的問題。
說句實話對於像我女兒這麼大的孩子如何糾正我也正犯愁,固定姿勢和習慣一旦養成是非常非常難改變的,我只能儘力去提醒她,有時帶她多參加一些運動課程,看能不能調整。
在此,我重複強調一下:生活中各種體態的問題往往是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的。如果孩子在剛走路的時候,就沒能去習慣正確的動作,那麼再糾正就會很困難。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提醒讓孩子挺胸抬頭,或者藉助孩子愛模仿的天性去幫助糾正,比如和孩子比賽,做正確的姿勢誰能保持得更久等。也就是說要杜絕不良姿勢和習慣越早越好!
2
注意指導走路時的擺臂動作
上一期我們談到了雙手在胸前的自護動作,相信大家跟我一樣痛心孩子「自護本能」的缺失。但在我的觀察中,除了應該加強爬行等地面動作的練習,開發手臂在行進間的動作也很重要。如文章前面提到的一些手臂和下肢的配合動作,還有一點就是在正常走路和跑步下的擺臂動作。
我見過太多的小學生在跑步時不擺臂,不是不會,而是不習慣。試想一下,如果在行進間手臂的功能是微弱的,摔倒時能自護的幾率又有多大?
我建議家長們從孩子幼兒期的走路開始就關注擺臂問題,這一點不用刻意去誇大,像一般的成人那樣走路擺臂就可以了。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平衡、力量、協調能力,並為下一步跑步技能的掌握打好基礎。
總之
千萬不要因為認為走路是件小事而忽略了觀察。或許你的一個提示,幾次糾正就能帶給孩子們受益終生的幫助。
專家介紹
蘇曉東(上圖右一)
遼寧瀋陽人,國家級運動健將,原廣東手球隊隊員,畢業於解放軍體育學院和汕頭大學,從事幼兒運動教學和研究7年。期間,積累了豐富的幼兒運動教育經驗,撰寫了中國第一部系統闡述幼兒(手球)運動的教材。以幼兒身心發育為出發點的教學方式頗具特色,深受家長和孩子們的愛戴,她本人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冬冬老師」。
下期預告:
運動安全公開課之九:孩子的跑步姿勢正確嗎?






TAG:父母必讀 |
※你的這個決定,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你的這個決定,真的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如果孩子的爸爸要是這4種,那可能真的會影響孩子一生
※窮自己不能窮孩子,這個竟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母做了這幾件事 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爸爸的7個捨得,影響孩子的一生
※6個錯誤的逗娃方式,影響孩子一生,你做過幾個?
※這四大常見兒童牙病,竟然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
※女兒超過3歲,爸爸別再幫她做這兩件事,否則只會害了孩子,影響孩子一生,千萬別忽視
※月子期間不能做的4件事,否則影響一輩子!
※父母再生氣,孩子的這三個部位也碰不得,不然影響孩子的一生!
※當孩子回家,你問的第一句話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這2個地方一定帶孩子去,會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和誰睡還真不是一件小事,竟能影響孩子一生,你家孩獨睡了嗎
※女兒五歲後,這3件事必須媽媽來做,否則會影響孩子一生!
※這4件事千萬別當著孩子的面做,就是再忍不住也得忍,會影響孩子一生!
※6個錯誤的逗娃方式,影響孩子一生,看看你做過幾個?
※這個球星走過去和獨自一人的小男孩坐,他沒想到簡單的一個舉動卻會影響他的一生…
※孩子再饞,也不要讓孩子吃這幾種零食,影響孩子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