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儒家修身五道

儒家修身五道

儒家修身五道



修身,即修養身心。儒家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為了完善自己,為了家國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

關於儒家的修身之道,大致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立志


《論語?子罕》記載:「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軍隊的首領可以被改變,但個人的志氣卻是不能被改變的。

立志就是要在思想深處確立人生目標和遠大理想,明確的目標可以確定努力和前進的方向。


志向一旦確立,便不容易被改變。


立志是對於每個人來說一種自我約束和自我激勵。

儒家修身五道


二、好學


對於修身來說,學習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學習是對自身道德修養的提高,自身知識體系的完善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論語?陽貨篇》中,孔子提出了著名「六言六弊」說。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盪;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吸收知識是學習的一個方面,然而對於學習來說,最關鍵的地方在於如何把知識融合,如何學以致用。

儒家修身五道



三、自省


《論語?里仁篇》中記載「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學而》中記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


自省是提高自我修養的重要方法,在不斷地反省自己,剋制自己中,才能不斷地深化自我道德修養,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


而《論語?季氏》中所記載的「君子三戒」,則是儒家對於自省的基本定義。


對於自身的修養,應該從少年之時開始,至垂垂暮年而不鬆懈。

儒家修身五道



四、改過


《論語?子罕》中記載:「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自省是為了反省自己,可是反省過後如果不改過,那麼自省,其實是無意義的行為。


一個有道德的人,行為應當光明磊落,對於自己所犯的錯誤,亦應當坦蕩承當並加以改正。


人無完人,但這絕不是放任自己的借口。只有正視自己的不足,努力去改正它,才是對自省最好的實踐。

儒家修身五道



五、躬行


道德對於我們來說,不僅僅是一種思想的修養,更是我們應當付諸行動的思想。


《論語?憲問》中寫「君子恥其言之過其行」。


可見,在儒家的定義里,「行」比「言」要可靠的多。


道德的深淺,必須在實踐之中才能得到證實。


而身體力行,則是道德實踐中至關重要的環節。


《論語?學而》中寫道「巧言令色,鮮仁矣。」


滿口花言巧語的人,少有仁德之輩。


真正重要的,並不是說的如何,而是如何付諸行動。


(據「論語」微信公眾號)


總監製/徐遙責編/劉文韜編輯/王仁鋒製作/王仁鋒


覺得不錯,請點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黨建網微平台 的精彩文章:

人敗離不得個逸字
古詩詞中的這些風雅
70次要求入黨的開國元帥
中共「一號機密」檔案守護者是誰?

TAG:黨建網微平台 |

您可能感興趣

解讀丨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
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
宋志明:儒家安身立命之道
道家之道,儒家之道,佛家之道
儒家修身三字訣,修出人生大格局
儒家、道家的哲學
老子反對儒家仁義,為何道教還提倡儒家道德?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
儒家君子修身術:自省 克己 慎獨 寬人
儒家、道家、佛家、法家、墨家文化
清明節習俗中的儒家倫理觀念與道家生命哲學
儒家的「商道」
儒家修為釋例
為什麼西漢初年的統治者崇尚道家,抑制儒家?
《四書五經》儒家文化經典
儒家養生大道:儒家修行的第一種方法——內省
儒家哲學:修己安人與內聖外王
「佛家」是如何擊敗「儒家」「道家」成為主流信仰的?
儒家四大代表人物,簡稱「儒家四配」,你都知道這四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