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四川大學Nature子刊發表癌症新成果

四川大學Nature子刊發表癌症新成果

編輯推薦:


來自四川大學、南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SARI通過直接靶向血漿銅藍蛋白(Ceruloplasmin)抑制了人類大腸癌血管生成和腫瘤生長。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6月29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生物通報道 來自四川大學、南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SARI通過直接靶向血漿銅藍蛋白(Ceruloplasmin)抑制了人類大腸癌血管生成和腫瘤生長。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6月29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論文的通訊作者是四川大學的鄧洪新(Hongxin Deng)研究員,其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腫瘤相關基因的功能研究、腫瘤的免疫基因治療、腫瘤疫苗研究、組織工程肝臟及幹細胞分化治療研究等。


大腸癌(CRC)是一種嚴重威脅全世界人民生命健康的惡性腫瘤,儘管醫療水平在不斷地進步,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卻仍然在不斷升高。控制和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與死亡率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找到一種能預測患者預後的生物學標誌物,並針對其表達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從而增加患者的生存率和無疾病生存率變得愈發重要。


鹼性亮氨酸拉鏈(bZIP)轉錄因子ATF-like (BATF;也叫SFA2)、BATF2(也叫SARI)和BATF3(也叫JDP1和p21SNFT)構成了BATF家族。BATF家族是更大的bZIP轉錄因子家族的亞群,屬於AP-1轉錄因子家族,調控了許多的細胞過程。最初,人們認為BATF家族只是AP-1驅動轉錄的抑制子;然而,近期的研究揭示出這些因子在樹突狀細胞、B細胞和T細胞中具有獨特的、非冗餘的正轉錄活性。因此,BATF家族成員被認為是有吸引力的治療靶標及預後指標。


SARI基因定位在人類11號染色體長臂(11q)。近期的一些研究證實SARI在各種癌症類型中下調,其可以誘導腫瘤細胞死亡。因此,SARI被視為是一個有吸引力的基因治療靶點及患者預後指標。但目前對於SARI在腫瘤血管生成中所起的作用及機制卻不是很清楚。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證實在小鼠中SARI缺陷促進了AOM/DSS誘導大腸腫瘤發生。他們證實SARI是小鼠中大腸腫瘤生長和血管生成的一個新型抑制子。抗體晶元和人臍靜脈內皮細胞(HUVEC)相關檢測表明,VEGF在SARI抑制血管生成中發揮重要作用。此外,免疫共沉澱(Co-IP)/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PAGE)/質譜分析表明,SARI直接靶向了血漿銅藍蛋白(Cp),誘導了蛋白酶降解Cp,由此抑制了HIF-1α/VEGF信號軸的活性。組織晶元分析結果表明,SARI表達與大腸癌患者不良的臨床結局呈負相關。


這些研究結果表明,SARI通過降低VEGF表達抑制了血管生成,是大腸癌患者一個潛在的治療靶點及預後指標。


倫敦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進行了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大腸癌遺傳學研究,繪製了目前最為詳細的大腸癌遺傳學圖譜。他們在研究中指出,主要大腸癌基因基本都已經落網,大腸癌研究即將邁入新的階段。這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論文發表在2016年6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Nature子刊發表里程碑癌症研究 )。


來自第三軍醫大學、馬里蘭大學和喬治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巨噬細胞ABHD5通過抑制亞精胺合成酶(SRM)生成亞精胺促進了大腸癌生長。這一研究發現發布在2016年5月18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第三軍醫大學Nature子刊發表癌症新成果 )。


大腸癌是由環境和遺傳因素以及它們的相互作用導致的一種常見複雜疾病。一些雙生子和家族研究顯示,遺傳因素在大腸癌遺傳傾向中起重要作用,對大約35%的大腸癌風險負責。然而不到5%的大腸癌病例可以通過特定高外顯率基因,如DNA錯配修復基因、APC、SMAD4和MUTYH來進行解釋。因此,其餘尚不明確的遺傳可能性或許要歸因於具有低外顯率的常見變異。 南京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出,ETV6的常見遺傳變異與大腸癌易感性相關。這一研究發現發布在2016年5月5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南京醫科大學Nature子刊發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生物通:何嬙)


生物通推薦原文摘要:


SARI inhibits angiogenesis and tumour growth of human colon cancer through directly targeting ceruloplasmin


SARI, also called as BATF2, belongs to the BATF family and has been implicated in cancer cell growth inhibition. However,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SARI in tumour angiogenesis are elusive.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SARI deficiency facilitates AOM/DSS-induced colonic tumorigenesis in mice. We show that SARI is a novel inhibitor of colon tumour growth and angiogenesis in mice. Antibody array and HUVEC-related assays indicate that VEGF has an essential role in SARI-controlled inhibition of angiogenesis. Furthermore, Co-IP/PAGE/mass spectrometry indicates that SARI directly targets ceruloplasmin (Cp), and induces protease degradation of Cp, thereby inhibiting the activity of the HIF-1α/VEGF axis. Tissue microarray results indicate that SARI expression inversely correlates with poor clinical outcomes in colon cancer patients. Collectively,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SARI is a potential target for therapy by inhibiting angiogenesis through the reduction of VEGF expression and is a prognostic indicator for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


作者簡介:

鄧洪新


男,1974年12月出生,博士,2010年12月被破格聘為腫瘤學博士研究生導師, 2014年7月被評為研究員。2011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基金獲得者,2011年度四川省傑出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資助計劃基金獲得者,第十批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近幾年來,作為課題負責人共承擔了國家「863」重點課題、國家「重大新葯創製」重大科技專項課題、國家「973」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基金、四川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等科研課題10餘項。共在Clin. Cancer Res., J. Biome. Nanotechnol., Hum. Gene Ther., J Cell Mol Med,等SCI收錄的雜誌上發表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SCI論文40篇,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10項,獲得授權專利7項,共向GenBank資料庫遞交新基因序列17條。


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腫瘤相關的新基因功能研究,腫瘤抗血管生成治療研究,腫瘤免疫微環境研究,腫瘤免疫基因治療以及幹細胞組織工程肝臟的重構、幹細胞定向與分化治療等相關的基礎研究及重組蛋白等生物技術藥物研發工作。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新聞 的精彩文章:

植物沒有大腦,卻懂得鋌而走險
被官方承認的UFO事件!你相信UFO的存在嗎
楊煜達:古代中國如何應對梅雨引發的水旱災害?
科學家最近發現 火星不是第二地球
雌性激素食物 五種幫女性補充雌激素的食物

TAG:鳳凰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癌症研究大師Nature發表新觀點
Nature Immunology:山東大學高成江課題組發表抗病毒免疫研究
華人學者攜手浙大學子Nature子刊發表重要成果
中科院學者最新Nature子刊文章發表首發性成果
Nature子刊發表扇貝發育演化研究最新成果
華中農業大學Nature Genetics 發表基因組研究新進展
新突破:中國科學家最新發表五篇Nature、Science和Cell!
中國學者最新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Cas9變體單鹼基編輯新成果
中國科學家Nature Genetics發表GWAS研究新成果
清華施一公院士Nature子刊發表重要新成果
Nature Methods:中國科學家發表基因編輯新成果
一周精華匯總:中國科學家糖尿病新葯研發方面發表2篇Nature
重磅!武大舒紅兵院士Nat Immunol發表抗DNA病毒免疫新機制
浙江大學林展教授課題組在Energy Environ.Sci.合作發表論文
《Physical Review Letters》發表聲學研究所劉曉峻教授課題組最新研究成果
北大工學院郭少軍以通訊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重要研究結果
同濟大學醫學院章小清課題組《Cell Research》雜誌發表創新研究論文
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重磅級成果:科學狂人實驗室推出定製DNA分子
山大生殖醫學團隊Am J Hum Gene發表新研究,為女性不孕症的診治提供新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