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麼稱呼父母?我們被古裝影視劇騙太久了
現在熒屏上每天都在播放古裝電視劇(或電影),不管哪朝哪代,劇中人物對父母的稱呼一律都是爹、娘。其實這很不嚴謹,編劇沒有下功夫去了解歷史常識,以至於誤導了觀眾。
在古代不同的時期,人們對父母的稱呼千差萬別。下面炳哥為大家梳理父母的口頭稱謂,以正視聽。
在漢代以前,人們稱呼生身長輩為父、母,或考、妣。其中,考、妣偏重於書面語,而且既可指健在也可指已故。如《詩經·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爾雅·釋親》:「父為考,母為妣。」
到漢魏時期,稱謂發生了演變,父、母之稱更加書面化,考、妣專指已逝父母。這之後,對父親的口頭稱呼有:
(1)「爺」,或「耶」。我們比較熟悉的《樂府詩集·木蘭辭》,其中有:「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杜甫《北征》詩:「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見爺背面啼,垢膩腳不襪。」「爺」為古代口語中對父親最常用、最流行的稱謂。這一稱呼影響至今,如「爺兒倆」、「老爺子」。
(2)「爸」。「爸」並不是外來詞,而是漢語固有辭彙。三國時期成書的《廣雅》:「爸,父也。」
(3)稱「阿爹」、「爹」。北宋書籍《廣韻·哿韻》:「爹,北方人呼父。」可見,「爹」的稱呼有很強的地域性。
(4)稱「翁」。《史記·項羽本紀》中,項羽要煮劉邦之父,劉邦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陸遊《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5)稱「哥」。這個稱呼在我們看來比較奇怪,但確實存在。比如《舊唐書·王琚傳》:「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同氣唯有太平…… 』」。四哥,即玄宗之父睿宗。也有父親和兒子交談時自己稱呼自己的。清代梁章鉅《稱謂錄》云:「淳化帖有唐太宗與高宗書,稱哥哥敕。父對子自稱哥哥,蓋唐代家法如是。」這一稱呼或是用來表示親切。
(6)古代方言土語對父親的稱謂有「老子」、「叔」或「伯」、「大」或「大大」等等。
對母親的口頭稱呼有:
(1)稱「娘」。《木蘭辭》:「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娘」的稱謂在口語中應用也十分普遍,與「爺」相對。
(2)稱「媽」。《廣雅·釋親》:「媽,母也。」
(3)稱「姥」。《樂府詩集·琅娜王歌辭》:「公死姥更嫁,孤兒甚可憐。」
(4)稱「婆」。《樂府詩集·折楊柳歌》:「阿婆不嫁女,哪得孫兒抱。」
(5)稱「媼」。《 廣雅·釋親》:「媼,母也。」
(6)稱「嫗」。《說文·女部》:「嫗,母也。」
(7)古代各地方言土語對母親的稱謂還有「妮」、「姐」、「媓」、「媞」等等。
因為我國歷史之悠久、地域之廣袤,以上對古代稱呼父母的口頭語的總結,只是經學者研究最常用的幾個,並不完整,各位讀者不可不知。






TAG:陳氏宗族文化 |
※漲姿勢 | 唐朝皇室都是這樣稱呼父母的,別再被電視劇給騙了
※古代女子對丈夫的六大稱呼,她們可不敢叫老公!
※慈禧太后為何要光緒帝稱自己為「親爸爸」這個稱呼而不是母后呢?
※【視頻】我叫草薙不叫草雞!你們老家怎麼稱呼拳皇人物的?
※古人如何稱呼父親?
※古代教師節是幾號 古人都是怎麼稱呼自己老師的
※慈禧太后為何被稱為老佛爺?這本來是清朝皇帝的稱呼!
※你知道怎麼稱呼自己老婆嗎?古代不同身份的人不同的叫法
※你被騙了嗎?老爺子才是清朝皇帝的專屬稱呼!
※他們是女人卻讓皇帝稱呼阿媽,為什麼讓這麼叫呢
※同樣是皇帝的老婆,皇后妃子的稱呼是怎麼來的呢?
※你男朋友都是怎麼稱呼你的?
※古人如何稱呼父親,看完發抖!
※古代女子是怎樣稱呼丈夫的?這把狗糧一定得吃!
※光緒皇帝為什麼稱呼慈禧太后「親爸爸」?
※為什麼古代要這樣稱呼兇惡的女人?
※古代 大臣是如何稱呼皇帝?
※王昭君分別給父親和兒子孕育子女,孩子該如何稱呼他們?
※古代女性對配偶的稱呼,孩子他爹不一定是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