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氣的養生之道
大暑節氣,高溫酷熱,易動肝火,常常會覺得心煩意亂、食欲不振、急躁焦慮等,這就是典型的「情緒中暑」癥狀。靜心養生,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心態宜清靜,越是天熱越要「心靜」,以避免不良刺激。心理納涼,以「心病要用心藥醫」的原理,可採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納涼法」等法調整情緒,想像自己處於大自然之中,綠樹搖曳、飛泉漱玉,使你心曠神怡、心平氣和。
大暑節氣的養生之道(供圖/華蓋)
要調整起居,保證充足睡眠,中午應午睡0.5~1小時,因睡眠與情緒和免疫力密切相關,睡眠不足則抵抗力差。室外勞動者應下午三點以後再幹活。並注意採取降溫散熱措施。要注意飲食調整理,應清淡多樣化,多食營養豐富的果疏和蛋白質,並適當食用姜、蔥、蒜、醋,既能殺菌防病,又能健脾開胃。
防皮膚病及食物中毒
三伏天濕熱交蒸,細菌、病毒繁殖快,皮膚病發病也增多,如濕疹、痒疹、真菌感染等,所以要多注意皮膚的清潔衛生屋內要多通風,坐公交車後要洗手。
此節氣細菌繁殖極快,易致食物中毒,癥狀主要是發熱,寒戰、腹痛,腹瀉、膿血便、里急後重等,要儘快看醫生。要注意飲食衛生,注意滅蠅,不吃不幹凈的飯菜。最好當天的飯菜當天吃,隔夜飯菜要煮沸、熱透。
防暑清補喝粥煲湯
大暑養生飲食宜以清為補,宜補氣清暑,宜健脾養胃,宜葯粥進補。清補食物有綠豆、百合、黃瓜、豆芽、鴨肉等;補氣清暑食物有冬菇、紫菜、西瓜、番茄等,亦可選用西洋參、太子參、黃芪;健脾養胃食物有赤小豆、薏米、南瓜等;葯粥有綠豆粥、扁豆粥、蓮子粥、薏米粥等。在大暑當日或在高溫暑熱時,廣東民間傳統煲荷葉冬瓜湯進飲以防暑養生,其組成還有赤小豆、薏米、扁豆、燈芯花、豬苓、澤瀉、土茯苓等,或淡飲或為甜湯,亦可煲豬骨。
養脾胃避疰夏
疰夏,又叫苦夏,三伏天因天熱下降,地濕上升,濕熱交爭困於脾胃之故。主要癥狀不思食(納呆)、噁心、頭昏乏力、倦怠思睡、舌苔膩、小便少、汗多等。
三伏養脾胃可服藿香正氣丸(水),醒脾化濕,或薏仁、白扁豆、荷葉、粳米粥以養脾胃,或輔以香砂養胃丸以健脾助消化。
夏天暑氣比較重,舌苔容易比較厚,中醫認為舌苔厚代表濕氣重,腸胃中濕氣重後就沒胃口,嚴重者有胸悶,噁心,胃口不好,四肢無力,這是中醫講的濕熱症,需要清理。中醫養生之道,夏天可吃清理葯,清理暑濕,這樣人體就比較舒服了。
(責編:tibet)






TAG:中國西藏網 |
※大暑節氣話養生
※大寒節氣的養生重點
※大暑如何養生?大暑節氣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大暑節氣冬病夏治正熱 給慢性病人的大暑養生攻略
※寒露 節氣養生
※小暑節氣如何養生_小暑節氣養生的方法
※大暑節氣中最好的養生甜品!沒有之一!
※節氣養生:小滿的習俗與養生
※節氣養生——冬至節氣話養生
※養生之道與養生之術的區別
※穀雨節氣的食療養生
※蒲松齡的養生之道
※中醫養生——大雪節氣如何養生
※芒種節氣養生
※養生雜談——春季生髮養護真陽之氣
※二十四節氣之小滿節氣養生篇
※二十四節氣養生之穀雨節氣養生—重養肝祛濕忌焦慮防過敏
※大雪節氣如何養生防病
※茶道是最佳的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