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說與恁知道,明朝的方言跟現在很像……

說與恁知道,明朝的方言跟現在很像……

文:營三千(原創團隊專欄作者)


明朝時候的人,平時都是如何說話的?中國這麼大,方言這麼多,南北方的方言差別就非常大。可是,當時並沒有錄音機,我們很難了解當時人說話的發音,幸好,從一些明朝人的筆記中,我們尚能看到一些對當時南北方方言的記錄。

說與恁知道,明朝的方言跟現在很像……


顧起元的《客座贅語》,記載的就是明朝萬曆年間南京的方言情況,大家可以對比著看看,有哪些詞是比較眼熟的。注意,冒號前面的,是現在的意思,而冒號後面的,是當時的說法:


南京方言


個子高:「苗條」

長得美:「標緻」


不幹凈:「齷齪、邋遢」。


老成:「穩重」;輕薄:「姑姼」


粗魯,不文雅:「朗伉、孟浪、莽撞、粗奘、倔強」。


聰明:「爽利、伶俐、乖覺、活絡」。

不聰明、腦子笨:「胡塗、懵懂、勺鐸、禿儂」。


為人比較無賴:「憊賴」。


說話又多又快:「激聒、瑣碎、絮聒」。


運氣不好:「蹭蹬、落魄」。


個性執拗:「直紂」。

收拾東西:「拾掇」。


慫恿別人幹壞事:「攛掇」。


無拘無束:「浪蕩」。


做事虎頭蛇尾:「拖拉」。

而另一部筆記《宛署雜記》則記錄了明代中後期宛平縣城的方音。這個宛平縣城,離北京非常近,抗日戰爭中的「七·七」盧溝橋事變,就在宛平縣城附近發生。這裡的方言,在明朝時是這樣的(與上文相同,冒號前面的是現在的意思,而冒號後面的是當時明朝的說法):


北京方言


不明亮:黑古董


話不誠:溜答


說話啰嗦,話多:饒道、急哩咶古、勞叨【嘮叨】


打擾別人:鬼渾、鬼打鈸


提著東西:滴溜著


扯:拉


棄去:丟


尋取東西:找


放開東西:撒


錯亂:撲刺


處置事情:活變、騰那【騰挪】


忙著做某事:張羅


為人有擔當:硬浪【硬朗】


慌張:冒冒失失


請人幫忙:累及


追隨某人:釘著他


麵餅:饃饃


燒酒:燒刀


背:脊樑


項頸:脖子


一個南京,一個北京近郊,從這兩個地方的方言記錄中,我們也能夠管中窺豹,對明朝人的口語稍作了解。從這兩本書的記載來看,明代後期,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口語的差別似乎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大,像什麼「苗條」、「齷齪」、「攛掇」、「提溜」、「張羅」、「冒冒失失」之類的說法,更是跨越古今,到現在也常用。


而《菽園雜記》則記載:「又如去字,山西人為『庫』,山東人為『趣』,陝西人為『氣』,湖廣人為『處』。」


也就是說,明朝的山西人,把「去」讀成「庫」,山東讀成「趣」,陝西人讀成「氣」,而湖廣人則讀成「處」,這些地方的朋友可以試一試,現在你們又把「去」讀成什麼。


那麼,明朝人具體的日常對話又是什麼樣的呢?請看《水東日記》中,明太祖朱元璋接見衍聖公孔克堅時的君臣對話:


朱元璋:「老秀才,近前來,您多少年紀也?」


孔克堅:「五十三歲。」


朱元璋:「我看您是個有福快活的人,不委付您勾當,您常常寫書與您的孩兒,我看他資質也溫厚,是成家的人。您祖宗留下三綱五常垂憲萬世的好法度,您家裡不讀書是不守您祖宗法度,如何中用?您老也常寫書教訓者,休怠惰了。於我朝代里,您家裡再出一個好人呵不好?」


孔克堅上奏:「曲阜進表的回去,臣將主上十四日戒諭的聖旨,備細寫將去了。」


朱元璋:「道與他,少吃酒,多讀書,欽此。」


參考資料:《水東日記》、《宛署雜記》、《客座贅語》、《菽園雜記》


編排:@二師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清史研究資訊 的精彩文章:

大清究竟「存在」了多少年?
治國有道:清朝宗室為何沒拖累國家經濟?
草木雜說——此物最相思:古代與愛情有關的植物
錢、呂、嚴諸公對於陳寅恪史學之批評

TAG:明清史研究資訊 |

您可能感興趣

罵林志玲虛偽?現在才知道,陳冠希,你罵對了!
我好像是明白了,想知道姑娘在說什麼嗎?
慈禧臨死時說了這樣的遺言,知道真相真是驚呆了!
指甲剪的神奇妙用,真後悔現在才知道……
都知道劉伯溫厲害,但你們不知道還有他,一位明朝的和尚!
還說唐嫣是個傻白甜?那是你不知道她現在氣場十足!
認真看東西的時候是聽不到聲音的,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我們唯一知道的,是不知道
畫說冷知識:那些你絕逼不知道的事
開國皇帝如果知道國是怎麼亡的,會說些啥?
鬣狗肉究竟有多臭?看飢餓雄獅的表現就知道了,滿是尷尬和無奈
認真的時候是「聽不到」聲音的,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太逼真!明知道是蛋糕 還是怕到不敢看
如果鄧麗君當年知道這件事,或許現在還活著
這些病是「睡」出來的,現在知道還不算晚!
說說那些你不知道,卻又真實發生過的事情。
彩紙原來是這樣用的,現在才知道!
貓咪這樣的表現,你知道是什麼意思么?
說說關於驛站的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