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學與佛教的相遇處:空性、一體性和現實的本性

科學與佛教的相遇處:空性、一體性和現實的本性

科學與佛教的相遇處:空性、一體性和現實的本性



作者:傑拉德

By Gerald


在感知和理解現實的方式上,佛教和科學之間似乎有著很強的相似之處。


而這些理念並不為佛教所獨有,相反,在大多數古老的東方思想中,我們也可以覓到其蹤跡。


佛教似乎與那些最新的科學發現有著相當和諧的共鳴。

我想通過以下方式來闡明這些理念:首先仔細審查佛教的三個主旨:空性、一體性和現實的本性,並揭示出它們和現代科學認識之間的相似之處。


本文的前提是確信:非物質和物質,直覺和理性,靈性和科學這幾組看似對立的觀念,實際上是對現實理解的兩種方式——是同一硬幣的兩個面。


當閱讀本文時,我們務必要牢記:在我們對現實的理解和現實的真實存在狀態之間,有著很大的差距。


空性


「空」是一切的「來處」和「歸處」。佛陀說,現實源自於「空」——一種不二和無限的源頭。舉例來說,你現在坐的椅子,正在看的電腦,甚至你的身體,都是在此刻由「空」而生。

為了更好地闡明這一點——讓我們來想像一個夢。夢裡有一頭大象,還有你自己。你會這樣想——這是我,那是大象。


在夢裡,它們具有作為兩個獨立實體的外觀。然而,當你醒來,你就會體會到,不管是你自己還是大象,兩者都只是夢境意識的顯現,這種夢境意識,是這個夢,以及其他可能被體驗到的、花樣無限的夢中世界的源頭。


對「空」的另一種描繪方式,是把它想像成一本書的書頁。沒有字的書頁可以被理解為「空」。雖然書頁本身沒有傳達任何消息,但是,種類無限多的單詞、句子和故事可以被置於書頁之中。所以,空性可以被理解為一種「潛力場」,它包含著所有種類的潛在可能性。


要明白這一點,首先需要重新定義我們對於物質現實的認識。接著,我們便會發現,這種空性似乎與量子物理中的「量子場」概念有著極強的相似之處。


讓我們首先來探討看上去像是「物質」的「現實」的本質。

相似之處:波/粒二象性


我們的現實世界呈現出一種「二象性」:物質——它構建了我們所感受到的一切,既以「波」這樣一種非物質性對象存在,也以「粒子」這樣一種物質性對象存在。粒子顯現為「波」的形式時,它沒有一個確切的時空位置,只能被理解為「同時」處於空間的所有位置——展佈於整個宇宙之中。


想像你手中有一個蘋果。作為一個「粒子」,這個蘋果在時空中有一個明確的位置,就此例而言——在你手中。而在「波」的形式中,這個蘋果不僅存在於你的手中,而且分布於其所有可能的狀態之中。


但是這怎麼可能?一個呈現為實體的對象,怎麼會同時又具備成為非實體的能力?一個在時空中有明確位置的東西,為何又能散佈於一個大的空間範圍之中?

儘管這也許聽起來使人震驚,但是,以一致的結果證明了這一現象的實驗已經被重複了數千次。這個起初給物理學界帶來極大震撼的現象,已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一種眾所周知和公認的事實。


粒子的行為表現得像波,還是粒子,其決定性因素,最終被發現取決於對此現象做觀察的人類意識。


物質的粒子性並不是預先確定的,而是由感知它的意識所決定。因而,現實顯現出的堅實的實在性,實際上只是它的兩個基本側面中的一個——波動性和粒子性。


原子的空性


我們這種堅實性的感覺,其實源自於其他一些原子的排斥力和「推」力。這類似於兩塊磁鐵,當極性相同的端點向一起靠攏時,就會相互排斥。


我們的手、腳、手指從來沒有「碰觸」到任何東西,實際上,我們只是體驗到了一種排斥力,這讓我們產生了「堅實性」的錯覺。信不信由你,你並沒有物理地接觸到你正坐於其上的椅子,相反,因為椅子的原子和你身體的原子之間的排斥力,你只是懸浮在椅子的正上方。


真正使一切凝聚為一體,並使現實顯現為堅實性的是起伏的能量之「海」,而不是什麼物質性的東西。不僅你身體的大部分是空的空間,而且,你看到、體驗到的,你與之發生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件東西,也都是幾乎沒有任何存在物的空間。


量子場


在量子物理學中,有種叫做「量子場」的東西。所有物質都從其中產生。從場中產生的粒子是分離的,但它們實際上是這個系統的另一種形式。一個場和從這個場中產生的物質是同樣的東西。


因此,我們或許可以將物質看作是由場密度極其大的空間區域所構成……在這種新型的物理學中,絕不可能同時具有場和物質的立足地,因為場是唯一的現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將一片波濤洶湧的大海想像為「場」——海浪持續地上下起伏,而月牙般的浪尖就是由其而生的物質和我們的現實。大海的其餘部分超出了感知範圍,但卻仍然作為物質的潛在之源而存在。所有的物質以同樣的方式,生自於「場」,又回歸於「場」。


場——作為一種展佈於整個時空之中的連續性介質,看上去與「空」的概念吻合得極其完美。從場中產生的,不僅有我們感知到的所有粒子,也包括了每個原子的根基,它將我們自身及宇宙凝聚為一體。


一體性


佛教中的一體性或者相互關聯的觀念認為,宇宙中的一切都密切地相互聯結著。那種認為我們是獨立的實體,彼此孤立,並與周圍世界割裂的想法,被認為是一種錯覺。不管是我們自身,還是現實世界,二者的本質都是全然的統一性或一體性。讓我們看看,這些理念如何與當今物理學告訴我們的事實相一致。


相似之處:量子糾纏


愛因斯坦對量子理論並不滿意,1935年,他和他的兩個物理學家同事以「EPR」的署名發表了一篇論文。


然而,他們企圖推翻量子理論的努力不僅進一步驗證了其正確性,而且,還偶然遇到了量子物理的另一個奇怪特性——量子糾纏。


當兩個粒子間存在著(特定的)相互作用時,它們就成為了糾纏態——彼此間形成了一種特殊的關聯關係。


現在,當其中一個粒子被測量或觀察,或被其他因素所影響時,另一個粒子,無論與其相隔多遠——是隔著一個房間還是遠在宇宙的另一端,都會即刻做出(如同自己被測量)完全相同的反應。


愛因斯坦發現,這個現象太古怪了,以至於後來他將其稱之為「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為了理解這種現象是何等奇怪,讓我們來假想,你和你朋友的兩個籃球成為了糾纏態。


不管你和你的朋友相隔有多遠,如果你對其中一個籃球做了任何動作,另一個籃球都會在瞬間對此做出反應。這可以發生在另一個球離你幾英尺、幾英里,甚至幾百光年的情況下。


事實上,處於糾纏態粒子的行為,使它們看上去就像是一個物體,而不是兩個或三個,或很多個獨立個體。由此,解釋了這種奇怪的超距作用。


無論各自處於時空何處,這兩個粒子永遠保持著相互關聯。


假如我們現在回到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奇點,看到整個宇宙是比原子還小的一個點,我們就能認識到,現在體驗到的所有物質和能量,已經,而且將永遠是糾纏或相互關聯著的。


量子糾纏似乎指出了宇宙中真實的一體性。


量子場


我們存在於將所有原子聯結起來的能量之海內——從為展示本段視頻所出現的原子,到宇宙中星辰誕生所出現的原子。


原子誕生於其中的這個「場」,形成了一個關聯之網,並將全部時空展佈於其中。


量子場這一網路,將所有的生命、能量、物質和存在聯結成為單一的系統。我們經驗的一切,具有單一的相互關聯的起源。


心靈與現實


「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


——佛陀


在佛教中,心靈是現實的中心。它不僅僅是現實的一部分,也恰恰是現實的創造者,正如我們的夢境意識是我們夢中世界的創造者。


認為世界獨立於我們意識以外,以及世界與我們割裂的想法,在東方傳統中被認為是錯誤的。


事實上,意識即是一切。在佛陀涅槃2500年之後,量子物理學家看似偶然地發現了同樣的真理。


「所有的物質只有藉助於一種力量才得以創造和存在……我們必須假設在這種力量的背後存在著意識和具有智能的心靈。心靈即為萬物之母。」


——馬克斯?普朗克,量子物理學創始人


相似之處:測不準原理


德國著名量子物理學家沃納?海森堡意識到,僅僅對原子世界做簡單的觀察,我們便會影響它。


他認識到,同時知道電子的速度和位置是不可能的。一旦電子的速度被測量,它就完全不再具有確切的空間位置。


另一方面,一旦電子位置被測量,它便不具備確切的速度。海森堡將其稱之為「不確定性原理」。


「我們觀察到的,並不是自然本身,而是自然對我們特定追詢方式的表白。」


——沃納?卡爾?海森堡


這並非由我們的感知或測量設備的局限所造成,相反,它指明了電子海市蜃樓般的特點。有意識的觀測行為與正在觀測的事件連在一起,並且,測量目標的位置或動量(速度與質量的乘積)實際上由這一事件所定義。


現實由觀察它的心靈所定義。物理學家約翰?惠勒認為,「觀察者」在量子理論中的地位是如此關鍵,以至於他建議,這個名詞實際上應該用另一個術語「參與者」代替。


雙縫實驗


從某種程度而言,最初為測量光的性質而設計的雙縫實驗,革新了量子物理學中我們對現實的理解。


該實驗內容包括使粒子穿過縫隙,並記錄下它們在縫隙後側接收屏上的落點位置。物理學家的發現實在令人吃驚。


原本被認為是實物的粒子,會表現出波的行為。並且,它們的具體表現形式,取決於是否被觀測。


粒子未被觀察時呈現為一種疊加態,或具有無限多種可能性。


而被觀察的粒子只能處於幾個確切的可能位置。


理論上,如果我們用棒球做這個實驗,當棒球穿過縫隙時,假如我們對它做了觀察,那麼它最終就會落在縫隙後側的一個確切的位置。


如果棒球穿過縫隙時我們未對它做觀察,那麼最終我們則會看到它們的落點形成了一種干涉圖樣。或者說,一個未經觀察的棒球,其行為就像波一樣,同時穿過了兩條縫隙。


在被你的心靈或意識「定義」之前,這些棒球甚至根本就不具備一個空間位置。這個實驗已經被進行了幾千次,每次都得到同樣的結果,並且,這一實驗也曾使用碳80這麼「大個」的分子做過。


在被意識定義之前,現實根本談不上存在。


如果沒有意識,現實只能作為無限多種的可能性而存在。如今,量子物理學家已經偶然發現了神秘主義者談論了超過2000年的真相:現實是心靈的投影。


結論與啟示


科學與靈性之間的界限已不可避免地變得模糊;兩者的概念可以互換,我們在科學中的探索,以及我們從所有的靈性、宗教、神秘學中所做的嘗試,已經不可避免地將我們置於人類歷史新紀元的大門之前。


這扇門能夠提供向著新的自我實現文明轉變的模式,拋開昨日的教條,擁抱全新的世界觀,創造出21世紀的神話。


為了實現這種轉變,我們必須敢於提出質疑,必須樂見突破我們一向所認同的信仰體系根基,我們必須樂於以開放的心靈參與到對現實本質真相的探索之中。


這些意韻意義深遠,並最終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因為真正的改變只能從自身開始。


為了我們眼前的一切和之後的種種,祈願大家醒悟,而達致一種全新的全球視野,在這種視野中,沒有仇恨,只有愛,沒有分歧,只有同心協力,沒有衝突,只有慈悲。


最後,是我留給眾生的祈願:


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


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


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我心喜悅


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


智悲翻譯中心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佛學網 的精彩文章:

變錢的戲法,傷不起
念力實驗:植物得到人們祝福,會長得更美麗?
結果於未來——我們應該探討的秘密
美國腦科學家親歷「佛陀開悟」
佛陀與蘇格拉底:什麼是世上最快樂的事?

TAG:國際佛學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生命美學與主體性實踐美學兩極相通、淵源相共
印光法師:心與菩薩心同一體性
樹在林中生,生命的群體性力量
室溫下超流體性質的光
「心勁一領起來,而五官百骸皆隨之而起」太極拳中整體性和局部性的「領勁」學習!
發明創造性的「整體性審查原則」在意見陳述中的指導作用
【VI設計】整體性的表達方式
良知說:本體與主體性的自我建立
《塵埃4》硬體性能評測:親民而非凡的飛揚之旅
集體性冷淡的日本,需要這款「女友型」智能音響
明末的兩起群體性事件
美體性感迷人
實例:在英語對話教學中培養語言輸出的得體性
印度少女遭老師集體性侵 性生活不當子宮很受傷!
僑易學與中國學術主體性之建立
不是教授工資太低,是我們集體性的生存與生活焦慮
宮本茂:玩家更看重的是遊戲 而不是硬體性能
港大爆疑似集體性侵案 立法會議員:性教育落後
塑造超立體性感的腹肌,這8個動作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