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場大案催生的派系更迭:「曾李體制」與清廷高層角力

一場大案催生的派系更迭:「曾李體制」與清廷高層角力

一場大案催生的派系更迭:「曾李體制」與清廷高層角力



《辛丑條約》簽訂場景

115年前,即清光緒二十七年九月廿七日(1901年11月7日),心力交瘁的一代重臣李鴻章溘然長逝。那一天,距他強撐風燭殘年的病軀與列強代表簽訂中國人視為奇恥大辱的《辛丑條約》,僅僅過去了兩個月。


不久,尚在海外流亡的梁啟超為李鴻章作傳,稱李鴻章一生得以發跡,實拜曾國藩所賜,其政治地位的陡然上升,則與同治九年天津教案相關。曾氏將「一生立身行己耐勞任怨堅忍不拔之精神,與其治軍馭將推誠布公團結士氣之方略」,悉數傳授於李鴻章,而天津教案「是為李鴻章當外交衡要之濫觴」。


面對岌岌可危的大清殘局,曾李各自領軍的湘淮兩系前後相繼,一度挽狂瀾於既倒。那麼,這對有師生名分的能臣,是如何在一場發生於通商口岸的教案中,完成軍政權力的代際交替的呢?


「自悔盛年不學,全恃一股虛矯之氣」

曾、李之間的淵源,可謂甚早。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李鴻章首度參加會試落第,拜於年長一輪的曾氏門下,「以詩文受知於曾夫子」,他父親李文安與曾國藩乃同年進士。兩年後,李鴻章高中二甲第十三名進士,入翰林院教習。同榜諸人中,有後來位列軍機大臣的張之萬、沈桂芬,李宗羲、何璟、馬新貽、沈葆楨、郭嵩燾等亦做到地方督撫一級的高官,說是「黃金一代」,也不算誇張了。

一場大案催生的派系更迭:「曾李體制」與清廷高層角力



李鴻章出訪歐洲時留影


在京師繼續求學的數年間,李鴻章與老師曾國藩「朝夕過從,講求義理經世之學」,正因欣賞有加,曾氏將他與郭嵩燾、陳鼐、帥遠燡並譽為「丁未四君子」(他們同為農曆丁未年即1847年中進士),認定其「才可大用」。不過,李鴻章的性情志趣,到底與老師不同。他晚年時曾經感嘆:

我老師道德功業,固不待言,即文章學問,亦自卓絕一世;然讀書寫字,至老不倦。我卻愧一分傳授不得,自悔盛年不學,全恃一股虛矯之氣,任意胡弄,其實沒有根底。現在真實學問,已用功不進,只好看看《通鑒》,稍知古人成敗之跡,與自己生平行事,互相印證,藉以鏡其得失,亦尚覺有點意趣。


曾國藩有句為人熟知的評語:「李少荃拚命做官,俞蔭甫拚命著書」。少荃是李鴻章的號,俞蔭甫即俞樾,乃晚清著名學者,現代詩人兼紅學家俞平伯的曾祖父。雙方的畢生理念和個人追求相差頗遠,此為這對師生間微妙關係之第一層。


李鴻章考中進士時年僅24歲,倘處承平時代,只要經數十載官場摸爬滾打,至少能做到一省督撫或一部尚書。但亂世之中,不容他再走尋常路。不久,太平軍興,老家安徽很快成了遍地「長毛」的重災區。咸豐三年(1853年),李鴻章投筆從戎,追隨侍郎呂賢基(安徽旌德人)返回原籍辦理團練。


文人初帶兵,又備受當地滿族將領猜忌,李鴻章戎馬生涯的起步堪稱慘淡。據長期擔任張之洞幕僚的趙鳳昌所作《惜陰堂筆記》記載:


(李鴻章)以翰林在辦鄉籍。其時皖南北土匪遍地,各鄉築圍以御,擾無虛日。朝廷派勝保辦皖軍務,勝疑合肥,預防閑之。一日侵曉,土匪攻鄉圍,合肥領圍出戰,竟敗退,直抵本圍。時已逾午,飢甚,入宅不見一人,蓋先避去。疾往廚舍,飯正熟。灶低洼,即翹一足踏於灶沿,一手揭蓋,一手取碗,直遞口狂咽,不暇用箸,亦無一蔬。隨咽隨呼曰:「同隊快乾(快食之意),好跑(即逃之意)!」

滿人勝保時任江北大營幫辦軍務大臣,授欽差大臣,他當然不相信後人稱「李合肥」的李鴻章能帶兵打仗,而李鴻章堂堂一介翰林,初戰竟狼狽不堪,恰恰證明人家沒看走眼。


「練其氣、老其才,以為他日擔當大事之用」


咸豐九年(1859年),不甘沉淪的李鴻章改投已率湘軍打出名堂的曾國藩帳下,擔任幕僚。但起初他也未能迅速上位,一度鬱郁不得志。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1

其時曾國藩僅以侍郎身份督辦軍務,官位不顯,權力不大,難以提拔愛徒。


2


在曾氏看來,李鴻章經驗不足,尚需歷練,故不敢貿然委以重任。比如因李鴻章平日起居不定,好為虛誇大言,這位老師有一次在宴席上當面嚴肅訓斥他:「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處所尚,惟一誠字而已」。說罷拂袖離席,李鴻章「為之悚然」。


3


曾氏雖格外青睞李鴻章的才幹,但二人合作並不融洽,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彈劾李元度事件。


原來,李元度為曾國藩之心腹,但在赴徽州作戰時違背命令,導致大敗。曾十分震怒,命李鴻章撰寫彈劾草稿。孰料他公然抵制,聲稱「果必奏劾,門生不敢擬稿」。曾怒曰:「我自屬稿」。李毫不示弱,回了一句:「若此,則門生將告辭,不能久待矣。」於是負氣出走。曾國藩甚是失望,慨嘆「少荃不明大義,不達事理」,「此君難與共患難耳」!可見曾李個性相左,實在是師生間微妙關係的第二層。

一場大案催生的派系更迭:「曾李體制」與清廷高層角力



曾國藩畫像


後來經多方勸告,兩人和解,李鴻章重返曾幕,此時他也招募了三營淮軍。然而較之已由曾國藩分別舉薦獨當一面的左宗棠(浙江巡撫)、沈葆楨(江西巡撫)、李續宜(安徽巡撫)等人,李鴻章的戰功積累與仕途升遷速度,勉強算中游而已。


轉機出現在1861年年底。當時上海士紳希望湘軍東援,並答應月供軍餉十萬兩,以防太平軍進犯。巨額糧餉本已誘人,且進兵上海並非難事,可順勢藉此提拔愛將,曾國藩首先想到的人選是胞弟曾國荃。這時曾國荃已加按察使銜,若在上海立功,則巡撫一職唾手可得。誰知曾老九(曾國荃排行第九)看不上這等肥缺,即使大哥三度寫信催促,也不為所動,堅持「賊巢在金陵,急攻其巢,必以全力援救,而後蘇杭可圖,願任其難者」。他更願意拿下南京城,取得首功。親兄弟沒興趣去上海,曾國藩轉而舉薦另一親信陳士傑,豈料陳以母親年事已高為由拒辭,曾不得不再考慮第三人選。


恰在此時,「辛酉政變」發生,肅順等顧命八大臣倒台,其昔日政敵翁心存重歸中樞,翁就東援上海一事,擬折請求當權的兩宮太后「密飭曾國藩擇一廉明果敢、素能辦賊之員,馳赴通、泰(今南通、泰州)一帶,收拾將散之人心,激勵方興之義旅」。

一場大案催生的派系更迭:「曾李體制」與清廷高層角力



翁心存畫像


翁心存是李鴻章當年科考時的座師孫鏗鳴之恩師,故翁、李實為太老師與小門生的關係。翁又與李的另一座師潘世恩為通家世誼,而潘世恩之子潘曾瑋,跟李鴻章私人關係匪淺。再加上翁、潘兩家均為蘇南大族,亦希望有可靠之人替他們護衛家鄉,故李鴻章看起來再合適不過。


因此,翁在奏摺中提到的「廉明果敢之員」,即暗指李鴻章。曾國藩自然心領神會,順水推舟,舉薦弟子出任東援主帥,同時不忘向朝廷討價還價,為曾國荃爭取來「頭品頂戴」的破格恩賞。由此番舉薦的曲折內情看來,曾國藩雖然以道德文章自我標榜,但利之所在,仍不免親疏有別,存有私心。這當是兩人師生間微妙關係中最核心的一層。


對於李鴻章事業起步階段遭遇之困厄,梁任公認為:「彼其偃蹇顛沛十餘年,所以練其氣、老其才,以為他日擔當大事之用,而隨贊曾軍數年中,又為鴻章最得力之實驗學校,而終身受其用者也。」但假若沒有把握東征上海、自立門戶的天賜良機,李鴻章實不知何日方能從精英薈萃的湘軍中突圍而出,為湘淮兩系之興替奠定根基。


「湘淮互制、以淮制湘」


長期以來,以太平天國研究權威羅爾綱先生為代表,學界普遍認為,自湘淮集團崛起後,晚清政局便出現「督撫專政」「內輕外重」,甚至地方倒逼中央改革的「督撫洋務」態勢。若從長時段來看,這確實大致符合晚清數十年中央與地方關係的總體趨勢。然而在「孤兒寡母」且內憂外患的同治一朝,清廷控扼湘淮集團的手段與效果,還是頗為奏效,曾、李這對師生間的微妙關係,為「摻沙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清廷中央要想預防漢人地方勢力膨脹的局面,無非從人事任免、軍事掣肘、財稅收攏三方面入手。具體來說,針對湘淮集團,清廷的分化手段大致包括「眾建分力」「湘淮互制」「安插親信」及「以淮制湘」四類。

一場大案催生的派系更迭:「曾李體制」與清廷高層角力



比如,圍剿太平天國期間,清廷不斷授予有軍功的將領以更高官職,表面上看似乎並不介意湘淮集團實力進一步壯大,實則一方面使不少下級將領地位上升,往往與原上級平起平坐甚至職位更高,必然使其內部分化,再生出小的派系,將領之間也容易滋生嫌隙。另一方面,清廷規定,將領升任地方大員後,雖可掌管一方民財之權,但必須與軍隊分離,逼迫他們交出「槍杆子」。同時,清廷又有意讓這些湘淮系高官在長江中下游有限的幾個省區「輪崗」,用地盤利益、人事關係促成其內部矛盾頻生,加劇分化過程。


像曾國藩與沈葆楨、左宗棠,鮑超與李鴻章,郭嵩燾與毛鴻賓等人之間的矛盾摩擦,皆與清廷有意造成的湘淮集團官員之間疊床架屋、互不統屬的狀況相關。總而言之,官越封越多,權越分越小,矛盾爭執卻越來越大。


典型案例之一,便是同治四年(1865年),即攻陷天京的第二年,同為湘軍骨幹的兩廣總督毛鴻賓與湖南巡撫惲世臨因爭功、控餉等問題發生衝突,清廷藉機免去二人職務,扶植淮軍大佬李瀚章執掌湖南。李瀚章乃李鴻章之胞兄,這不分明是以淮制湘,以防後者坐地為王,一家獨大?就此任命,曾國荃公開提出質疑。為了避免事態擴大,曾國藩特意告誡親弟,「朝廷調停大臣,蓋亦恐有黨仇報復之事」,作為地位最高的湘淮集團首領,他顯然意識到麾下眾人裂痕叢生,對誰都沒好處。

一場大案催生的派系更迭:「曾李體制」與清廷高層角力



《湘軍九洑洲戰圖》


清廷還時常通過安插非湘淮系統的滿漢大吏介入前者的「勢力範圍」,來監視、掣肘曾、李諸人。同治四年,朝廷任命吳昌壽(浙江嘉興人)為河南巡撫,從而牽制在豫辦理軍務的曾國藩。同治五年,湖北巡撫曾國荃與湖廣總督官文(滿人)發生督撫之爭,出身曾國藩幕府的劉蓉在陝西巡撫任上橫遭彈劾,皆是中央長期壓制湘軍的結果。同治六年,馬新貽(山東菏澤人)出任閩浙總督,後轉任兩江總督,對當地的湘淮勢力壓制甚嚴,用人、調兵乃至財稅,都備受監控,故其同治九年突遭刺殺後,清廷深疑案件幕後或由湘淮集團謀劃。


儘管平定太平天國後,清廷刻意分化、削弱以湘淮集團為代表的地方實力派,但它又必須保有一支能打硬仗的軍隊,以備不時之需,於是採取了「以淮制湘」的策略,扶植後起之秀淮軍。同治五年,曾國藩督師剿捻失利,李鴻章受命取而代之,昔日的「男二號」終於熬成主角,這為其最終登上權力頂峰打開了大門。他也及時抓住機會,東伐西討,南征北戰,累立功勛。取暮氣漸重的曾國藩而代之,看起來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只見其做事,不見其為人」


同治九年(1870年)夏,因天津民間傳言當地天主教修女殘害幼童,激起民憤,民眾圍攻望海樓天主堂,致死傷數十人,以法國為首的列強動用軍艦施壓索償,此為有名的「天津教案」。


直隸總督曾國藩奉朝廷之命赴天津處理危機。李鴻章(時任湖廣總督兼署湖北巡撫)顯然不看好這趟差事,於是致函張樹聲(字振軒,淮軍將領,時任山西布政使,代理山西巡撫),望他規勸曾國藩緩期出發,「或委員查拿真正兇手數人,借寄近監,且看彼國如何來文,再相機迎拒。」

一場大案催生的派系更迭:「曾李體制」與清廷高層角力



李鴻章


然曾氏心意已決,很快抵達天津。李鴻章迅即寫信給恩師支招,「鴻章昨恐彼族窘辱師門,致隳大局,如崇公奉使,津門無主,自不可不速行,惟防備必須嚴密,親軍必須帶往。與洋人交,略參用痞子手段,不宜輕以一死塞責。」 所謂「痞子手段」,說白了,就是反覆無常、言而無信的流氓把戲。當年在對付太平軍、處理地方教案時,李鴻章屢試不爽,自認頗有心得。孰料平生講求「誠信」的曾國藩,自然瞧不上昔日門生這套著實不堪的手段,他回信委婉批評道:「若來示所言與洋人交,須參用痞子手段,自揣非能所為。閣下視敝處所辦各節除府縣下獄內愧方寸、外干清議外,其餘尚無甚差失否?」


挨了一番訓話的李鴻章,想必感到羞愧和尷尬,連忙回信辯解:「前雲痞子手段,我於盡情盡禮後,若再以無理相干,只有一拼而已。」難怪近代史權威蔣廷黻先生後來評價說,「李鴻章之人格,能入人之腦,而不能入人之心」,「一看李之文集,只見其做事,不見其為人」。


李鴻章改變口風,認可曾國藩為教案善後提出的「一心曲求和好」原則,而清廷仍擔心談判一旦破裂,不免還是要動刀兵,於是兩宮太后頒旨給各省督撫將領,要求整兵備戰。地方大員們自然紛紛上奏表決心。看到封疆大吏們好戰的言論,深悉沿江沿海軍備虛實的曾國藩認定,「朝廷一意主和,調兵轉生疑端,且亦未必能禦寇也」,李鴻章則繼續支持老師,對中央命令頗有腹誹之意,「沿江、沿海防備,炸空苗而無實際」,「夷船果入長江,豈倉猝號召所能敵。國家無事嫌防軍多費,有事又打官話,近世無曉事理之人,終必潰敗決裂耳。」


到了七月中旬,江蘇巡撫丁日昌上疏建議由李鴻章率軍「移扎近畿,以資護衛」,清廷很快應允。人在武昌的李鴻章接到聖旨,深知此時若趕到天津,萬一中外發生戰事,非但自己辛苦培植的淮軍會大受損失,個人的功名也有葬送之虞。故他有意不緊不慢,邊走邊看,一面去信寬慰恩師「身在局中,幸逐漸維持,勿遽諉退,以副眾望」,一面又自稱「忝膺師旅,雖倉猝疲乏之際,為足當勁敵而操勝券,惟士氣尚不甚怯,積憤之餘,或可一戰,須俟抵直後從容籌布,靜待和議成否」。


「時勢所造之英雄,非造時勢之英雄也」


孰料七月底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刺身亡,清廷命曾國藩返回南京署理總督,由李鴻章執掌直隸。對於李氏而言,這是繼九年前分兵東援上海「單飛」之後,在權位方面更上層樓的良機。但天津教案尚無結果,老練如曾國藩也被搞得灰頭土臉,貿然介入只怕惹禍上身。故北上途中的李鴻章依舊不緊不慢,觀望徘徊。


這下子,反而是老師曾國藩坐不住了,亟待今非昔比的門生前來幫忙解圍。他一面向負責總理衙門的恭親王奕訢上奏,請求他命令李鴻章「速到,再當竭力會辦,以速補遲」,一面親自致函愛徒,「尊意擬以二十二日啟節,現想當改期取速」,「目下中外責望全歸鄙人,台從雖限前抵津,尚不致稍損令望」。


面對朝廷與恩師的雙重催促,李鴻章仍虛與委蛇,稱「冒暑遠行,蒞省後委頓異常,不得不略為休息,兼以初政績犯眾惡,嗣後諸難設施。尊處能將兇犯議抵,依限議結,計鴻章到津接替,此外未了各事,必為一力擔承。」不過私下裡,他向胞兄李瀚章傾吐了真實意圖:


弟入直後,竊恐旨令會議,未免作難。計八月初旬入正定,姑徐徐云爾。


李鴻章一生「拚命做官」,自然不願因天津教案處置失當而丟掉來之不易的紅頂烏紗。師生間一番「鬥智斗勇」,比拼耐力之後,久拖不起的曾國藩於當年八月二十三日先行奏結教案處置,以十六人死刑,四人緩刑,二十五人充軍,賠銀五十餘萬兩了事。姍姍來遲的李鴻章坐享其成,毫無風險地接收了終結這場震驚中外的教案的「勝利果實」。而因天津教案焦頭爛額的老師曾國藩,一年多後便卒於兩江總督任內。李鴻章在走向權力中心的道路上,再也不必受師門恩義的束縛。

一場大案催生的派系更迭:「曾李體制」與清廷高層角力



梁啟超著《李鴻章傳》


在為李鴻章所作傳記中,梁啟超蓋棺論定,稱他為「時勢所造之英雄,非造時勢之英雄也」,並以「不學無術」四字概括其梟雄本色,而李鴻章晚年「自悔盛年不學」的回憶,恐怕並不全是自謙之言。不管怎麼說,身為「同治中興」前後相繼的兩大重臣,在同治朝的最初十年間,以分兵上海為發端,以津門交接為終局,湘淮兩系完成了權勢和班底的換代更替,而並沒有政治黑幕和血腥權斗作代價,總算是幸事。


至於道德與學問上的「完人」曾國藩,讓位於「不學無術」、好用「痞子手段」的李鴻章,這對晚清最後四十年命運曲線的影響,那就真的是見仁見智了。


【 國家人文歷史 】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國家人文歷史∣ID:gjrwls

一場大案催生的派系更迭:「曾李體制」與清廷高層角力



點擊圖片進入微店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千年前兩個匠人在27根木頭上蓋了40間房子,震不倒,淹不著,不怕砸,如今仍住人
從古代的例子看灰姑娘上位的各種套路以及終極大招
古人的豪華夏日特飲:唐有「哈根達斯」、宋有「乳糖真雪」
「囍」:古代那些美到極致的婚禮飾物
歷史上北京城是如何防汛的

TAG:國家人文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上官婉兒:大唐權力高層的舞者
《龍珠》力量大會結局神預測,將會引出更高層次的神
必須過更高層生活的星座
注意,生肖兔易與上司或高層人事發生衝突,務必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義大利超級盃輸在中場 尤文高層表態要補強腰
好萊塢最精彩的高層八卦,派拉蒙大老闆的倒數人生
恆大機會大大的,安切洛蒂被AC米蘭高層坦言不想要,只因高層中有一個被得罪
蘇寧天貓高層聯合發聲,要玩就玩大的,下一波促銷更給力
清末國民生活現狀,底層衣不蔽體,高層肥頭大耳
魔獸世界大秘境高層需要注意的一些細節
強大的研發能力 創維高層視察德國美茲工廠
高層次的人生,是種怎樣的體驗
海賊王,四皇高層中,艾斯的實力算不算強者?
劉曉慶一身運動裝和高層打羽毛球,一流汗就得趕緊補妝,慘不忍睹
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冤案背後隱藏著高層怎樣的政治角逐?
如果美國動手 朝鮮這些特種部隊將力保最高層
張曼玉出席活動狂撈金,優雅帶著貴族氣質,外籍高層都難控制自己
一龍與女粉絲的合影,御用舉牌伊諾最清純,高層眼神成焦點
科威特一座正在施工的高層建築發生火災 現場濃煙滾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