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郭守敬巡天望遠鏡構建世界最大恆星光譜庫

中國郭守敬巡天望遠鏡構建世界最大恆星光譜庫


中國郭守敬巡天望遠鏡構建世界最大恆星光譜庫



這是郭守敬巡天望遠鏡(7月15日攝)。 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為制訂新曆法,令天文學家郭守敬開展「四海測驗」,在全國範圍組織大規模天文測量。 700多年後,以郭守敬命名的光譜巡天望遠鏡(全稱: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探尋宇宙又獲得重要進展。郭守敬望遠鏡巡天4年來,已捕獲700餘萬條高質量恆星光譜,超過此前全球所有已知光譜巡天項目獲得數據的總和。什麼是光譜?天文學家說,光譜包含著關於恆星各種特性的信息,能夠揭示星星們的運動狀態、溫度、質量和化學成分,類似籍貫、住址、年齡、性別、職業等每家每戶的戶籍信息……因此,巡天望遠鏡堪稱宇宙「戶籍警」。新華社記者近日來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興隆觀測基地,全方位揭秘這位宇宙「戶籍警」。 新華社記者 李響 攝


中國郭守敬巡天望遠鏡構建世界最大恆星光譜庫



為什麼要給銀河系「查戶口」?每天傍晚,國家天文台觀測運行部的天文值班員都會獲得從世界各地發來的「歷表」,向郭守敬望遠鏡申請特定坐標天區的觀測。有時候,是通過給恆星排長幼次序揭示宇宙演化的規律,或是精確測定銀河系中「暗物質」的總質量;有時候,是觀測一個奄奄一息的「老人」——矮星,或是調查一個銀河系的「逃犯」——超高速星,甚至尋找宇宙中真實的「三體星」。「在星辰大海般的宇宙征程開始之前,天文學最大的難題其實是銀河系。」天文值班員曹子皇說,外行認為看得越遠越難,其實系內普查的難度要遠高於系外觀測。



中國郭守敬巡天望遠鏡構建世界最大恆星光譜庫


工作人員在郭守敬巡天望遠鏡觀測控制室進行每日例行自檢和性能測試(7月15日攝)。對於郭守敬望遠鏡在銀河系內「查戶口」的意義,劉超的形容更酷炫——「星際考古」。「擁有千億級恆星系統的銀河系是目前宇宙中唯一有條件對其組成恆星進行單體解析的星系。研究銀河系怎麼從開始的一團原始氣體,演化出恆星、星系盤,乃至現在的銀河系,有助於見微知著,幫助我們了解宇宙發展的一般規律。」劉超說。「利用郭守敬望遠鏡構建的大規模恆星庫,能幫助科學家按照恆星年齡排序,比對研究不同年齡段恆星的組成和運動特點。」他接著說,「比如通過推演我們知道,第一代恆星只含有氫和氦,第二代恆星多了一點點金屬,鐵的含量是太陽的一千萬分之一……通過對恆星和星系『考古』,揭示出宇宙演化不同階段的特點和奧秘。」除了積累恆星數據回溯星系歷史,郭守敬望遠鏡還取得了一項重要進展:更精確地測定銀河系中的「暗物質」質量。



中國郭守敬巡天望遠鏡構建世界最大恆星光譜庫



工作人員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興隆觀測基地介紹郭守敬巡天望遠鏡觀測計劃顯示系統(7月15日攝)。長期以來,各國科學家都試圖更加精確地測定銀河系暗物質質量,以幫助物理學家發現暗物質粒子,進一步修正現有宇宙學理論。基於目前郭守敬望遠鏡觀測篩選出的4000個恆星數據,我國科研人員測定,太陽附近3000光年範圍內,暗物質質量為0.018太陽質量/立方秒差距。研究人員介紹,隨著巡天進程推進,第二次暗物質質量測量將採用20萬顆恆星數據,這一樣本量的擴大,將把測量精度提升2至3倍。即使是實際觀測中「亂入」的不速之客——超高速星,也有助於揭示宇宙黑洞這樣高大上的重磅問題。


中國郭守敬巡天望遠鏡構建世界最大恆星光譜庫



工作人員對郭守敬巡天望遠鏡MA子鏡進行夏季維護(7月14日攝)。2014年,一個由中美兩國天文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利用郭守敬望遠鏡,發現一顆距地球4萬多光年的超高速星。這顆迄今發現的距地球最近的超高速星,以每小時超過170萬公里的速度「逃離」銀河系中心,並將最終飛離銀河系。到底是誰「踹」了恆星一腳,讓它能逃離銀河系引力束縛呢?天文學家認為,超高速星可能是雙星系統運行到銀河系中心大質量黑洞附近被潮汐瓦解產生的。「這好比本來被一根線拴在繩子兩頭的小球,被黑洞『咔嚓』一刀剪斷了繩子,一端的球吸進了黑洞,另一端獲得了很高的速度,快到能飛出銀河系。」曹子皇說。郭守敬望遠鏡巡天數據逐步發布後,預計還能發現幾十顆各種質量的超高速星。通過它們,天文學家期待可以對銀河系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我們對銀河系的研究也許有朝一日會成為星際航行手冊的第一章。對今天的天文學家而言,銀河系的現實意義是作為一把揭開整個宇宙演化秘密的鑰匙。」劉超說。



中國郭守敬巡天望遠鏡構建世界最大恆星光譜庫


工作人員對郭守敬巡天望遠鏡焦面板光纖定位單元進行更換維護(7月14日攝)。「大天機」與你我有何關係?宇宙浩瀚,斗轉星移。人類如果不仰望星空,我們不會有時間、方向和曆法。從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到最大的大視場光學望遠鏡……一項項道破「天機」的大型科學裝置的出現,中國科研維度也在不斷拓寬。什麼是大科學裝置?二十世紀中葉以後,科學發展一個重要特徵是大科學裝置的出現,通常是指需通過較多資金投入和工程建設來完成,建成後通過長期的穩定運行和持續的科學技術活動,以實現重要科學技術目標的大型設施。與一般的基本建設項目不同,大科學裝置具有建設規模和耗資大,技術綜合、複雜,開放性強、全球合作,產出是科學知識和技術成果而非直接經濟效益等特點。



中國郭守敬巡天望遠鏡構建世界最大恆星光譜庫



工作人員對郭守敬巡天望遠鏡焦面板光纖定位單元進行更換維護(7月14日攝)。這些投入巨大的尖端科技裝備,除了成為科幻電影中看著眼熟的地標之外,究竟和普通人的生活有什麼關聯?又能給現實社會帶來什麼益處?「這些科研裝置並不能立竿見影地改變你我今天的生活。」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袁強說,尖端科研所需的技術條件遠高於民用需要,一旦在實驗室實現突破,將大大推動民用科技發展水平。比如在尖端科研裝備製造中,硅的雜質經常需要控制在萬分之一以下,這一純度遠高於普通工業加工,實驗室實現突破後將大大促進國家工業提純水平。隨著經濟發展和科研投入比例增加,中國的科研支出增長迅速。目前中國在研發上的投入佔GDP的比重已經超過2%,這一比例比歐盟高,並且有望在2020年前達到2.5%,超過美國。「有了大科學裝置的成功運行,眾多科研院校和科技人員才有了高水平的技術平台。現在中國有了實力,能夠發起或牽頭組織大科學計劃。」崔向群說。


中國郭守敬巡天望遠鏡構建世界最大恆星光譜庫



這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興隆觀測基地(7月15日攝)。國家天文台興隆觀測基地首席科學家趙永恆認為,任何有潛力、注重軟實力的國家,都注重尖端科研的投入,始終站在科學研究的前沿。「大科學裝置本身是由多學科支撐、眾多高新技術集成和國際競爭的產物;同時也是支撐多學科與交叉學科的發展、先進的大型公共技術平台。它代表了國家科學基礎設施的水平和技術製造能力,只有擁有並善用這樣一批『重器』,才能奠定中國在國際大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趙永恆說。



中國郭守敬巡天望遠鏡構建世界最大恆星光譜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社 的精彩文章:

「無恥」聲中,美國民主黨大會開幕
百科學院:朱諾號將探索這些木星「小秘密」
美國駐緬甸使館深夜爆炸 警方證實系使館演習失誤引發
土耳其近半數將軍已被捕 總統聲稱要重組軍隊
激光殺蚊子 高科技昆蟲防禦系統大材小用?

TAG:新華社 |

您可能感興趣

全世界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在中國嗎?
中國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即將「睜眼」
為搜尋外星人,中國建成世界最大電波望遠鏡
「天眼」竣工!世界最強射電望遠鏡落戶中國
望遠鏡系列地圖繪本·世界 宇宙 中國
中國空中最強航天母艦曝光:世界大為震驚
世界最大天文射電望遠鏡即將掙開「天眼」
世界各地天文望遠鏡大全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今日完工!大劉、韓松前往參觀
中國奇蹟: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收尾
曾經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 如今銹跡斑斑
中國再曝黑科技:將射世界首顆脈衝星導航衛星
當中國衛星拍攝美航母高清照傳遍世界時,令國人振奮
美媒曝光世界最大「飛行天文台」
世界最富有君主 泰國國王普密蓬去世
中國火星探測計劃!世界首創一技術讓美國大開眼界
星雲大師:為世界和平祈願文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 世界第七大奇蹟
中國激光武器曝光世界都安靜了 世界獨創領先美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