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以無心度有情

道以無心度有情

道以無心度有情


一切方便是修真


若皈聖智圓通地

便是升天得道人

道以無心度有情



本文節選自 陳寅恪《天師道與濱海地域之關係》。

陳寅恪(1890-1969),字鶴壽,江西修水人。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中國儒家雖稱格物致知,然其所殫精緻意者,實僅人與人之關係。而道家則研究人與物之關係。故吾國之醫藥學術之發達出於道教之貢獻為多。其中固有怪誕不經之說,而尚能注意人與物之關係,較之佛教,實為近於常識人情之宗教。然則道教之所似為中國自造之宗教,而與自印度所輸入之佛教終有區別者,或即在此等處也。


蓋道藏之秘籍,迄今無專治之人,而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數百年間,道教變遷傳衍之始末,及其與儒佛二家互相關係之事實,尚有待於研究。此則吾國思想史上前修所遺之缺憾,更有俟於後賢追補者也。


六朝以後之道教,包羅至廣,演變至繁。不以儒教之偏重政治社會制度,故思想上尤易融貫吸收。凡新儒家之學說,似無不有道教或與道教有關之佛教為之先導。如天台宗者,佛教宗派中道教意義最富之一宗也。至道教對輸入之思想,如佛教摩尼教等,無不盡量吸收。然仍不忘其本來民族之地位。既融成一家之說以後,則堅持夷夏之論,以排斥外來之教義。此種思想上之態度,自六朝時亦已如此。雖似相反,而實足以相成。從來新儒家即繼承此種遺業而能大成者。


竊疑中國自今日以後,即使能忠實輸入北美或東歐之思想,其結局當亦等於玄奘唯識之學,在吾國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終歸於歇絕者。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統,有所創穫者,必須一方面吸收輸入外來之學說,一方面不忘本來民族之地位。此二種相反而適相成之態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舊途徑,而二千年吾民族與他民族思想接觸史之所昭示者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論道 的精彩文章:

淺談「九老仙都法印」
眾善奉行,毋怠厥志
《圖說道德經》第六十八章
道教為何說「不爭」
陰陽五行的基礎常識

TAG:龍虎論道 |

您可能感興趣

道以無心度有情,一切方便是修真!
人道有情須有夢,無夢豈無情
有情更比無情苦
撩動心弦的短句,有情感有深度
失眠:無情的葯,不如調節有情的心
有心,才能動情,有情,才能暖心
有情就是希望,情與情相融,心與心相通
無人不冤 有情皆孽
天災無情人有情,娛樂圈也有許多你不知道的正能量!
萬物無情卻有情
一切有情,都無掛礙
情人節,寫給不能相守的有情人
詩詞欣賞·有情不管別離久,情在相逢終有
因一人入道,為世間修行:道是無情卻有情
你有情夫,我有情婦
秋風無情人有情,對你思念沒有停,想你!
世間皆有情 超脫有情
人,有愛有情有意有想有念!
錢偉長:無名無利無悔,有情有義有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