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十面埋「輻」你知多少

十面埋「輻」你知多少

「連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鉀,都有一部分是有放射性的鉀-40。」看到這裡,小編當時一臉問號。「那除了拍X光片,生活中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核輻射來源?我們平時該如何防護自己不受傷害?」


輻射


是一種能量,以電磁波或粒子形式在真空或者物質媒介中傳播。自然界中,某些原子本身並不穩定,有可能分裂或轉化成其他原子,同時釋放出看不見摸不著的射線在空間傳播,這就是讓人聞之色變的「核輻射」。這些射線能量很高,比原子核同周圍電子的結合力還要大,使一些電子擺脫了原子核的束縛而逃離,這個過程叫做電離。嚴格來說,電離輻射才是核輻射正確的稱呼。

輻射單位從「居里」回到「貝克」


1896年3月,「科二代」出身的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現,把含鈾的鹽和避光包裝的膠片放在一起,膠片曝光了。同年5月,他又發現金屬鈾也有同樣的效果。他由此斷定,鈾可以放出某種能使膠片感光的射線。


在貝克勒爾率先發現放射性的兩年後,居里夫婦發現另外兩種元素——鐳和釙也有這樣的性質,並把物質能夠放出某種射線的特性稱為「放射性」。由於在放射學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傑出貢獻,貝克勒爾和居里夫婦共同獲得了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75年,第十五屆國際計量大會為紀念貝克勒爾,將放射性活度(表示放射性強弱)的國際單位用他的名字命名,簡稱貝克(Bq)。1貝克表示放射性核素每秒有一個原子發生衰變——發出電離輻射。此前,國際上一直用以居里(Ci)命名的單位。

十面埋「輻」你知多少



發現天然放射性的第一人——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


防電離輻射的三大路徑


人和其他生物都是由原子這個基本單位組成的。如果體內的原子被射線附帶的巨大能量電離,無異於破壞了體內各種生物大分子的結構,特別是一些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成員,如細胞膜、複製中的DNA、重要的代謝酶、關鍵蛋白質等等。

即使在健康狀態下,人體內的各種生理生化反應也難免會出現一些瑕疵和小故障,就連DNA序列這樣重要的密碼結構也有缺失、錯排的情況發生。只是瑕不掩瑜,而且身體有修復機制來應對,所以不會有實質性危害。而電離輻射會引起故障率的增加,使更多細胞壞死或變異。如果輻射劑量帶來的傷害超出了人體的修復能力,就會造成組織器官病變、造血功能缺失、不孕不育、患癌風險增加等後果。由於早年不了解電離輻射的危害和防護,被放射線長期照射的科學家不在少數,居里夫人的逝世正是由於電離輻射 引發的惡性白血病所致。


同樣原理,電離輻射也可以用來對付病原體(殺菌消毒)和腫瘤細胞(放療),可謂既能致病又能治病。


電離輻射影響人體的途徑有兩種——外照射(射線從體外照射人體)和內照射(進入人體的放射性核素在體內發出射線照射人體)。減少接觸、敬而遠之(距離越遠輻射越弱,並且衰減速度也越快)和材料屏蔽,是防護電離輻射的三大路徑。由於不同射線的屬性和殺傷力是有區別的,防護對策也各有不同。我們挨個扒出來看看吧。

十面埋「輻」你知多少


電離輻射造成DNA損傷示意圖

十面埋「輻」你知多少



α射線

體外無妨 體內猖狂


1898年,有「原子物理學之父」稱號的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在研究放射性元素衰變時,發現了一種由氦原子核(下簡稱氦核)組成的高速粒子流,帶正電,將其命名為α射線。地球上質量和體型較大的放射性元素,如鋦、鎇、鈾、鈈、釷、釙等等,每衰變一次,就「Duang」出一部分α射線。


α射線的電離本領是幾種電離輻射中最強的,其能量可達5兆電子伏(1兆電子伏=1000千電子伏),而只需10電子伏的能量就能使原子電離,因此對活體細胞和組織的殺傷力極大。好在α射線在傳播過程中損耗很快,在空氣中只能傳播幾厘米,是穿透力最差的電離輻射,一張紙片和人的表層皮膚就能把它輕鬆攔下。宇宙射線中倒是有一部分「射程」較長的α射線,能夠穿透人體組織甚至薄金屬板,「然並卵」,它在到達地表之前早已被地球的大氣層和磁場消滅殆盡,只有身處太空的宇航員才需要提防它們。


因此,體外的α射線一般奈何不了我們——只要皮膚沒有傷口,就算直接觸摸也不用擔心 「射傷」。但如果它的放射源隨呼吸、飲食和注射等方式被帶入體內,比如帶有放射性核素的粉塵、食物和飲水,形成「內照射」,殺傷力就大不一樣了。


對於組織器官密布的體內,α放射源會像個大燈泡一樣「烘烤」著周圍的細胞組織,幾厘米的「射程」不再是短板,再加上α放射源本身還有極強的化學毒性,因此危險性反而是最大的。維基百科英文網資料顯示,內照射時,α射線對活體組織造成的有效劑量,相當於等量γ射線和X射線的20倍。

十面埋「輻」你知多少



3種射線的穿透力對比示意圖


β射線


能穿皮膚 「鋁」試不爽


β射線是一種高速電子流,帶負電,與α射線一同被盧瑟福發現。它通常來自非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近親(同位素),比如碘-131、氚(氫的兄弟)、鍶-90、鈉-24等,能量一般在幾十萬電子伏左右,明顯小於α射線。β射線的傳播距離比α射線稍長一些,可以穿透皮膚進入體內組織器官,需要幾毫米厚的鋁板或幾厘米厚的塑料板來阻擋。同樣因為帶電,β射線會被磁場干擾而改變傳播方向,或者與空氣中的正電荷「異性相吸」,它在外照射方面的威脅還算容易化解。內照射時雖然也有不俗的威力,但遠不及α射線兇猛。


X射線和γ射線


欺小怕大


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X射線(因此也叫倫琴射線)。1900年,法國化學家和物理學家維拉德在研究鐳元素時,發現了能量比X射線更高的γ射線。這兩種射線骨子裡是高頻電磁波,和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無線電波、微波一同被列入電磁波譜中,不過它倆的能量之高是其他電磁波無法比擬的,所以也稱高能光子。


X射線的能量介於100電子伏至100千電子伏之間,γ射線的能量範圍則達到幾百千電子伏至10兆電子伏,其中鈷-60和銫-137兩種人造放射源的γ射線能量較為突出,常用於醫療、農業育種和工業測量領域。由於自身靜止質量為零,又不帶電,X射線和γ射線的穿透力遠在β射線之上,紙片、皮膚、木質板材和鋁板已經無法阻止它們了,所以在外照射時,這哥倆的危害是最大的。


進一步研究發現,X射線和γ射線在物質中的穿透力具有「欺小怕大」的特點:材質的密度和組成該材質的原子個頭越大,越能有效化解它們強大的輻射能量,厘米級以上厚度的混凝土層(核電站反應堆安全殼外層就是混凝土結構)和毫米級以上厚度的金屬鉛,是屏蔽X射線和γ射線的良材。


人體軟組織幾乎都由較小原子組成,對X射線的阻擋能力微乎其微,而富集鈣的骨骼結構吸收的輻射能量就多一些。X射線透視檢查就是利用物質的密度差,讓我們看到了一副「清秀」的人體骨架和乘客箱包里的秘密。

十面埋「輻」你知多少



X射線和γ射線穿透力極強,需要用緻密和原子體積較大的材質來阻擋,金屬鉛是最具性價比的選擇。


中子射線


擅長玩弄魔法


顧名思義,就是高速運動的中子流。中子是原子核中的組成單元之一,不帶電。在核電站里,它是觸發反應堆核裂變反應的「開關」。比起上面幾位兄弟,中子射線還能把本來沒有放射性的元素變成放射性元素——中子活化。體內原本乖巧無害的鈉元素被「灌下」一個中子之後,就成了具有放射性的鈉-24,帶來二次輻射。要屏蔽它,需要用水、石蠟、硼砂等富含氫元素或硼元素的物質來為它減速。不過幸運的是,中子射線露臉的場合要比其他射線少得多,來自宇宙中的中子射線微乎其微,地球上能自發釋放出中子射線的放射性元素也只佔很小一部分,對人體無關痛癢,只有核武器和嚴重核事故等極端情況,才會造成足以引起重視的中子輻射。


人體內竟然自帶輻射


不少化學和生物成分的危險性都遵循「關鍵看劑量」的邏輯,電離輻射同樣如此。計算人體輻射吸收劑量的單位叫希沃特(Sv,也譯作西弗),簡稱「希」。這是個很大的單位,短期內只要受到0.4希的電離輻射就會出現皮炎、脫髮、白細胞減少等急性中毒癥狀,超過2希就有致命危險,8希以上則回天乏術。為了計量方便,平時常用的單位是毫希、微希(1希=1000毫希;1毫希=1000微希)以及雷姆(rem,1雷姆=10毫希)。


由於宇宙射線和天然放射性元素幾乎無處不在,縱然沒有人工核設施,我們在生活中也是十面埋「輻」:照一次X射線胸透約為20微希,坐飛機每小時額外受到的宇宙射線輻射為3微希,在磚石或混凝土建築中住一年約70微希,胸部CT一次則高達5.8毫希,就連人體內的必需微量元素鉀,都有一部分是具有放射性的鉀-40,吃一根香蕉平均也會受到0.1微希來自鉀-40的輻射……


總賬算下來,聯合國原子輻射影響問題科學委員會統計得出,全球普通人每年受到的有效輻射劑量通常在1~10毫希之間,平均2.4毫希,其中八九成是宇宙射線和天然放射性元素的本底輻射,其餘幾乎都來自放射性醫療和診斷設備。以這樣的輻射劑量,健康人的細胞「體質」和修復能力足以平衡電離造成的不良影響,至於致癌風險,得加碼到100毫希/年以上才能辦到。對於不和放射性行業打交道的普通公眾來說,高緯度、高海拔和過分做放射性醫療,是導致輻射劑量較高的幾大因素。

十面埋「輻」你知多少



潔具、瓷磚等家裝建材會釋放少量放射性氣體氡,是室內電離輻射的主要來源。


「老煙槍」輻射量或超百倍


要說生活中真正需要關切的電離輻射,主要是氡造成的室內污染。


氡是一種無色無味的稀有氣體,易溶於水。氡的化學性質比較慵懶,正常狀態下不會和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它的厲害之處在於既能放出α射線也能放出γ射線,可以通過吸入和飲水潛入人體,所以內照射和外照射都很擅長。居室內的氡通常源自建築材料和裝飾材料,如礦渣磚、花崗岩、大理石、瓷磚等等。令人頭疼的是,常規的電離輻射屏蔽措施在居家中要麼收效甚微,要麼很難操作。除了源頭把控,性價比最高的方式還是通風換氣,讓室內空氣流動起來。


其實還有一個「毀三觀」的生活輻射源——吸煙。美國環保署指出,煙草還長在地里的時候就含有少量天然放射性核素鐳、氡-222、鉛-210和釙-210。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收錄的一篇文獻數據顯示,如果按每天一包半的吸煙量計算,吸煙者一年受到的輻射高達60~160毫希,超出常人幾十倍。


實際上,電離輻射就像水、電、氣一般,既能造福人類(工業和醫療領域的利用),又能荼毒生靈。只要了解輻射的特性,就能把潛在危害和風險降到最低。

十面埋「輻」你知多少



氡幾乎是日常生活中的頭號電離輻射源,圖為美國人均年輻射吸收量及來源組成。


撰文:季天也


責編:季天也


網編:胡仲濤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境與生活 的精彩文章:

塑膠跑道的往事與今朝
丹頂鶴與白枕鶴:和而不同

TAG:環境與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十面埋伏!印度命懸一線還不自知,後果必然是分崩離析惹人笑
楚漢之爭的十面埋伏真實有多悲壯
婚姻里的十面埋伏怎麼面對
十面「霾」伏,你準備好了嗎?
十面「霾」伏,我們該怎麼辦
十面「霾」伏,這些病,你生了嗎?
十面「霾」伏,你也要出去跑步?
十面「霾」伏來襲,怎樣選擇一款好口罩?
「我等了你三年,卻比不上他陪你三天」《十面埋伏》丨性情中人
堪比項羽的十面埋伏是劉秀的十面霾伏,結果大不同,但都悲涼
十面「霾」伏,如何防癌
這樣艾灸的女人,三十白透紅、四十面如花、五十無皺紋!
萬萬沒想到!劉邦能在垓下一戰逼死項羽,全憑此人獻「十面埋伏陣」
歷史上最風流的公主,擁有三十面首仍不滿足,竟連姑父也不放過
給你一款「時髦質造」,打倒夏季十面「霾」伏!
歷史上最風流的公主,擁有三十面首仍不滿足,連姑父也不放過
他們是抗日戰爭中十面屹立不倒的旗幟!你肯定猜不到是誰?
3大護膚神器 助你攻破十面「霾」伏
鏡頭下:大自然的十面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