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試論中國盆景創新與發展

試論中國盆景創新與發展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副理事長韋金笙


概述


盆景起源於中國,後傳入日本,現風靡世界。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的「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方針指引下,中國盆景藝術如春風化雨,充滿生機。特別是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盆景藝術猶如明珠出土,閃耀其更加燦爛的藝術光輝。


1979年9月11日至10月24日,在歡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之際,國家城建總局園林綠化局,在北京北海公園主辦首次盛大的全國盆景藝術展覽。參加展出的有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4個單位,分綜合、福建、廣州、蘇北、蘇南、浙江、四川、廣西、北京、上海10個館,展出各種類型盆景1100餘盆,參觀人數高達10餘萬人次,成為中國盆景發展史的重要里程碑。

試論中國盆景創新與發展


繼後,歷經改革開放30年,分別於1985年9月25日至10月25日,中國花卉盆景協會和上海市園林管理局聯合在上海虹口公園,主辦了第一屆中國盆景評比展覽:1989年9月25日至10月15日,中國花卉盆景協會和湖北省、武漢市花木盆景協會聯合在武漢群芳館,主辦了第二屆中國盆景評比展覽:1994年5月10日至30日,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分會(即原中國花卉盆景協會)和天津市園林局聯合在天津盆景園,主辦了第三屆中國盆景評比展覽:1997年10月18日至11月6日,中國風景園林學會、江蘇省建設委員會、揚州市人民政府,為配合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上海植物園舉辦第四屆亞太地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聯合在揚州瘦西湖公園,主辦了第四屆中國盆景評比展覽;2001年5月15日至6月5日,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和江蘇省建設廳、蘇州市人民政府聯合在蘇州虎丘風景區,主辦了第五屆中國盆景評比展覽:2004年10月1日至10日,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福建省建設廳、泉州市人民政府聯合在泉州東湖公園,主辦了第六屆中國盆景展覽會:2005年9月6日至15日,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和北京市園林學會聯合在北京植物園,主辦了亞太地區第八屆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會;2006年4月30日至5月7日,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和國際盆栽協會(BCI)、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政府聯合在佛山順德陳村花卉世界,主辦了中國(陳村)國際盆景賞石博覽會:2008年9月29日至10月6日,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和江蘇省建設廳、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在南京玄武湖風景區,主辦了第七屆中國盆景展覽會。

試論中國盆景創新與發展



在改革開放大好形勢感召下,通過舉辦全國性大型盆景展覽,促進了中國盆景繼承傳統,並在繼承傳統基礎上進行創新:通過舉辦數屆中國盆景藝術研討會,開創了中國盆景藝術美學研究之路。改革開放又促使參加和舉辦國際重大盆景會議和展覽,使中國盆景走向世界,推動中國盆景事業飛速發展。中國盆景從以弘揚為中心的繼承、促進階段,轉入以發展為中心的創新、求精階段,使中國盆景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一、創新求精,重振中國盆景雄風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以來,促進中國盆景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並促使參加或舉辦國際重大盆景會議和展覽,使中國盆景走向世界。通過交流,得知中國稱謂的盆景(Penjing)在國際上稱為盆栽(Bonsai)。同時得知在世界盆栽友好聯盟、國際盆栽協會(BCI)、亞太地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推動下,現已風靡世界,甚至有傳盆景源於日本。通過交流,發現國際盆栽在日本盆栽的影響下,以樹木盆景為主體,著重欣賞形象美。樹種追隨日本盆栽主要樹種,並結合本國特色樹種,形成各國盆栽特色。造型則學習日本盆栽通過應用金屬絲剪扎手段,將大自然孤木或叢林濃縮在盆中,尤喜學習日本盆栽人為再現「舍利」、「神枝」手法,創作蒼古盆栽。由於國際盆栽著重欣賞形象美,展覽時僅標樹種、學名、規格、作者或收藏者。參觀或評比時,主要欣賞造型藝術、剪扎技巧、養護水平,達到藝術美的享受。惟一與中國盆景相通的是所用器皿,均使用中國的盆景盆(宜興紫砂盆、景德鎮瓷盆、佛山陶釉盆或仿製品等)。特別是日本盆栽,以配中國古盆顯示盆栽的名貴。通過交流,在發展中國盆景事業進程中,出現通過種種渠道進口日本、中國台灣商品化盆栽,同時出現「親日」、「仿台」現象,甚至發生有關與「國際接軌」爭論。

試論中國盆景創新與發展



通過交流,出現上述現象,不足為奇,首要是分析差異,自強不息,同時縮短差異,引領潮流。


1995年5月中國盆景應邀參加在新加坡舉辦的第三屆亞太地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1997年11月中國在上海舉辦第四屆亞太地區盆景賞石會議暨展覽,會後代表還專程到揚州參觀在揚州舉辦的第四屆中國盆景評比展覽:2002年8月國際盆栽名流一行8人,先後考察上海、杭州、蘇州、揚州、如皋、常州、泉州、廣州等城市具有地方特色盆景精品和業餘盆景愛好者創作的盆景佳作。通過參加或舉辦國際重大會議和展覽,以及請進來考察,使國際盆栽界目睹中國盆景風采,感受中國盆景悠久歷史和文化,並且認同「中國是盆景的發源地」,同時紛紛認為中國盆景資源豐富多彩,風格流派眾多,各具特色。還紛紛議論:世界盆景中心在亞洲,亞洲盆景中心應在中國。

試論中國盆景創新與發展



「應在中國」,是對中國專業盆景工作者、業餘盆景愛好者的期待,亟待我們創新求精,重振中國盆景雄風。


二、繼承傳統,並在繼承傳統基礎上進行創新

在中國盆景發展歷程中,經歷東漢出現植物、盆盎、幾架三位一體的盆栽:唐代受山水畫影響,盆栽升華形成盆景;宋代發展形成樹木盆景、山水盆景:元代喜作「些子景」;明代將經驗所得紛紛立著,記載盆景製作技藝:清代盆景樹種繁多、形式多樣,形成流派大發展。歷代盆景藝術家追求「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理念,並應用「源於自然、高於自然」手法,以「小中見大」技藝,將自然景觀濃縮在盆盎之中,展現宇宙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供「足不出戶,高枕臥遊」,其保持樹石、盆盎、幾架三位一體(俗稱一景二盆三幾架)的藝術模式。他們堅持中國盆景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不僅欣賞形象美(源干自然),同時在中國文化背景影響下,欣賞通過形象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誘發欣賞者思想的共鳴,進入作品境界的意境美,景在盆內,神溢盆外,以達到神形兼備、情景交融境界。中國盆景不是單一視覺藝術,欣賞中國盆景意境美,則超越視覺感受,進入情調聯想,移情境界,達到領悟(高於自然)的最高境界。……歷史的積澱,造就中國盆景特色。當今創新求精,重振中國盆景雄風,引領世界盆景新潮流。要一手抓繼承傳統,弘揚中國盆景特色,另一手抓在繼承傳統基礎上進行創新。

試論中國盆景創新與發展



繼承傳統,實質就是弘揚歷 史積澱的中華民族文化和中國盆景特色,傳承盆景起源中國的命脈,彌補近代失落的遺憾,堅持「中國味」。


在當今盆景風靡世界形勢下,僅繼承傳統不足以引領世界盆景新潮流。創新才是不敗的秘籍,如何創新,不是推倒重來,更不是「親日」、「仿台」,而是在繼承傳統基礎上進行創新。


在專業盆景工作者、業餘盆景愛好者共同努力下,曾「洋為中用」,將「棕絲攀扎」技藝,改為「金屬絲剪扎」技藝:利用雕刻「舍利」技藝,創作蒼古意境。曾「古為今用」,利用嫁接手段,補缺添枝;利用壓條技藝,培育素材;利用環狀剝皮生根技藝,培育小型盆景。曾「相互交流」,一改雜木類盆景樹冠,外觀「雲朵」,內視「雀窩」,時尚「截干蓄枝」;學習杜鵑花換冠手段,將側柏樹冠,改換為真柏樹冠,……,雖屬創新,也僅限於技藝改進。

試論中國盆景創新與發展



創新,既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和中國盆景特色,又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精神。可喜的是,2008年9月29日至10月6日在南京舉辦第七屆中國盆景展覽會上,蘇州張夷創作的硯式盆景《垂紅雲樹·汀洲》、鎮江崔兆華創作的山水盆景《天然圖畫》,首次被評為創新獎。這僅是開端,僅是「拋磚引玉」。與時俱進,體現時代精神,特別是在創作理念上尚需更貼近「人與自然和諧」,比如,樹木盆景主景之樹木,可否通過造型手段,體現原生態松樹陽剛之美(在當今造型基礎上去粗求精);柏樹古樸之美(採用雕刻「舍利」技藝時,機械、手工並用,「舍利」僅是襯托古樸之美):雜木樹秀麗之美(輕扎重剪);……。


比如,山水盆景主景之景觀,除通過創意手法,歌頌中外名山大川、江海島嶼,可否體現當今海內外重大自然景觀、時代重大建設,甚至重大事件。比如:水旱盆景主景之景觀,除通過布局立意,體現詩情畫意,可否體現以人為本,品賞舒適人居生態環境,反映社會生活生態環境,以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在創作造型(或布局)上尚需更日趨「源於自然,高於自然」。造型(或布局)是創作立意載體,都知「立意在先,依題選材,形隨意定」,「不露做手,多有態若天生」,但往往很難達到「神形兼備,情景交融」的效果。究其原因,很多仍在依樣畫葫蘆,有些雖在追求「源於自然」,往往考察大自然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或「不過爾爾」。


當然也有不少有識之士,力爭走遍天下,或走一處,務實靜下心,考察、領悟太自然之靈氣,探索其精華,通過攝影或速畫加以記載,以待參考。「源於自然」是創作造型(或布局)之源,固然重要,更需「源於自然」,突破有限,通向無限,結合創作者思想理念、理想追求、哲理領悟、審美情趣,以及長期實踐,為立意進行造型(或布局)。造型(或布局)可「工筆」、可「寫意」,但必需「神形兼備,情帚交融」。為突破當今「千篇一律」現狀,可否多元化,可否按立意「特寫」,可否吸收相關藝術門類手法突出自然樹木、山水個性。甚至可否克隆自然怪異之處。


在創作技藝上,中國盆景自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創作技藝在「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相互交流」促進下,進行了初步「改革」、「創新」。但在養護管理上成效甚微,尚需強化科學養護管理,特別是樹木盆景要改變欣賞、養護觀念,由「病態美」,而變成「健壯美」。


日本盆栽強化科學養護管理經驗,亟待「洋為中用」。首要改革「盆土」栽培基質,改用經消毒粗細砂礫或培養土,確保無菌保肥透水;其次改革「肥料」質量,改用根據樹種配比複合有機肥,或輔以腐熟餅塊,無菌全方位供肥:再次改革「翻盆換土」舊習,改用年年或隔年翻盆換土,促使根冠新陳代謝,確保樹冠水肥需求,以及改革「有病治病,有蟲治蟲」舊習,改用無病防病、無蟲防蟲的預防措施,不受病蟲侵害。只有強化科學養護管理,才能使盆景植物之景由「病態美」,變成「健壯美」,雖是改變欣賞、養護觀念,實質也是在創新。

試論中國盆景創新與發展



中國盆景創新,是中國盆景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重大課題,也是難題,既要繼承傳統,又要突破創新,既要保持中國盆景特色,又要展現中國盆景新貌,實屬不易。只要專業盆景工作者、業餘盆景愛好者共同努力,發揚勤勞智慧、富有創新精神,自強不息,團結拼搏,定能創新求精,重振中國盆景雄風。


三、力爭將盆景升華為國際性文化藝術


通過考察、探討國際盆栽發展軌跡和現狀,中國盆景與國際盆栽雖存有區別,但國際盆栽界都在志同道合地傳承中國盆景理念(人與自然和諧):國際盆栽界都在同工異曲地傳承中國盆景模式(樹石、盆盎、幾架三位一體);國際盆栽界都在求同存異地傳承中國盆景類型(樹木、山水、水旱):中國盆景愛好者、國際盆栽愛好者,都在共同追求盆景藝術宇宙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同時相信通過盆景藝術國際化交流,中國盆景意境美的豐富內涵,會逐步得到國際盆栽界理解和效仿。


鑒於中國盆景愛好者、國際盆栽愛好者都在共同追求盆景藝術宇宙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中國盆景界應通過組織,呼籲國際盆栽界組織,通力合作,共同力爭將盆景升華為國際性文化藝術,促進世界和平和人類友誼。

試論中國盆景創新與發展



在中國盆景工作者自強不息、團結拼搏共同努力下,有朝一日,創新求精的中國盆景,必將重振中國盆景雄風,引領國際新潮流。通過頻繁國際文化交流,國際盆栽界定會逐步將盆栽(Bonsai)一詞,統稱為盆景(Penmg)。也將在欣賞形象美(源於自然)的同時,超越視覺感受而欣賞意境美(高於自然),達到更豐富的藝術美享受。相信中國盆景藝術將作為促進世界和平和人類友誼的載體,而得到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嶺南盆景 的精彩文章:

為聯想和想像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掘金羅漢松「手要快 心要慢」
嶺南盆景中的奇葩——容桂盆景
高樓天台盆栽度夏方法
南天竹盆景欣賞

TAG:嶺南盆景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盆景的繼承與創新
芮新華談山水盆景發展現狀及發展方向
中國盆景藝術發展必然趨勢
第四屆中國風盆景展趙慶泉盆景創作表演記略
《中國-黃敖訓-盆景創作表演》第四屆中國風盆景展
飛速發展的中國小品盆景
《中國-趙慶泉-盆景創作表演》第四屆中國風盆景展
盆景藝術貴在創新
中國繪畫與中國盆景的關係
盆景創新的藝術追求
中國繪畫與中國盆景!
嶺南盆景的傳承與創新
中國?新沂第二屆精品盆景展
盆景藝術談 中國盆景溯源
第四屆中國風盆景展藝術家現場表演各顯風采
第四屆中國風盆景展賣場掠影
試說中國盆景的藝術性特徵
盆景創新的藝術追求欣賞
關耀:為發展花卉微型盆景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