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血沃中华,70年前中国军人的33封遗书!

血沃中华,70年前中国军人的33封遗书!

自古道:「慷慨就义易,从容赴死难。」凭着一腔热血,战死沙场,固然难能可贵,但当你静下心来,面对娇妻爱子,是否还会从容赴死?


明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仍然抛妻别子,毅然赴死,此种精神,名曰大勇、大义。


「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70年前的今天,日本正式宣布投降;70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当年中华热血男儿的临终誓言。

血沃中华,70年前中国军人的33封遗书!



1932年2月16日,张治中的第5军奉命开赴淞沪战场。出发前一天深夜,张治中推开窗户,向着故乡的方向,写下遗书:「正是国家民族存亡之秋,治中身为军人,理应身赴疆场荷戈奋战,保卫我神圣领土,但求马革裹尸,不愿忍辱偷生,如不幸牺牲,望能以热血头颅唤起全民抗战,前赴后继,坚持战斗,抗击强权,卫我国土……」多年以后,张治中回忆说:「这一役,牺牲是应该的,生还倒算是意外的了。」


1936年春节过后,上海已风起云涌。谢晋元深知大战一触即发,便将怀有身孕的夫人凌维城和三个孩子送回广东蕉岭老家。临走时,谢晋元给夫人留下一封信:「日寇侵华的野心不死,中日之战很快就要爆发。这场战争将会非常残酷,把你们留在这穷乡僻壤,实在是不得已的事,否则,我便不能安心杀敌……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如是男孩就叫‘继民’,让他继承先辈的优良品格……等到抗战胜利,我再来接你和孩子们回去。」这一别,竟成永别。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日伪军押赴刑场。在车上,遍体鳞伤的赵一曼用身上的鲜血给年幼的儿子写了一封短短的遗书:「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七七事变后,驻守湖北的第26军27师被调往华北前线抗战。将士们终于得到了为国效力的机会,无不欢欣鼓舞,纷纷给家人写下遗书,誓死报国。79旅旅长黄樵松在给妻子王怡芳的信中写道:「此次挥师北上,将与日倭决一死战!他不死,我便亡,决殊死之战最后关头,便是今日!」


七七事变后,位于广西的第7军奉命北上。171师511旅旅长秦霖路过老家时,嘱咐3个年幼的孩子:「我出师北上杀敌,你们要在伯父教养下,努力读书,待我驱逐倭寇,振兴中华。万一我战死沙场,你们要继承父志,报效祖国。」然后给哥哥秦焰写信道:「暴日为实行大陆政策,侮我太甚。弟奉令北上杀敌,此我军人千载一时为用命之机会。嗣后家事,盼兄维持,国事弟当勉力为之。」


七七事变后,第64军156师团长姚中英义愤填膺,主动申请上阵杀敌。为了免除后顾之忧,姚中英把妻儿送回老家,让家人照顾。临走时,家人劝他多住几天,他看着年岁已高的父母,没有说话。当晚,姚中英给家人留下一封信,毅然跨出了家门。信中写道:「如今国难当头,我作为军人,不能躲在家里。只有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国家才能和平安定,亲人才能团圆。」1937年12月12日,姚中英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殉国。


七七事变后,安徽省保安第9团团长赵达源把家人送回云南老家,临走前给父母留下遗书:「值此国家受侵、山河破碎之际,送回妻儿以慰双亲。儿一心逐鞑虏,荡日寇,精忠报国,为还我中华,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职……」1940年4月,日军进攻安徽寿县,正在病中的赵达源强撑病体,亲赴前线指挥战斗。4月12日,赵达源身中数弹,以身殉国。第9团将士无人后退,最终全军覆没,无一人投降。

七七事变的消息传来后,川军将领李家钰立即致电国民政府,请求率部赴前线抗战。蒋介石来电说,出于全局的考虑,建议只带一个师出川。李家钰回答,以前打内战打得我心急如焚,现在终于有为国效命的时候了,我意已决,所有将士全部出川,打光了我也心甘情愿!临行前,家乡父老前来送行,请他留下墨宝。李家钰沉思片刻,写了一副对联:「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随后,李家钰率部数万人,徒步北上八千余里,在山西英勇抗日。


1937年8月2日,第38军17师师长赵寿山在山西晋县给好友允翁写了封遗信,信中道:「比以平津弃守,沧石线顿感严重。寿山自念此次率我三秦健儿,北上参加抗日,姑无论将来成败如何,但求能于此民族解放事业中一显身手,生固为复兴华夏之荣,死亦为洗荡三岛之怒潮,其它宁遑计及!」

血沃中华,70年前中国军人的33封遗书!



(图:赵寿山)

淞沪会战前,第18军奉命奔赴战场。98师294旅587团某排排长姚立方出发前,给家人写了一封遗书,道:「国难当前,决心全力以赴……任何不怕,有敌无我,视死为归,惟有抗战到底,最终胜利……家中诸人只可当作我死的,不要当作我活的,大丈夫为国家为民族为子孙而奋斗牺牲,死也光荣!」


1937年8月10日,79军98师583团接到命令,火速赶往上海南翔,参加抗战。583团团长路景荣顾不上跟家人告别,立即率部队往上海进发。3天后,妻子才收到一封信——「贤妻如晤:对日作战不可避免。这次作战非同寻常,军人守土有责,不打退日军进攻,决不苟全性命!只要你带好三个孩子,我虽死也安心!纸短情长,临池依依,望你在家乡多加珍重!」一个月后,9月10日,路景荣被大炮击中,以身殉国。


1937年上半年,第18军98师587团团长王禹九被告发为「共党分子」,被撤职。淞沪会战爆发后,王禹九被重新启用,奔赴淞沪前线。路过南京时,王禹九给夫人胡远清留下遗书:「远清吾妻:值此强邻压境,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凡我国人皆有抗敌保土之责。我身为军人,为国捐躯,分所应尔。疆场拼搏,生死难期;设有不测,务须节哀。并望择人更适。」1939年3月20日,王禹九在南昌会战中壮烈殉国。


淞沪会战打响后,远在四川的饶国华又兴奋又着急,为了免除后顾之忧,专程回到老家,为老母亲提前办了七十大寿,并到祖坟前跪拜数次。又找到自己的老师伍钧老先生,说:「学生此行为国抗战,不成功即成仁。学生如幸得马革裹尸还,学生之家属,尚望恩师照拂。」回家后,又对妻子蓝紫仙嘱咐道:「我这次为国而战,义无反顾。自古忠孝难两全,老母年高,望尽心奉养,孩子尚幼,也望尽心辅导,让他们记住,他们的父亲是为国尽忠的。」蓝紫仙含泪点头。

1937年8月,远在四川的43军奉命参加淞沪会战。临行前,26师152团团长解固基给母亲留下遗书:「儿已开赴前线抗日,古人云:‘能尽忠则不能尽孝。’儿愿移孝作忠,以报国家民族,请不要以我为念。」并写下一副对联:「死后愿为沙场鬼,生前不作故乡人。」10月23日,152团全体将士壮烈殉国,解固基被日军重炮炸得尸骨无存,家乡人只好为他建了一座衣冠冢。解固基的老母亲在衣冠冢旁盖了一座草屋,终生未离半步。


淞沪会战爆发后,第67军108师322旅奉命奔赴前线。当时旅长刘启文的家离部队很近,但刘启文没有回家,一接到命令就立即出发,只在行军途中给家人写了一封短信:「此次赴前方抗日救亡,是洗雪国耻之良机,我身为一介武夫,是中华儿女,决意率部英勇杀敌,已怀必死之心报效国家。你们回老家去要依靠弟弟把孩子抚养长大,我愿足矣。」1937年11月10日,刘启文身中数弹,壮烈殉国,为全面抗战后东北军中第一位殉国的将领。


1937年9月15日郝梦龄离家时,把一封信交给15岁的大女儿慧英,让她等自己走后再看。慧英不理父亲,当面便把信拆开了。郝梦龄一把夺过来,撕成碎片,扔进了垃圾桶。郝梦龄走后,慧英把碎片拼凑起来,竟是父亲留下的遗嘱:「这次北上抗日,我已抱定了为国牺牲的决心。万一阵亡,你是家中的长女,一定要和弟妹听从母亲的教导,孝顺你们的祖母。至于你们上学,我个人没有多少钱。将来国家战胜,你们可以进遗族学校。留给:慧英、慧兰、荫槐、荫楠、荫森五儿,父留于1937年9月15日。」

血沃中华,70年前中国军人的33封遗书!



(图:郝梦龄)


淞沪会战时,第18军14师奔赴前线,因42旅旅长曾粤汉临阵胆怯,师参谋长郭汝瑰被火线任命为42旅代理旅长,率领8000勇士与日军反复冲杀7天7夜,伤亡殆尽。师长霍揆彰怕他守不住,几次让他回来,但郭汝瑰誓死不退,并给霍揆彰写下遗言:「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革。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抗日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1937年10月,预备11师接到命令赶赴上海参战。临行前,第1旅第1团副团长方学苏将妻子和儿子送回老家,不忍心告诉她们真相,便给弟弟方强写了封信:「十一月一日,即开赴上海参战,吾素志已达,此去当与敌一争高低,试看倭奴凶焰到几时?吾兄弟将从此永别,此无丝毫悲虑,为国家民族争生存,真大荣幸!家事弟当负以后完全责任,吾无积蓄,妻儿生活当有累于汝等者,此余恨事耳。」11月11日,方学苏在枫泾阵亡,年仅30岁。


1937年10月7日,第14军85师253旅510团团长刘眉生奉命参加忻口会战。战前,刘眉生给妻子夏坤融写下遗书:「自京一别,忽已三月,此次随陈师长北上,途中虽鞍马劳顿及与敌激战,感于抗日之宏愿得以实现,亦不觉其苦也。近日已达晋北,拟于原平一带阻击敌人。日寇凶残,夺我疆土,戮我同胞,愿以七尺之躯,以报生我育我之故土,即令战死沙场,我之荣矣。望吾卿切勿悲啼,希抚育两子,续吾未尽之志,未完之业,誓死抗敌,光我华夏,吾虽死犹生,安笑九泉。」28日,刘眉生壮烈殉国,年仅33岁。


1938年1月20日,川军总司令刘湘重病身亡,出师未捷身先死。临终前,刘湘写下遗嘱:「余此次奉命出师抗日,志在躬赴前敌,为民族争生存,为四川争光荣,以尽军人之天职。不意宿病复发,未竟所愿。今后惟希我全国军民,在中央政府及最高领袖蒋委员长领导之下,继续抗战到底。尤望我川中袍泽,一本此志,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以争取抗战最后之胜利,以求达我中华民族独立自由之目的。此嘱。」


1938年4月23日,第60军183师541旅1082团连长黄人钦率部与日军展开肉搏,壮烈牺牲,年仅29岁。当时跟随部队北上抗日时,黄人钦刚刚结婚6天,便与新婚妻子永别。战斗结束后,人们从黄人钦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封短短的遗书,是他前一天夜里写给新婚妻子的,遗书中写道:「倭寇深入国土,民族危在旦夕。身为军人,义当报国,万一不幸,希汝另嫁,切勿自误。」


1938年武汉「4.29空战」前一天,第21中队飞行员陈怀民特地回家看望父母。回营后,陈怀民写下遗书:「在家中,我很想把自己的心情向父母亲讲讲。我怕他们难受,又怕他们为我的安全担心,故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我常与日机在空中作战。打仗就有牺牲,说不定哪一天,我的飞机被日机击落,如果真的出现了那种事情,你们不要悲伤,也不要难过。我是为国家和广大老百姓而死,死得有价值。如果我牺牲了,切望父母节哀,也希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继续投身抗日,直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1938年11月4日,民国第一军事理论家、教育家蒋百里在广西因病去世。临终前,蒋百里留下遗嘱,最后写道:「千言万语归到一句话,胜也好,败也好,就不能与他(日本)讲和!」1947年,家人和朋友将他的遗体迁葬回浙江老家,开棺时,其遗体历经9年竟然尚未腐烂,其生前至交竺可桢抚棺大哭,喊道:「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国战胜矣!」


1941年10月4日,湖南湘阴,第99军99师295团1营营长曹克人率全营400多人,与日军血战6天后,几乎全军覆没。曹克人被俘后,骂不绝口,日军恼羞成怒,先后将他的舌头、嘴唇、鼻子、眼睛、双手一一割掉,最后用刺刀剖开他的胸膛,钉死在墙上……在曹克人的口袋里,尚有给父母的遗书:「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值此国家存亡之秋,匹夫尚且有责,我为军人,怎能临阵退缩?尚望双亲体谅时艰,善自颐养天年……我誓死抗日到底,此意已决。」


曹克人牺牲的消息传回老家湖南桂阳后,哥哥曹奋人专程赶来湘阴,要把他的遗骨运回老家。湘阴的百姓们听说后,都跪在地上,说:「曹营长是为保卫我们湘阴而牺牲的,是我们所有湘阴人的大恩人,所以请曹营长的亡魂也留在湘阴,让我们世代祭奠,永世不忘!」曹克人殉国一周年纪念日时,湘阴百姓在义山为他和他的全赢将士修了一座纪念塔,取名为白骨塔,上面镌刻着一副对联:丹心悬日月,白骨镇山河。


1942年1月1日深夜,第三次长沙会战,驻守在长沙南郊防区的第10军预10师师长方先觉,提笔写下遗嘱:「蕴华吾妻:此次我军奉命固守长沙,任务重大,长沙的存亡,关系抗战全局的成败,我决心以身殉国,设若战死,你和五子的生活,政府自有照顾。务令五子皆能大学毕业,好好做人,继我遗志,报效党国,则我含笑九泉矣。希吾妻勿悲!夫子珊。民国三十一年元旦。」

血沃中华,70年前中国军人的33封遗书!



(图:方先觉)


1942年,八路军胶东军区副司令员陆升勋收到一封家书,信中说,他的母亲和妻子都因病相继去世,父亲也因悲伤过度而病倒在床,声称:「父望在有生之年,再见儿一面,将家事和两个孩子交付,就了却心事了。」陆升勋看完信后,久久不语。几天后,陆升勋给父亲回了封信,最后写道:「国难当头,忠孝难以两全,请恕孩儿不孝!」当年12月8日,陆升勋在胶东莱阳县孙家夼村与日军激战,壮烈牺牲。


1943年5月,驻守湖北宜昌石牌要塞的18军11师师长胡琏给父亲写下遗书:「儿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较多,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惟儿于役国事已十几年,菽水之欢,久亏此职,今兹殊戚戚也。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操拔顽儿灵魂也。敬叩金安。」


胡琏给妻子的遗书:「我今奉命担任石牌要塞守备,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战争胜利后,留赣抑回陕自择之。家中能节俭,当可温饱,穷而乐古有明训,你当能体念及之。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支,日记本一册,聊作纪念。接读此信,亦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终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欢乐。匆匆谨祝珍重。」


1943年11月13日夜里,死守常德的余程万给老家的妻子邝瑗写下遗书:「程万早岁毕业黄埔,深受熏陶,忠党爱国,只知不成功即成仁,同时余全师兄弟亦因余故,而受领袖感召。此次奉最高统帅命令保卫常德,任务固甚重大,但余以能担负这个任务为光荣。余已决心为国牺牲,誓歼顽寇,幸勿眷念于怀。‘天下艰难唯一死’,充其行之极致,就是杀身成仁,勿求生以害仁,余决信守不渝,以期无负领袖的期望和父母养育之恩。」


常德会战时,57师参谋长程坚忍给未婚妻婉华写信道:「……我们要自即日起,不轻易地放弃空间,而且为了将来写抗战史有更多的精彩之页,我们也就该多造几个光辉的圣地,让我们虎贲把武陵战为不屈之城罢!婉华,写到这里,我很是兴奋,我用不着再用什么儿女之情来安慰你,将来你看到这封信,你会很骄傲的。我的光荣,也就是你的光荣呀!」


常德保卫战时,女兵连连长周秋琼驻守津市。战前,周秋琼给儿子写了一封短信:「吾儿知悉:常德战争,一触即发,系我母子,既以身许国,勿以安危系念。母如马革裹尸,志所愿也,希继承吾保国之志,激励士卒奋勇杀敌,是所愿也。」战斗开始后,周秋琼率女兵连跟日军116师团展开激战,最后竟发展到白刃战,顽强地打退了日军的进攻。


1943年11月15日,第73军暂5师师长彭士量壮烈殉国。在彭师长的衣袋中,发现了两份遗嘱,一份给全师官兵:「余献身革命,念年于兹,早其牺牲决心,以报党国,兹奉令守备石门,任务艰巨,当与我全体官兵同抱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歼彼倭寇,以保国土;倘于此次战役中,得以成仁,则无遗恨。惟望我全体官兵,服从副师长指挥,继续杀敌,达成任务。」另一份给妻子苏政:「余廉洁自持,不事产业,望余妻刻苦自持,节俭以活,善侍翁姑,抚育儿女,俾余子女得以教养成材,以继余志。」


1944年秋,日军逼近广西。曾经的北伐名将、时任广西绥靖公署第二金矿主任陈济桓自荐担任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到任后,陈济桓给家人留下遗书:「吾无以报国,惟有五尺长躯耳,桂林存,我存,桂林亡,我亦亡。吾意已决,不成功,便成仁。」并嘱咐怀有身孕的妻子罗佩英:「生下来的孩子,不论男女,我若守城胜利,取名‘可卫’;若桂林失守我亦战死,孩子取名‘可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经典文摘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不贪财的兵,居然是解放军一挑夫?

TAG:经典文摘 |

您可能感興趣

一个苏联军人,抢9个日本女人,生71个孩子,最后受不了自首了
三只流浪狗救了50名军人
七万现役军人保障的盛会 解放军获得1冠军18亚军
年轻的中国军人,却有着苍老而伤痕累累的手,最后一张最令人起敬
田黎明——中国人物画坛中青年的领军人物
深度学习NLP领军人Manning:未来5年神经机器翻译会有超越|新智元专访
一名军人笔下的小情人,看哭了
在阿富汗基地袭击事件中,数十名军人死亡后宣布哀悼
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已超过我国?侵华日兵的身高不及美国军人肩膀
实拍睡梦中的中国军人,可怜可爱可敬,第一张亮了
没有翻译,中国军人与日本鬼子如何沟通?看看这个中国人的做法
他立志成为军人,通晓中国国情,最终却被日本政府活活气死
当军人在乎涨工资的时候,他们在乎的是什么
悦读:军人的舍得,值得更有品质的生活
实拍军人与军犬,血与汗的战友。无言的伙伴,告别之时最伤心。
接受敌国投降后,薛仁贵下令将此国所有军人活埋!
这些武器是军人们的第二条生命
这些中国军人的手伤病累累,他们何不装备军用手套?
要求加薪!科特迪瓦军人叛乱将国防部长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