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方舟子發文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成果,你怎麼看?

方舟子發文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成果,你怎麼看?

說起中國目前最熾手可熱的生物科學家,大家腦海里第一個跳出來的名字十有八九是韓春雨,除卻研究的重大意義,韓春雨研究環境的簡單、經費緊張已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勵志典範。但近日,方舟子公開發文對韓春雨的「諾獎級」論文(內容解析請點擊《不容錯過!韓春雨老師Nat Biotechnol論文完整解析》)的「實驗的可重複性」。


以下為方舟子《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的重複性問題》的部分節選:


這幾天我陸續收到幾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的來信,反映重複不出韓春雨論文中最關鍵的圖4結果(切割基因組,T7E1和測序),呼籲我關注一下這事。

有些人已在網上生物專業論壇公開討論此事,報告他們沒法重複該實驗,詢問有誰重複出來了。目前還未見有人反映重複出了圖4結果。有的能夠重複論文中的圖3結果(FACS和Western Blot),但那有可能是假陽性。


據聽報告的人說,韓春雨在北大和遺傳所的報告上都強調,他目前的NgAgo是初級版、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等他推出2.0版和Smart版。這些說法跟他在論文里的描述是矛盾的。因為他描述的只是個並不複雜的轉染實驗,T7E1和測序也都是現成的技術,並不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按照其提供的步驟應該是不難被重複出來的。


···


我當然不怕被人肉,也不怕挨罵,所以在此問幾個問題:

第一,有沒有人重複出了韓春雨論文中的圖4結果?有的話跟我說一下。


第二,據稱韓春雨在遺傳所的報告上說,重複出來和不能重複的比例是1:3,能重複出來的有20家。那麼究竟有哪家實驗室重複出來了?(指圖4結果)這事沒必要保密吧。


第三,韓春雨說做這個實驗「需要高超的實驗技巧」,那麼究竟在哪個步驟需要什麼樣的高超實驗技巧?


為什麼一個新實驗的結果別人都反映重複不出來,原因很多,比如可能是重複出來的都不吭聲,重複不出來的實驗技術不行,論文中隱瞞了關鍵的「實驗技巧」(這不道德),或者論文報告的結果乾脆就是編的(這更不道德)。一個新的科學發現、技術,需要經過別人的重複才得到公認。別人重複不出來,有疑問,是很正常的。


作為首創者應該做的是去消除疑問,而不是攻擊、謾罵,否則那更讓人懷疑。

重複性=真實性?


方舟子的質疑在網上一石激起千層浪,一些激進的人甚至直接提起了小保方晴子,聲稱:不能重複,真實性就不能保證!


的確,實驗重現性一直是科學家們追求的目標,通常認為只有高重複率的實驗才代表著真是的數據,但把重複性直接等同於真實性,答案還有待考證。Science期刊上的《Estimating the reproducibility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通訊作者Brian Nosek關於此提出了他的論點。


他首先提到,研究者需要知道有些因素會導致"文章灌水",以至於實驗不可重複。一般的"文章灌水"有三種原因,第一是有傾向性地發表支持猜想的數據,第二是只發表有顯著統計學意義的數據,第三是研究樣本數量不夠。這篇發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還給出了其他原因,即實驗樣品的差異、實驗設定的差異以及實驗完成的質量差異等等。


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實驗室樣品也不能說完全一樣,再加之每個實驗室的設備質量、實際使用情況不一,實驗室操作人員熟練程度的參差不齊,人員流動過大等等。比如弗吉尼亞大學研究平滑肌細胞的博士後Laura Shankman曾表示,如何整合各種方法本身就是一個項目,在短短一段時間裡,數個博士後和研究生離開了她所在的實驗室,而留下的人很難確保實驗的一致性。所以客觀上存在很多影響實驗重現性的不可控因素。

然而,對於Brian Nosek等給出的這三種原因(實驗樣品的差異、實驗設定的差異以及實驗完成的質量差異),也有人並不十分認同前兩者。對於實驗完成的質量的問題,也可能存在這樣的情況,即重複實驗在數據上和原始實驗存在顯著性差異,很可能是重複實驗時候沒有處理好或者操作正確。所以,實驗重現性不能作為檢驗實驗假說的唯一標準, 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實驗重現性的作用,我們需要謹慎把握實驗真實性和重現率的平衡。


方舟子的質疑:


方舟子質疑的圖片3:有人能重複(FACS和Western Blot),但那有可能是假陽性。

方舟子發文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成果,你怎麼看?


Figure 3: NgAgo works as an endonuclease and can cleave DNA targets in vivo.


在圖片3中,研究人員在哺乳動物細胞中比較了NgAgo-gDNA系統和Cas9-sgRNA系統的編輯效率,發現NgAgo-gDNA系統讓靶基因失活的效率與Cas9-sgRNA系統一樣高。利用這種方法,他們還證實對NgAgo而言,單鏈gDNA的最佳長度是24個核苷酸左右。


方舟子質疑無法重複的圖片4

方舟子發文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成果,你怎麼看?



Figure 4: NgAgo can make targeted double-strand breaks in mammalian genome.


圖片4中,設計了針對人DYRK1A基因的gDNAs,以及另外的八個不同基因的47條guides,效果均不錯,作者還在乳腺癌細胞系MCF-7、人骨髓細胞系K562和HeLa細胞系在內的多種哺乳動物細胞系中測試了NgAgo-gDNA系統,結果發現在所有這些細胞系中,NgAgo都能夠高效地誘導DYRK1A基因靶位點發生雙鏈斷裂,證明了其廣泛的基因組靶向範圍。


同時,作者也設計實驗證明NgAgo介導的靶DNA切割對這個gDNA每個位置上的單核苷酸錯配非常敏感:切割效率下降了73~100%,其中P8~P11位置上發生的單核苷酸錯配導致最大的切割效率下降(85~100%),他們還發現任何3個連續位置發生錯配會完全破壞這種切割,這些實驗初步地證實NgAgo-gDNA系統是高度保真的。


正如知乎上的網友說的那樣:科學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可以質疑別人的任何成果,任何人都可以質疑你的成果。質疑在科研成長之路上是必不可少的,你對質疑是怎麼看的呢?是墊腳磚還是攔路虎?歡迎大家參與投票,或在評論里發表你的看法哦!


《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網址:http://www.nature.com/nbt/journal/vaop/ncurrent/full/nbt.3547.html

方舟子發文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成果,你怎麼看?



生物醫藥一站式平台,請下載生物谷APP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谷 的精彩文章:

Cell:利用蛋白質-基因組學描述人高分級漿液性卵巢癌
Science:重大發現!利用MANF的免疫調節性提高視網膜移植成功率
Cell Stem Cell:發動造血幹細胞的增殖「引擎」需要一關鍵分子
Futurism:「鼴鼠」抗癌特性的臨床應用

TAG:生物谷 |

您可能感興趣

方舟子發文質疑韓春雨「諾獎級」實驗成果
韓春雨論文中實驗無法重複?諾獎級成果遭雙重質疑
你知道嗎?「蹭上」諾獎成果,發文章、拿項目更容易哦!
吳亦凡演唐僧究竟如何?來看星爺徐克聯手「調教」成果!
古代毒果如今倍受喜愛 來看西紅柿如何逆襲成果王
其實李子也有美顏成果,孕婦可以吃李子嗎?
从韩春雨事件看学术成果的辨别
睜眼說瞎話?台軍方炫耀演習成果,結果網友看到配圖懟起來了
目前高校中存在一種情況,重視教師的科研成果比如發表論文,但對教學質量抓不夠,你怎樣看待這種情況?
將竹子做成果盤,即實用,又是賞心悅目的根藝作品
糗!台軍方炫耀演習成果稱精淮命中目標 但配圖明明沒打中
「長壽葯」成果扎堆!「神葯」雷帕黴素抗衰老出新成果
你以為裝成果凍,我就不認得你是雞尾酒?
奚夢瑤戛納慈善走秀,意外露出健身成果!
這些發明家無論顏和成果都是反差萌,請問你們還缺好旁友嗎
草莓怎麼做成果醬 秘密方法這裡分享
朴槿惠執政成果如此豐碩,為什麼會有今天的下場?
不知男子用磚塊幹什麼,看到成果才明白是為這個東西
蔣欣都敢穿起短裙秀美腿,這是因為她瘦身有明晃晃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