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自然》緣何 如此關注中國

《自然》緣何 如此關注中國

十位躋身世界前列的「科學之星」、一篇新聞特寫、兩則評論以及五張圖表。


時隔8年,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再次聚焦中國科研,6月24日推出《中國科研》(Science in China)特輯。這是繼2004年首次推出中國特輯——《中國之聲I》《中國之聲Ⅱ》、2008年推出《中國的挑戰》後,第四次聚焦中國科技發展。


《中國科研》特輯首次邀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任楊衛和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裴端卿等科研管理者和一線科學家撰寫兩則評論。在此之前,《自然》率先推出了由其編輯和記者評選出的10位中國「科學之星」。除此之外,自2014年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每年都會公布「自然指數」(Nature Index),在這份數據分析報告中提及中國的部分也在逐年增多。

從最初的西方科學家談中國科技,到吸納越來越多本土科學家的聲音;從最初對中國科研體制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和諫言,到今天對中國科學家在越來越多前沿領域所做的有影響力的工作給予肯定和讚譽,《自然》的《中國科研》特輯讓我們看到的是這十多年來中國科技迅猛的發展軌跡。


現在正是再次探討中國科研的時候


《自然》緣何越來越多地關注中國科研?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自然科研中國區執行主編印格致(Ed Gerstner)。印格致介紹,1997年,中國科研人員對SCI論文的貢獻量不足2.5%;到了2006年,中國的SCI論文數量超過了德國、英國、法國和日本,僅次於美國。2015年,中國對SCI論文的貢獻量達到20%多,美國則在25%左右,是位於全球第二位的科研貢獻大國。


「我們關注到中國科研的顯著變化,當然論文的數量並不等同於科研的質量。」印格致說,在質量方面,中國科研產出的重要性和影響力也有驚人的進步。比如,1997年《自然》發表的原創論文中僅有3篇有中國作者。然而到2015年,這個數字已增至100篇左右,中國科學家在《自然》所有子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也超過了800篇。

「在科學界,中國一直都引人矚目。」印格致說,2008年《自然》曾出過一期中國特輯,探討中國科研的崛起。從那時之後,中國科研的進步持續不斷。《自然》的編輯和記者認為現在(2016年)正是再次探討中國科研現況的時候。


「當然,《自然》也難得發一次特輯,它代表了我們認為特別值得進一步關注的發展變化。」印格致說,《自然》的編輯們會經常來中國,了解中國的科研情況。《自然》及旗下系列期刊的編輯們近三年來曾拜訪了1000多位教授、學科帶頭人和校長,足跡遍及中國40個城市的100多所大學和研究院所。


女科學家撐起科研「半邊天」


《科學之星》(Science stars of China)的新聞特寫文章,介紹了10位中國科學家及其科研成就,其中評選出的4位女性科學家讓人眼前一亮。從解密現代人起源到神經科學研究,這4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科學家,用實力說明了她們在科研領域發揮的巨大作用。


印格致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自然》在評選時並沒有去設定選出多少位男科學家或女科學家,

這樣的評選結果剛好可以說明中國科研界性別均衡的事實。2013年,中國婦女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顯示,中國女性科研人員已達2100多萬,約佔科研人員總數的40%。同年的調查顯示,中國在校女大學生和女研究生的比例也分別達到了51.4%和49%。「儘管我們沒有刻意為之,中國『科學之星』的評選結果卻也大體反映了現今科研界性別均衡的情況。」格印致說。


在格印致看來,這樣的評選結果非常令人感到鼓舞。他認為,要追求學術的進步和創新,其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讓各種不同的人們參與其中。科學進步需要有新的思維方式、新的觀察方式和理解方式,需要各種具有不同經驗、視角和才幹的人參與其中,這才能使發現新知識的進程快起來。


格印致介紹,「科學之星」評選的目的是想展示那些為中國科研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們。這份名單首先徵詢了《自然》內外部人士的意見,建立了一個中國科學之星的候選人名單。在這份長名單的基礎上,《自然》的編輯和記者們經過一系列認真的討論和商議,最終確定了10位中國科學之星。雖然還有許多科學家沒有入選,但是未來《自然》會對那個長名單上的其他科學家也進行更多的報道。


真正的創新需要依靠基礎研究


在《中國特輯》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楊衛發表的《推進基礎研究在中國發展》(Boost Basic Research in China)評論文章提到,中國科學進步巨大,但是影響力依然不高。相比法國24%,美國18%,日本12%的基礎研究經費投入,中國的投入僅占研發總預算的5%。他認為,除加大投入外,還需提升基礎研究的質量標準,採用更適當的指標追蹤進度,評估成果。

對此,印格致認為,相比於基礎研究,目前中國最強的科研實力還是在工程領域。這是中國成為超級工業大國的關鍵。然而,中國想要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就需要實現真正的創新,這依賴於基礎研究領域的新發展。中國政府和科研管理者對此都有清晰的認識,因此正不遺餘力地加大基礎研究的投入。「我們看到中國對於科研的投入,目前越來越多地覆蓋到許多不同的學科,並在許多領域都取得了顯著進步,如量子信息、遺傳學、凝聚態物理、生物醫學成像、高能粒子物理等。」印格致說。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最新發布的「十三五」發展規劃中顯示,我國在科學研究投入總量接近40億元美元,預計到2020年達到60億元美元,這將基本與美國的科研投入總量並行。在研究成果方面,我國科學家的論文產出約佔全球18%左右,預計到2020年論文總數與美國科學家相當,進入世界第一梯隊。


楊衛在評論文章中呼籲:「提高基礎研究的質量和誠信應成為中國推進國家創新步伐行動的重點。科研質量必須重於數量,而科研誠信是確保質量的最佳途徑。成功之路征途漫漫,我們還需不懈努力。」


(責編:海聞)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一種良性菌有助於防止蚊子傳播寨卡病毒
英國「磨洋工」 緩解脫歐「痛」
經常上火吃什麼好呢
豐潤花卉園區扮美城鄉好花多
為什麼說美國夢你得先承受孤獨?

TAG:海外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最受關注大飛機即將首飛為何質疑之聲不絕於耳?美媒道破關鍵
美國國防機構為何對滅蚊背後的新技術如此關注?
美國為什麼關注中國的「去產能」
關注垃圾 關注自然
新華社:中國科技為何引起《自然》強烈關注
外媒關注紀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3年拍出不可思議中國
國內外多方看好:中國殲31獲得關注如此和好評究竟為何?
境外媒體關注朝鮮官媒評論:妄言中國對美國「隨波逐流」
中國海軍陸戰隊規模、戰力如何?為何國際上對其如此關注?
藝術|關注垃圾 關注自然
境外媒體關注安理會敘化武問題決議案 中國棄權俄否決
俄羅斯與中國對美國新潛艇項目較為關注,猜測今後會採取何種軍事行動來應對美國潛艇
世界為何如此關注美國加息 美加息能帶來什麼
一艘中國巨艦突然火了 中外輿論都關注她!
關注國際癲癇關愛日 關愛廣大癲癇病患者
鹿晗關曉彤公布戀情!然而我關注點是其他
眾多外媒關注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中國展示海洋雄心
這艘常規潛艇為什麼會讓美國如此關注?
比起《鬼鄉》,這部講中國慰安婦的電影更值得我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