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6月「科學」流言榜,帶你揭開流言背後的真相!

6月「科學」流言榜,帶你揭開流言背後的真相!

又到了一月一次的「流言大揭秘」時間了。6月份有哪些「科學」流言在我們身邊出現呢,小編這就為您奉上盤點結果。


互動小調查


魚刺卡喉,這些「偏方」和「小竅門」靠譜嗎?

流言:最近微信朋友圈就流傳著一篇名為「拯救100萬人的魚刺卡喉急救方法」的文章,提到的方法有拍背、喝醋、大口進食、伸手往外摳、用勁咳等等,這些五花八門的偏方以及「科學」方法都靠譜嗎?

6月「科學」流言榜,帶你揭開流言背後的真相!



真相:魚刺卡喉後要大口吞咽飯糰或菜團存在一定危險性,咽喉食管較為柔軟,用飯糰擠壓尖銳魚刺,就如釘釘子一樣,會把魚刺越擠越深,刺入粘膜內;用手指刺激咽後壁引發嘔吐,是一種急救方法。但往外摳魚刺容易挖傷粘膜,會引起加重疼痛等負作用;而如果魚刺刺入較深,使勁咳嗽通常無濟於事,因為魚刺細小,受力面積也就小,咳嗽的衝擊氣流難以把魚刺咳出;醋確實會在一定環境下達到軟化魚刺的目的,但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魚刺卡喉喝醋時,醋液在喉嚨只停留幾秒鐘,就進入到了胃部,無法在骨頭滯留的地方停留從而達到軟化效果。

魚刺卡喉情況不同,處理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論,依靠網傳的急救方法不但不能救命,可能會延誤病情,增加治療難度。正確的方法是首先應立即停止進食,盡量減少吞咽動作。將壓舌板(在家中可用筷子、牙刷)放在舌部前2/3處,輕輕平壓,觀察整個口咽部,如看見有魚刺,刺不大,扎得不深,可用稍長的鑷子或筷子鉗住,輕輕拔出來;若魚刺位置較深、較大或看不見魚刺,應及時就醫


藿香正氣水和頭孢一起服用會馬上喪命?


流言 :近日網上流傳稱,如果將藿香正氣水和頭孢類藥物一同服用,會產生劇毒性,甚至馬上喪命。這是真的嗎?

6月「科學」流言榜,帶你揭開流言背後的真相!


真相 :嚴格來說這條消息並不準確。我們服用的藿香正氣水常用於外感暑濕引起的發熱、胸悶、腹脹、吐瀉,一般含40%~50%酒精(乙醇),和頭孢類藥物一起服用,可能產生雙硫侖樣反應。


產生雙硫侖樣反應的原因在於乙醇代謝中乙醛的轉化受到了影響,導致血中乙醛濃度升高,出現了相應的癥狀。這種阻礙作用和雙硫侖的化學分子結構有關,因此分子中含有硫甲基四氮唑側鏈的藥物都可以導致雙硫侖樣反應出現,如頭孢美唑等。傳言中提到的危害並不是完全不實。


但是,頭孢類藥物包含很多種,不是所有頭孢和酒精合用都產生雙硫侖樣反應,只有含有硫甲基四氮唑基團的頭孢才有雙硫侖樣反應如頭孢哌酮、頭孢孟多、頭孢替安、頭孢尼西、頭孢替坦、頭孢甲肟、頭孢唑林、頭孢拉定等。


一旦出現雙硫侖樣反應,應及時停葯和停用含乙醇製品,吸氧、卧床休息,輕者可自行緩解,較重者需吸氧及對症治療,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靜脈注射和滴注納洛酮0.4毫克~0.8毫克可拮抗乙醇作用。如有嚴重併發症時應給予積極有效的搶救,以防雙硫侖樣反應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


標有「兒童」字樣的食品比其他食物更健康?

流言:嬰幼兒、兒童處在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需要家長特別的注意和關愛。生活中,家長們往往會聽到各式各樣的說法。許多人認為,標有「兒童」字樣的食品比其他食物更健康。

6月「科學」流言榜,帶你揭開流言背後的真相!



真相: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博士范志紅說,我國目前沒有2歲以上兒童的專用「兒童食品」標準,「兒童食品」只是企業自己造的概念,與其他同類產品相比,其通常僅有外觀上和體積上的差別。比如兒童牛奶和純牛奶的區別,是加了糖或蜂蜜,甜味更濃、熱量更高、包裝更小。家長大可不必因「兒童」二字而受到特別吸引,具體差別要細看包裝上的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

范志紅舉例說,某個兒童酸奶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13.5%,而大部分酸奶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11%—12%,這說明產品額外多加了糖。看配料表也能發現,純牛奶中是不加糖和蜂蜜的,而兒童牛奶的配料表中如果有蜂蜜等甜味原料,就說明它是用甜味來吸引孩子。其實,兒童概念食品往往添加一些適合兒童味覺喜好的味道,但通過調味來增加兒童食慾,只會讓孩子對調味的依賴性越來越強。范志紅認為,如果自小就攝入口味較重的飲食,長大後往往難以控制鹽的需求量,增高患病風險。


專家們認為,兒童概念食品應嚴格審查,營銷噱頭對於孩子的健康有害無益。北京兒童醫院保健中心主任劉莉表示,兒童概念食品應該有國家標準,其添加劑、保質期等要求應該更嚴,並有專門的監督檢驗機構。


吃冰棍導致胃出血?


流言:日前,媒體報道安徽一位名叫樂樂的7歲男孩連吃3支冰棍導致大吐血,引發一些家長的不安和恐懼。吃冰棍導致胃大量出血。

6月「科學」流言榜,帶你揭開流言背後的真相!



真相:吃冰棍引起吐血?首先,簡單回顧一下事情的經過:7歲男孩在於同伴玩耍後,在1小時內吃下了3根冰棍,吃完沒多久就開始覺得胃痛,並很快開始多次大量吐血。在當地醫院未能控制病情轉院至安徽省兒童醫院。經大量連續輸血、藥物和胃鏡下止血未能湊效情況下,最終實施緊急手術治療。手術發現,患兒十二指腸球部有一個直徑1cm,深0.4cm的巨大潰瘍,伴潰瘍底部十二指腸球後動脈破裂並呈噴射性出血。


引發孩子吐血的原因經過了手術證實,是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並動脈噴射性出血。這種局限性的潰瘍是原本就存在的,而不是某種應激事件導致的急性(廣泛的)胃黏膜糜爛。就是說,報道中PICU醫生所說的「(吃冰棍後)太冰了,然後導致粘膜急性糜爛、潰瘍出血」是錯誤的。由於新聞中男孩出血病因已經經過手術確認是十二指腸局灶性潰瘍侵蝕導致的動脈破裂出血,而非急性應激性潰瘍。因此,可以判斷,患兒的十二指腸潰瘍早已存在,只是一直被誤診。而出血不過恰巧發生在「吃冰棍」之後,兩者並不構成因果關係。


酵素真能減肥、抗癌、抗衰老?


流言:一直以來,關於酵素的減肥功能就有各種神奇說法,而隨便百度一下「酵素」就能發現此產品功效多多,簡直非人間所有:既能美容瘦身,又能「抗衰老」、「抗癌症」,各種功效應有盡有;「世衛組織推薦」、「諾貝爾獎獲得者研發」、「正在風行全球的抗衰老革命」等等光環更是讓人眼花繚亂。

6月「科學」流言榜,帶你揭開流言背後的真相!



真相:「酵素」一詞來自日語,實際上就是披著外國馬甲的酶(Enzyme)。人體現在發現的酶有700多種,一般能夠自己合成,不需要額外補充。即使需要補充,也不能通過口服的方式。商家的宣傳的確沒錯,但他們不會告訴你,口服酵素一點用都沒有。例如,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人體內最重要的酶之一,也是酵素商家的主打產品。但是通過對比試驗可以發現,酵素產品中的SOD活性單位還不如同等質量的生菜和西紅柿。


所以說,花重金購買概念產品,還不如去菜市場買兩斤西紅柿。酵素本質是蛋白質,通常需要在特定的溫度、pH值等條件下才能發揮活性,而酵素在通過消化道時會經歷胃液、膽汁等消化液,因而會變性或被分解,無法發揮其生理活性。而且絕大部分的酵素需要在細胞內或細胞間發揮作用,通過消化道攝取的酵素比較難進入細胞內。所以說,希望通過口服酵素達到的各種功效,只能是美好的願望。


有機奶通常比普通奶貴,有機奶更營養嗎?


流言:很多商家在宣傳的時候都打出廣告,聲稱有機食品更健康,更營養,使得消費者在購買乳製品時,盲目消費。

6月「科學」流言榜,帶你揭開流言背後的真相!



真相:有機牛奶的認證一般著重於其天然的生長環境及飼養方式,有機牛奶餵養的飼料為純天然牧草,普通奶牛食用的飼料是根據奶牛的營養需要對不同飼料進行搭配調整、均衡配比。從營養成分比較,有機牛奶和其他牛奶所含有的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上並沒有明顯的差異。


(以上內容選自人民日報、科技生活周刊、蝌蚪五線譜、北京晚報、健康報、健康時報、「上海網路闢謠」、騰訊「較真」、科學公園等媒體,新媒體編輯/陳振宇)


快來關注「桐鄉科普」微信公眾號


實用 靠譜 有趣


主辦:桐鄉市科學技術協會


承辦:北京科技報社 | 北科傳媒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桐鄉科普 的精彩文章:

聽說吃小龍蝦會中毒?嚇得我趕緊吃了一個壓壓驚

TAG:桐鄉科普 |

您可能感興趣

「科學」流言榜
「科學」流言榜,你中招沒?
味精、雞精緻癌——揭開流言背後的真相
真相來了!快圍觀1月「科學」流言榜,看看哪些你相信過?
流言揭秘:「正月不剪頭」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食物加了」膠」能不能吃?8月科學流言榜發布共有11條流言上榜
流言止於智者,8條關於減重的流言
「析流言」烈日暴晒後西瓜帶有暑氣?
O型血不易得老年痴呆、蜜蜂若滅絕人類活不久?4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真相來了!快圍觀5月「科學」流言榜,看看你中招了幾個
一段可怕流言與一張合成照片,刺激男人殺害女兒,揭開多年前隱情
11月「科學」流言榜
愛情易被流言左右的星座情侶
當皇帝碰上流言
打破流言!這樣的愚人節你見過么?
流言終結者 關於空調的四種流言大揭秘
流言揭秘:吃口香糖,切洋蔥時就不會流淚?
謠言心理:如何做流言終結者?
愛情禁不起流言考驗的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