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美國精英職場上華人難敵印度人?
文:華爾街二姑娘
同樣來自不同的成長背景,為什麼這麼多印度人可以在美國職場如魚得水?
難道只是語言優勢以及印度人更團結互助可以解釋的嗎?
讓姑娘來侃侃身邊讓人又愛又恨的印度小夥伴吧。
在美國讀書工作的這些年,每次跟身邊中國朋友聊天,經常會聊到身邊的印度小夥伴。
我們大多對印度人有種說不清的情感, 看到他們(尤其是土生土長印度人)在美國公司可以走到很遠, 心裡挺高興,覺得同樣作為移民似乎給我們帶來了希望。
但另一方面, 又很容易拿印度人跟自己比較。
在辦公室如果看到印度同事和老闆有說有笑,同屆進來的印度人似乎天天不幹什麼活卻比自己升職快很多,難免有點嫉妒。
我們認為印度人跟我們一樣正努力融入白人社會,
但現實是,
很多印度人早已輕鬆的融入了美國職場,
並用極短的時間站上了各行業金字塔頂端。
大名鼎鼎的Google劈柴哥,微軟納德拉,Adobe山塔努力哥,這些精英早已統治了矽谷近半壁江山。
如果說IT行業是印度人的優勢,那麼華爾街的大量印度高層就不只是「印度人人都會編程」可以解釋的了。
就在我這層樓,四位Managing Director中就有兩位是印度人, 而中國人做到的最高層就是VP。雖然不是所有銀行均如此,但也大多公司也有相似的情況。
鐵娘子百事CEO英德拉努力姐作為土生土長的印度人,在外國人很少見的快速消費品公司已經穩坐了十年CEO
如果你說這些人都是American born Indian, 其實就是美國人,就錯了。
他們都是印度長大,印度教育,跟我們很多中國人一樣,直到研究生才來美國讀書,開始在美國工作。
很多人解釋說印度人從小在英語的環境下教育長大,語言優勢是大批印度人能在美國公司做到高層甚至C級別的最大原因。
但我們卻不這樣認為。
語言流暢只是沒有給印度人的職業發展帶來障礙,
卻絕不是他們職場能一路高歌猛進的動力。
那麼,這些跟我們教育背景相似的印度人究竟是怎樣做到在白人的世界裡平步青雲的?
1
他比你在乎,至少表現的比你在乎
發現很多人包括我們自己都會有個毛病,進一家公司之前怎麼看怎麼覺得好,進去之後橫看豎看都不順眼。
看不順眼,在公司中就容易表現的不在乎:
這點簡單的活,我一小時就做完了,何必到處搜集資料到處問人。
有額外項目,不想參與,反正也不是自己的scorecard。
有團隊活動,偶爾參與,懶得組織,有這精力還不如多睡會。
其實很多美國人跟我們的想法相似,從小在優越的環境里長大,自我意識太強,我不享受的幹嘛要表現出特別在乎。
但大多印度小夥伴卻不這樣認為:
只要我還在這個公司一天,我就特別在乎這裡的每一個機會。而且一定要讓每個人知道我特別在乎。
前段時間公司有個創新項目需要幾個人用正常工作外的時間來參與。雖然知道這個項目會有很多機會跟各方面的人接觸,但一知道這是額外的項目,所有美國小夥伴和中國小夥伴都放棄了。我才懶得在乎什麼機會,我只要把自己老闆伺候好了就行了。
只有印度小夥伴積極報名。並且讓全世界都知道自己在做這個項目。
借項目研究的機會,他主動約公司高層聊天, 組織同屆的內部分享,引薦自己的頂頭上司也作為專家身份參與其中。
當全世界都知道他在做這個項目的時候,他變有了區別於別人的標籤 - 積極,活絡,願意付出,願意分享。
很快他便通過這個項目結識的人跳槽去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團隊。
其實,誰會對自己的工作百分百滿意?
但哪個老闆不想要一個表現出非常珍惜這份工作,
即使沒有也會積極給自己創造各種機會的人?
2
得到了就不騷動了?
商學院出來的人找工作的時候經常喜歡用一個詞 『ability to navigate"- 仔細想想,好像中文裡並沒有一個詞可以準確的翻譯『navigate』這個詞。
但其實這個能力在工作中,尤其是在大公司工作中非常重要。
無論是navigate這家公司,還是一個複雜的項目。而我們的印度小夥伴很多人深諳其道。
印度人A是我一批進公司的同事,當我們都還沒弄清我們這層樓人的時候,她都已經可以如數家珍討論跟自己完全不相關的部門的人事變動了。
震驚之餘我開始觀察她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才發現, 她說自己忙到沒時間午餐, 其實有一半時間都用來了跟公司各個團隊的人喝咖啡。
喝完一個人了解了這個團隊的情況,跟下個人喝的時候便成為了談資。
其實想來也非常合理, 跟一個陌生同事第一次見面,誰不會想從一個雙方都認識的人開始對話?
就這樣,她很快在公司幾乎各個部門都有了熟識的人。並且她會常常交流。於是哪裡一有機會,她便早已迎上。
說到喝咖啡,在美國的中國人都很有感觸。找工作硬著頭皮約coffee chat 的經歷相信大多人都有。
但是一旦工作穩定,往往我們就覺得解脫了,又不用換工作何必到處約不熟悉的同事瞎扯?還要動腦筋想能跟他們聊什麼?
更何況我活都來不及做了,哪兒有時間跟別的團隊人喝咖啡瞎扯。
但大多印度同事的答案卻不然:有什麼比跟人聊天來navigate這家公司重要?認識了各個團隊的人,我才更清楚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適合什麼。別人才認識我,才有機會去我最喜歡的職位啊。
同樣名校畢業千軍萬馬闖入名企,
誰又比誰差?
差的只是一顆永遠在騷動的心啊 。
3
見縫插針快狠准
從小我們總是被教育,機會總是降臨在有準備的人頭上。
但事實是,機會很少會被動的『降臨』。
當我們想爭取的時候,往往依循別人的道路, 卻發現人人都在走這條,競爭太強。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但是很多印度小夥伴卻能想出一條聽上去不合理的路。
很多事情本來就沒有定律,試一下總歸無妨。也許試一下,就成功了。
再舉個印度小夥伴的例子。該小夥伴在公司的管培項目裡面, 項目中有個部門很多管培都想轉過去。但是跟HR交流後,被告知不能換部門,於是很多人便放棄了。
印度小夥伴C卻另闢蹊徑。 他先跟對方團隊的人說我就是想學習,我用業餘時間幫你們做項目。
然後跟自己的老闆說,對方團隊非常需要自己的特長,他得幫助他們。
終於等到機會來了,得知該團隊的有一個管培準備辭職,他便有了說服HR的借口 - 既然有個位置空出來,我又一直在做這個項目, 對方非常需要我,又有什麼理由拒絕?
C在眾人的艷羨之下順利轉入新團隊。
相信這些經驗絕不只是針對美國社會。
你可以說這些特質都是投機取巧或工於心計,但姑娘想說,
任何閃光的經驗都必有其過人之處。
認同不認同,可取不可取,
各位看官自我掂量
但不管怎樣,少抱怨,多思考,多嘗試
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條路。
本文轉載自華爾街二姑娘,作者二姑娘,





TAG:美國留學那點事 |
※為什麼在美國精英職場上,中國人比不上印度人?
※中國人在美帝,如何融入美國職場?
※金融專業到底如何?聽美國職場精英人士娓娓道來
※職場達人會對職場新人說什麼?
※男藝人變職場新人?
※從職場精英到全職媽媽,「艱難」選擇給了我更豐富的人生
※三國里最有職場智慧的人:現代職場人如何從他身上學職場生存法則
※人在職場如何讀國學?
※職場中你身邊貴人多還是小人多?
※職場新人怎樣快速成為職場達人?
※美女上司誘惑我?年輕人面對的職場煩惱
※職場新人如何變身職場達人
※島國版《人民的名義》+職場版狼人殺!
※職場新人牢記,職場中,這樣的人都很慘!
※職場中,金牛座給人的印象
※職場造化弄人,國企真的多勞多得嗎?
※只會說話,職場新人就能人見人愛?職場情商法則4條幫你少走彎路
※職場故事:職場里,這種人才是你的貴人
※女人更喜歡在職場上整女人?┃周末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