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中國「宰相村」:將相接武、公侯一門

中國「宰相村」:將相接武、公侯一門

國外學者專家把裴柏村譽為「中國名人第一村」,該村位於山西涑水河畔的聞喜縣內。聞喜裴氏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聞喜裴氏家族自秦漢,歷魏晉,至隋唐而極盛,五代以後,余芳猶存。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文章之隆,在中外歷史上堪稱獨無僅有。據《裴氏世譜》統計,裴氏家族在歷史上曾先後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與皇室聯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駙馬21人,公主20人等,可謂「將相接武、公侯一門」,中國「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誰給人類留下歷史文化遺產,誰便永恆。曾興隆輝煌兩千餘年的裴氏家族,如東逝之水,已成煙雲,但裴氏家族創造的獨特「裴氏文化人才奇觀」,為中國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裴柏樹,這個小小的村子,不但是裴姓的發源地,也是聲名遠揚的「中華第一宰相村」。當年的裴柏村,周圍的土嶺上漫山遍野都是茂密的柏樹,是個寶地,裴氏就是在這裡生生不息延續至今,而裴姓和柏樹的結合,就有了「裴柏村」的村名。

中國「宰相村」:將相接武、公侯一門


今天的裴柏村與古時候相比,自然環境沒有多少改變,所幸的是,新拓寬的大運二級公路從裴柏村西邊擦肩而過,裴氏後裔不失時機而又理直氣壯地在村口路邊樹起了一塊「中華宰相村」的石碑,因此,古老的裴柏村雖然寂寞但並不蒼涼。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兩千多年間,這個不起眼的村子,名流輩出。「天下無二裴」,這話不是裴氏家人的自誇,而是北宋文學大家歐陽修對裴氏家族的評價。這幾個字不光被寫在牆上,還刻成了石碑,立在裴晉公祠大門右首。仔細品味這句話的含義,一則是說天下裴姓都出自山西聞喜一系;二是說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哪一個姓氏能出其右。


從侯馬沿大運路南行十多公里,有一道叫鳳凰垣的嶺子由東南方向包圍過來,它的對面,則有呈弧形排列的九座小山包環拱著,人送雅號「九鳳朝陽」,而中間那塊被隔離出來的平坦沃土,也就成了古代相學家眼中的「風水寶地」:完整而不封閉,獨立而又自然延伸。據說是吸納了來自關中、帝都長安,乃至有仙人居住的終南山所凝聚起來的「王氣」、「仙氣」,註定要出具有經天緯地、治國安邦之才的大人物來。裴柏村陰陽交合,佔盡地理,成為風水之主。也許正應了相學家、風水先生的「預言」:大約在三千年前的周孝王時,裴柏的人才開始往西走,漢唐以來,終於走出了裴秀、裴寂、裴炎、裴度等為代表的五十九位宰相、五十九位將軍,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吏更是多達三千餘人,裴氏大家族成為河東大地上蔚為大觀的名門望族。


裴晉公祠在村西的高坡上,大門前是一級級通天般的台階,尚未登臨,讓人先有了仰之彌高的感覺,拾級而上,又有了拜謁先賢的崇敬。祠堂門前空蕩蕩的,緊挨著的大運公路,車來車往,不時帶來一陣陣噪音,一次次地打破祠堂門前的寧靜。推開鐵柵門,院子里靜悄悄的,沒有古祠堂里該有的亭台軒榭,也沒有風景名勝區該有的四季花木,看不見與裴氏家族歷史地位相當的富麗堂皇,更感覺不到端莊凝重的氣氛。只有對面照壁上陰刻的幾位裴氏先祖像,平靜而又典雅,才讓人隱約感到了這裡確曾有過的輝煌。

中國「宰相村」:將相接武、公侯一門



裴晉公祠當年叫裴公祠,即裴家祠堂,始建於唐貞觀五年(629年),因裴度封晉國公,改名晉公祠。據說當年的裴公祠依山傍水,景色秀麗,有三進大院,是一座構建宏偉的宮殿式建築,有山門、儀門、獻殿、正殿。明嘉靖二年重修過,可惜一部分建築毀於1947年的戰亂。使裴家祠堂真正遭受滅頂之災的是1958年大躍進,那一年,裴家祠堂里,無數珍貴碑刻被用去建房、修水庫,無數精美的木雕被拆去燒毀,千年名祠就這樣毀於一旦。好在浩繁的史籍和洋洋大觀的《裴氏世譜》記載了裴氏的榮耀,好在裴氏家族中無數傑出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不容埋沒。


據《裴氏世譜》記載,世代裴氏家族中僅正史立傳與載列者,就有600餘人;名垂後世者,不下千餘人;七品以上官員,多達3000餘人。裴氏家族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裴氏家族千餘年來,將相接武,代有偉人,確實是中外歷史上的一大奇觀。所以,在我國的歷史劇中,表現裴家的戲劇就有好幾個,像《游西湖》、《李惠娘》、《裴恆遇仙記》、《白蛇傳》等,演的都是與裴家有關的事。名劇《白蛇傳》里的法海,是唐末政治家、書法家裴休的兒子。歷史上的法海,本來是正面人物,可明清小說出世後,法海便成為反面人物了,這也算是一奇。

聞喜裴氏,是聞名天下的中華望族,是名副其實的宰相門第。歷代所修的縣誌、州志、府志、省志中,裴氏名人幾乎佔了鄉賢錄中四分之一的條目,由此可見其家族英才之盛,德業文章之隆。這樣的望族,這樣的門第,其背後有很深的思想內涵和文化內涵。穿透千年風雲,我們可以看到裴氏家族是儒家標榜的「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典範。


裴氏家族自魏晉以來輝煌1900多年的史實,給人們提供了一份家族健康發展的標本。追溯裴氏家族經久興隆的原因,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總結了3條,即聯姻、世襲與自強不息。裴氏家族歷史上共出過駙馬、皇后、太子妃、王妃、公主、蔭襲95人。由聯姻、世襲所結成的封建裙帶關係,這無疑是促成裴氏人物顯露頭角的優越條件,但並不是主要原因。對於公侯將相數以千計的裴氏家族來說,起決定作用的原因在於他們重視教育,自強不息,頑強拼搏。「重教守訓,崇文尚武,德業並舉,廉潔自律」是裴氏家風的主要特徵。裴氏曾有家規,子孫考不中秀才者,不準進入宗祠大門,謹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義」。在《裴氏世譜》的《列傳》、《列女傳》中,我們看到了這樣幾個例子:裴炎在弘文館就讀時,「每逢休假,他生或出遊,炎讀書不廢。」裴休「童時與兄儔、弟俅偕隱濟源別墅,晝講經,夜著書,終年不出戶」。而裴植的母親夏侯氏管教子女,「小有罪過,必束帶伏閣,經五、三日乃引見之,督以嚴訓。」正是由於裴氏子弟的勤奮好學與家人的嚴格管教,才使裴氏「將相蟬聯出,公侯奕葉長」。另外,裴氏家族還通過灌輸「忠君報國,光宗耀祖」的思想,給子孫以潛移默化的教育。我們從《裴氏世譜》中繪製的「裴氏祖廟」圖中可以看出,他們在祖廟的門口立有「氣眾山河」、「忠孚華夏」兩個牌坊,在牌坊里立有世系碑、宰相碑、狀元碑三塊石碑。他們把裴門子弟中功高德彰者的列傳、優秀的詩賦文章、皇帝下的詔命、歷代名人為裴氏寫的贈答詩、墓誌、碑文、表啟等錄入《裴氏世譜》,以此來教育和激勵裴門後人。


裴氏家族在歷史上創造了傳奇,帶給後人無盡的探尋和追想。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穿越宋代去喝茶
林語堂:論孔子的幽默
學習曾國藩「人生六戒」,領悟做人做事之道
知恩圖報,伍子胥
十大頂級書畫名家的荷花,評評誰的最美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宰相、丞相和相國有何區別?
中華宰相村:中國最牛村莊,滿村王侯將相,中外歷史上絕無僅有
中國不僅有「天下第一村」,還有「中華宰相村」,滿村王侯將相
宰相、丞相和相国有何区别?
丞相、宰相、相國,傻傻分的清楚么?
宰相系列:在異端和偉人之間遊走的拗相公
宰相和丞相有何區別?簡述中國宰相制的發展歷程
宰相、丞相和相國有何區別,太漲姿勢啦
宰相系列:梅長蘇的原型 不是宰相的宰相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奴隸宰相,也被稱為「廚子宰相」
中國歷史第一家族「中華第一宰相村」
宰相系列:他是真正的中華第一相
宰相系列:死於星象的宰相
宰相系列:屬小強的長壽宰相
鐵血宰相俾斯麥曾嘲笑中國人自相殘殺
唐朝宰相,劉洎
唐朝最後一任宰相楊涉:兩朝皆國相,為何戰戰兢兢?
宰相系列:七十七天宰相
宰相系列:丹青宰相 尷尬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