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 掌握權力合理的收放尺度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 掌握權力合理的收放尺度

很多老闆經常問:"是集權好?還是放權好?"他們發現,把權力集中在自己手裡,自己會很累,但是把權力下放給下屬,他們又不放心。一句話:"收權太費心,放權不放心。"


因此,放權還是集權,成了老闆的心事。當他們意識到應該放權時,又面臨一個問題:該怎麼放權?如何放權才不會失去控制?如何放權才能收放自如?關於這些疑問,不妨先看一看"管理大師"劉邦是怎麼做的。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 掌握權力合理的收放尺度


對於被蕭何稱之為"國士無雙"的韓信,劉邦敢於放權給他,又能做到收放自如。自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之後,韓信手中經常握有數萬軍隊,而且這支軍隊長期遠離大本營。劉邦一直覺得韓信是心中的一塊石頭。到滅楚前夕,韓信的勢力已經足以和劉邦、項羽相抗衡了。如果這個時候韓信背叛,那麼劉邦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可是劉邦就敢大膽放權。


與此同時,劉邦經常盤算著如何有效地控制韓信,以免韓信背叛自己。為此,他使用的最有效的一招就是每次韓信完成軍事任務時,劉邦就收回韓信的軍權。而且伴隨著收權,劉邦都會給韓信爵位的升遷機會或其他安撫措施。這樣一來,劉邦很好地達到了目的。


總的來說,劉邦在韓信身上之所以能做到權力收放自如,原因有三個:一是劉邦總是在最恰當的時機收權,容易被人理解為是形勢所需,減弱了韓信的反感;二是韓信被拜為大將軍、丞相,甚至被封王,爵位步步高升,他感到心裡踏實;三是劉邦對韓信的日常生活頗為關照,使韓信感受到了器重。相反,項羽聽信讒言,一氣之下收回范增的兵權,引起范增的極大的反感,最後范增徹底對項羽失望了。最終的結局,項羽兵敗垓下也在情理之中了。通常情況下,越是才能出眾的人越難駕馭。

因此,放權容易收權難,但是該收權時必須收回來,因為不收意味著更大權力的喪失,甚至會架空老闆的絕對領導地位。因此,無論怎樣授權,老闆都要保留企業發展的決策權,保留關乎企業發展的根本大計、關乎企業內部運作的根本思路、關乎企業命脈的權力。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一旦權力下放給下屬,老闆的權力就會被架空,企業的命運就難以掌握。


授權與收權之間有非常奧妙的學問,如何把握兩者之間的關係,是管理者必須重視的問題。俗話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在權力的"授"與"不授"之間,管理者應該掌握合理的尺度。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R人力資源管理 的精彩文章:

TAG:HR人力資源管理 |
您可能感興趣

她擁有最美的肉體,征服過最好的頭腦、最強的權力,卻仍然找不到真愛
心中的山水比權力更重要
身在權力中心的漩渦,他依舊獲得瀟洒
無盡的血腥和殺戮,力量與權力的信仰!
放下權力方得真心
權力清單制度的規範化,也需一張合格的「流程圖」
倘使慈禧的權力欲與控制欲稍有抑制,也許光緒的命運將大不相同
以己為棋,勝天半子,被玩壞的是權利,還是被權力碾壓的寒門
良知是最高的準則,你有把槍口抬高一厘米的權力
權力盡在「掌」握之中
晚清最有權力的戲子:沒權力卻有天大的背景,給他下跪才能唱
貞觀之治:權力的本質目的不是享受,而是貢獻
沒有實力撐腰,哪有權力說「不」!
加大球員自選全明星力度?濫用權力!他們真不行
清朝小太監擁有一項權力,有大臣不給他們行賄,最終憤懣而死
咸豐臨終設計近乎完美的權力制衡,是如何被慈禧步步化解秒成渣的
霍光弄權:緊握權力,死不鬆手
一個太監,要權力有什麼用?
有權力的人,更能「不偽裝」地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