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貞觀之治:權力的本質目的不是享受,而是貢獻

貞觀之治:權力的本質目的不是享受,而是貢獻

帝王掌握很多權力,在使用過程中難免帶有個人好惡,難免感情用事,所以權力悲劇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時有發生。然而在古代帝王中,像唐太宗這樣理性地運用最高國家權力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那他為什麼他會形成這樣的特點?

從個人角度講,唐太宗求治心切,因為他的奪權是逆取。

貞觀二十年修《晉書》的時候,有一些唐太宗的議論,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在談論貞觀之治和玄武門之變,唐太宗感慨,真是不懂人心為什麼會這樣?對一件壞事記得這麼牢,做了很多好事,總是記不住。唐太宗要改變歷史對自己的記錄,唯一的道路就是治理好天下為自己樹碑立傳。

周圍大臣納諫的作用。

唐太宗的大臣們都是從隋末過來的,對國家民眾都有相當深刻的認識,對國家向何處去,有深刻的思考。他們一心一意考慮國家事情,要把國家建設好。讀貞觀故事,讓人感慨的地方特別多,換一個時代,換一個主人,事情肯定不是如此處理。比如公主出嫁,因為是皇后所生,皇帝想讓女兒多帶嫁妝,換個時代沒什麼,誰能管這事?有什麼不對嗎?但魏徵就能出來阻攔,認為不符合禮法,影響會不好。皇帝能接受,皇后也能接受。唐太宗和他的大臣公私分明,即使私事也從國家角度考慮。如何維護皇帝形象,維護國家政府形象,他們都能認真對待,知錯就改。一個理性佔據上風的統治集團,創造了屬於他們的貞觀之治。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我們今天強調法治,貞觀之治是典型人治時代。

如果人治能夠把現有人員充分調動起來,統治集團能夠理性地運用權力,他們也可以達到一個很高的治理水平。人治重要的是以德化民,以德治國。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統治者要率先垂範。納諫,接受大臣的批評,承認自己的失誤,這是唐太宗治理天下最為人稱道的地方。帝王自覺接受監督,意味著最高權力接受監督,接受批評,對於朝廷的決策無疑是大有益處的。

貞觀元年,很多地方上奏認為嶺南出現政治問題,唐太宗信以為真,決定發十萬大軍前往討伐。魏徵認為證據不足,派特使前往了解,發現完全是一場虛驚。唐太宗表揚魏徵,說一個特使勝我十萬兵。

唐太宗君臣圖

貞觀之治的另一個重要經驗的是對百姓的重視

從歷史的教訓來看,歷朝歷代失敗的王朝,幾乎都是沒有處理好朝廷與百姓的關係,或者漠視百姓利益,最終葬身於人民暴動的怒火之中。對於唐初的朝廷來說,最驚心的教訓就是隋朝。隋朝國家強大,所以統一了長期分裂的中國,隋朝政府富有,以至於唐朝開國多年之後,關中地區還在食用隋朝的糧食。但是,隋朝卻很快滅亡了,就是因為國富民窮,兩極分化。隋朝的事實證明,僅僅國家富有反而蘊含著嚴重的政治危機。

貞觀之治告訴我們,權力的本質目的不是享受,而是貢獻。作為一種超社會的能量,權力如何為國家、社會服務,才是根本性的。而作為掌權人,如何接受理性的約束,接受社會的監督,從而使得權力的運行符合本來目的,這才是社會幸福的最大公約數。一千多年前的古代皇帝尚且能夠如此,後人沒有理由讓權力的建設功能減弱、社會破壞性增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還能進步 的精彩文章:

唐朝女子起名開心就好,到了宋代卻有了這些規矩
整個家族姓氏都改,乃是朱元璋後代,有價值連城寶物作證
生活會出現寂寞,古代寡婦基本採用幾種方法解脫自己
中國史上的話題女皇,詩仙李白看了她寫的詩,不再寫情詩
古代有個很讓人恨的狂人,可是人家的辦法就是超好用

TAG:還能進步 |

您可能感興趣

思維和觀想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形成定解!
製作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周邊,但沒有經過畫師授權,是否侵權?
佛教既不是悲觀,也不是盲目的樂觀
艾灸的最終目的根本不是治病,而是……
青春斗:沈嚴貝貝相戀,本以為是愛情的力量,但是卻是這樣的目的
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什麼?在於讓孩子擁有幸福的能力!
真正的力量,並不能從健身中得來,健身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侍奉的目的,不是為人,而是為神!
攝影師改口不接受黃子韜的道歉,是版權之爭還是只是一場另有目的的炒作呢?
善良是必備的,但不是盲目的!
「美,是具有客觀和目的性概念的
崇高的目的,必將帶來神聖的手段;而卑劣的手段背後,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楊勇龍:有目的的慈善,不是真正的慈善
鰲拜的目的僅僅是想獨攬大權,但此人野心更大,想取康熙而代之
魂獸重修的目的不是成神,而是嫁給男主,要麼就是來獻祭的!
晚清崛起的女性團體,以對抗洋人為準則,無奈目的不夠純粹
像,真實,不是寫作的目的
魏延腦後根本沒有反骨,諸葛亮之所以這麼說,是藏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我真的不喜歡毫無目的的工作和生活
朴槿惠絕不認罪,毅然堅守自己的原則,背後或許還有更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