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竟會變色!怪不得人們找不到
【科技訊】7月5日消息,從發現 暗物質到現在,人們一直在尋找,但是始終找不到。按照理論,暗物質充斥宇宙之中,應該很容易被找到,可是為什麼至今仍沒有暗物質的線索呢?科學家認為,或是因為暗物質會變色,導致他很難被發現。 最新研究發現,暗能量很難被發現,因為它有意從時空中「隱藏」起來。這一理論被成為暗能量的「變色龍」。
暗能量的「變色龍」猜想,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認為暗能量粒子的質量變化取決於周圍物質的密度,在宇宙真空環境中,暗能量粒子可推動空間加速分離而膨脹,但在實驗室中,我們卻很難察覺其存在。
為了驗證這個猜想,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利用原子干涉儀進行了一項測試,使用銫原子和鋁球驗證暗能量粒子的「變色龍」特性,或者直接發現與暗能量有關的超輕粒子。
1998年,科學家首次發現暗能量的存在,宇宙空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膨脹,顯然在空間中存在一種看不見的力作用著,佔據宇宙質能的68%。
從那時起,暗能量就成了科學家研究的重點,因為它關係到宇宙膨脹的命運。
理論物理學家提出了許多假象來解釋暗能量,2004年,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認為暗能量粒子之所以沒有被發現,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它善於隱藏自己。
暗能量粒子質量變化取決於周圍物質的密度,在宇宙虛空中,低質量意味著由長程力主導,高質量反之為短程力,因此暗能量粒子通過長程力讓宇宙加速膨脹,推動空間分離,但我們在實驗室內卻很難觀測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後研究員保羅-漢密爾頓認為我們已經建成的實驗裝置能夠探測到暗能量粒子的存在,通過微小的重力異常來發現它們。
對於這一暗能量,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和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也在研究,目前科學家仍然在提高實驗裝置的靈敏度,以排除其他粒子的干擾。最新證據表明,暗能量粒子的變色龍特點應該是存在的,或許有一天幸運的人會發現它。
什麼是暗物質?人們有為什麼要找暗物質呢》
對常進來說,暗物質就像一個從未謀面的朋友,既親切又陌生。
「宇宙中,我們能看見的物質,都因為帶有電子而能『發光』,我們能觸碰一張桌子、一面牆,感覺到它們的存在,是因為有電磁場的相互作用。而暗物質是不帶電荷的,也沒有電磁場的相互作用,能像幽靈一樣穿透阻礙物,不著痕迹地從身邊飛走。」常進說,「因此儘管我們周圍存在暗物質,例如平均1立方厘米的空氣中可能就有上千顆暗物質粒子,但我們並不能看到或感覺到。」
科學家們認為,暗物質是宇宙大爆炸的產物,在宇宙演化中起著決定性作用,也決定著宇宙未來的命運。同時,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研究在基礎物理學中也有著重要意義,因為科學界公認的粒子物理標準模型僅能解釋占宇宙4.9%的普通物質,卻無法解釋暗物質和暗能量。
因此,暗物質和暗能量被認為是籠罩在21世紀物理學上的兩朵「烏雲」。美國科學家在一份報告中列出21世紀要解答的11個科學問題,「什麼是暗物質」被列在第一位。
科學界公認,揭開暗物質之謎將是繼日心說、萬有引力定律、相對論及量子力學之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將帶來物理學的又一次革命。
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說,暗物質粒子的探測目前是國際科學前沿競爭最為激烈的研究領域,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不遺餘力地尋找暗物質、暗能量及其隱藏的巨大科學寶藏。「可到目前為止,人們找到的還都只是一些疑似證據。」吳季說,「人類還沒有找到它,也不知道其質量、性質,不能用物理學標準模型去解釋。」
暗物質距離人類生活如此遙遠,為什麼還要花這麼多時間、精力和成本去尋找?科學家們回答,這一方面源自人類對於未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另一方面,科學研究的價值和意義雖然有時在短期內無法顯現,但往往能帶來一些「副產品」,給科技和生活帶來變革。






TAG:鳳凰新聞 |
※鹿晗給人的感覺是不是變色龍,不信?自己看
※你怎麼不變色了?
※怎樣讓炒茄子可以不變色?技巧原來在這裡
※你們都錯了!變色龍的秘密原來不是色素?
※變色龍會變色卻不能隱形,遇到最毒太潘蛇只能成為蛇口之物
※他真的沒有帶變色片,一眨眼好像就會把人吸進去!
※漸變色又土又丑?那是因為你沒見過好看的好么!
※談癌色變!那先看看你這裡有沒有變色吧,有沒有怪味呢?要留意
※是唇蜜先勾引我的!透明帶花瓣還能變色,怎能讓人不動心?
※當切開後的蘋果不再變色,你還會吃它嗎?
※別說城裡套路深,會變色的唇膏都不懂還怎麼愉快玩耍
※想要白菜炒出來好吃好看還不變色,竅門在這裡,吃過你就會愛上它
※絲瓜這樣炒出來不變色,一滴水不用加,輕鬆就炒好,吃著嫩滑無比
※熱帶魚還有這麼好玩的生活習慣 變色也只是為了保護自己
※梨子碰傷後變色的位置能不能吃呢
※傷口一感染就會變色的創可貼!你見過嗎?
※你們看過藍色的水嗎?又是否聽說過會變色的水呢?
※能變色的檯燈很常見,但是能吸色的你見過嗎?
※這些多肉會變色,你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