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健崔:喜歡黑膠就沒錢干別的了

健崔:喜歡黑膠就沒錢干別的了

健崔:喜歡黑膠就沒錢干別的了



齊柏林飛艇樂隊專輯《肉體塗鴉》(Physical Graffiti)的黑膠封套以及封套內裝

1975年,齊柏林飛艇樂隊出版了一張很著名的專輯《肉體塗鴉》(Physical Graffiti),這張專輯磁帶的設計就是磁帶盒正反面加一個封套,CD 的設計也是一個封套。它們和黑膠的區別在於,封面的藝術形式受到束縛,黑膠唱片打開以後,你會發現這些字都是在裡面的,外面的封套是鏤空的,所以封面效果是疊合出來的。這才能展示藝術家在創作時整體的想法,但在磁帶和CD中,它被抹殺了。為什麼不說是封面設計,而是封套設計、Sleeves ?因為它是一體的。


這三個介質的真正區別,在於他們服務對象的人群不同,磁帶可以在汽車上聽,也可以用Walkman 聽,它讓音樂跟隨你,可以隨時放給他人,它是可移動的。CD差不多,更容易被攜帶。加上美國汽車文化影響很大,磁帶和CD確實是因為汽車的發展而走得更遠,所以這兩個介質是在於它的方便。現在你去美國66號公路邊的加油站,還能看到在賣磁帶,因為很多車還在播放磁帶,比如那些卡車司機。只有一次人們嘗試過把黑膠唱機放進車裡,失敗了,因為車一震動就聽不了了,只能停車之後再聽,這樣不太符合人們的生活方式。所以黑膠很難放給很多人,要麼是專業人士播放給大家,要麼自己在家裡聽。所以黑膠有收聽的局限性,分享度沒有那麼大。


1950s車載式黑膠唱機

健崔:喜歡黑膠就沒錢干別的了


黑膠為什麼回潮?想想我們小時候聽音樂都是在哪兒?去演唱會聽,聽家裡的HI-FI或者去盜版店買盜版的黃標盤,去酒吧、夜店、卡拉OK,或者上課時把耳機線藏在袖子里等等。但是這是十年、二十年前了,現在呢,身邊全是數字音樂,它確實讓聲音的通路很方便,所以說在聽音樂上,黑膠唱片不能幫到你。但現在人們有錢了,大家的生活都穩定了,尤其在中國,你花3000塊錢買一雙限量的阿迪達斯的鞋,那你也可以花3000塊錢買一套音箱、播放器和幾張唱片。所以這個收藏是因為,我們有錢了以及家都穩定了。在形式感上,黑膠的形式感也最強,因為CD和磁帶形式感沒那麼強,數字音樂把磁帶和CD全部替換了,但它替換不了黑膠的形式感。與其不方便還不如就不方便到底,那就是黑膠唱片,它有范兒,能裝,能在家裡擺,能周末發朋友圈,所以就會有一定的新興市場。


另外,黑膠唱片是一個時代的遺產。我們同樣把一張聚乙烯唱片和一張CD放在一起,CD最先會沒有,CD上刻錄信息的年限可能只有四十年,但是由於黑膠唱片是物理的,這個物理的東西被製作好以後, 它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所以說大部分唱片比我們年紀都大,很多都是1970年代的,等於說做黑膠唱片這個產業,無須再重新生產新的產品了,在歷史中很多很多唱片可以被交易和售賣,所以它是一個時代的遺產。


在藝術上,唱片也成了一個藝術家表現自己的東西,杉本博司、傑夫·沃爾、安迪·沃霍爾、彼得·薩維爾等等各路攝影師、設計師、藝術家都會給唱片做封面。黑膠唱片成了藝術表達的一個載體,你會看到一個比CD更大的面積,來還原那些設計的構思和想法。

健崔:喜歡黑膠就沒錢干別的了


《The Destroyed Room: B-sides and Rarities》Sonic Youth,傑夫·沃爾攝影作品作為封面


誰在買唱片?第一種人是DJ,因為DJ的工作需要播放唱片。就像攝影師要買相機,買那些可能即將停產的膠捲,這是他的工作所需,這是專業市場。第二種人是Digger,他們買唱片,是在汪洋大海中,來挖掘那種自己可能會感興趣的音樂,他要通過自己對聲音的個人判斷來尋寶,就跟礦工鑿礦一樣,所以Digger是開放的,他願意在這個載體中找到他們自己想要的東西。另外一種人就是Pro,就是說音樂行業的人可能是錄音師,他們研究一切跟聲音有關的東西,為自己找尋靈感,所以Pro是跟音樂行業發生關係的人。以上這些人其實構成了現在買唱片的主力人群,他們之外那些買一兩張或者我喜歡Radiohead我只買他,都屬於Fans。對Fans來說,無論你出黑膠、CD、磁帶,還是一個手環,我喜歡EXO我就全都買。

健崔:喜歡黑膠就沒錢干別的了


健崔,資深樂評人,媒體人


『喜歡黑膠就沒錢干別的了


《新視線》對話健崔


最早什麼時候開始接觸黑膠?

我最開始買黑膠唱片是在美國大使館對面那條女人街,現在拆了,有一個大市場,裡面有各種酒吧,還有鄭鈞開的飯館,有二手電筒器各種雜七雜八的東西。那會兒開始有人在裡面賣黑膠,也是因為賣打口的人開始能進到這貨了,所以才買。那都是2002、2003年。


為什麼買唱片?


真的買唱片的人還是熱愛,想了解這個音樂是怎麼被創造的這樣一個環節。因為聽MP3你肯定看不出裡面各種信息,誰是製作人,在哪個錄音棚錄的,誰是樂手,他們之間的合作關係,還有創作者的一些感言,那些Liner notes(唱片封套上的介紹文字)。其實這些東西你聽MP3不可能給到你。就像我們看電影,如果把所有電影的片尾字幕截掉,可能會喪失很多信息。我們對音樂的熱愛,不光是喜歡這個旋律,還喜歡它的動機,還有它的歌詞想甚至了解音樂家背後創作的故事,這個都是感興趣的所在。

健崔:喜歡黑膠就沒錢干別的了



健崔(左一)與好友王凱(右一)在北京胡同里開了一家黑膠唱片店BLAKK。王凱說,店裡真正的顧客,都是從打口磁帶就買過來的,是真的熱愛音樂的一幫人


什麼時候開始有收藏意識的?


收藏的這個意識其實是沒有的,直到現在我覺得也沒有收藏的意識,什麼叫收藏?可能我喜歡一個東西,就會把它出的東西都收全了並且研究它,有太強的對聲音和音樂的求知慾望和渴望,談不上收藏,就是喜歡。


你收藏了多少張?


沒多少張,我就幾柜子,兩三千張。可能數量不是評判黑膠唱片的標準,我們都是按照一些公司的廠牌或者風格來進行整理,見到它就會買,然後研究它,或買自己喜歡的。量的話,量太多你又不聽你不了解,就跟沒收一樣。研究這個領域還是最重要的事,量不太可以被作為一個考評標準,但是有一個起征點,一兩千大概你就會有自己的小世界了。


你平常也會拿手機聽歌嗎?


會聽,而且方便給人分享,我可以快速給他展示我喜歡的東西。我要是拿黑膠他早就走了。

健崔:喜歡黑膠就沒錢干別的了



BLAKK黑膠店內一角


播放設備有講究嗎?


這個設備是無窮盡的。如果你是想來真正欣賞音樂,一個中檔設備其實就完全滿足你的視聽需求了,如果你是想用錢來研究一個科技的尖端性,那你就可以永遠花下去,但是如果你只是想偶爾聽一下,普通的設備也都可以。音樂的播放設備,就是要還原當時音樂錄音的這個狀態,所以它的還原度越高會越好,比如還原度的滿分是十分,可能六七分已經達到我們大多數人的耳朵聽覺的極限了。這些東西要看你怎麼聽音樂,聽的是什麼音樂,跟誰聽音樂,太多周邊的因素了。


在國內有沒有你們比較尊重的店?


我最尊重的店叫藍線唱片,北京最早的唱片店,已經關了。藍線唱片真的是傳奇,你現在知道的所有的著名音樂人,主流、非主流、地下地上的,全都是他的顧客,故事太多太多。


喜歡音樂還有黑膠,對生活有沒有什麼大的影響?


你就沒有錢干別的了。


以上內容節選自《新視線》6月刊「黑膠」


本文根據健崔口述整理


採訪/編輯_2話不說


攝影_李冰


如需轉載請至公眾號留言邀約


《新視線》6月刊 「黑膠」


全面上市 歡迎關注

健崔:喜歡黑膠就沒錢干別的了 點擊播放 GIF/1174K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視線 的精彩文章:

張立憲:少花時間去勵志
岑駿:要麼你就去做一個標籤多到別人很難總結的人

TAG:新視線 |

您可能感興趣

喜歡喝酒,熱愛收藏黑膠,你得來這裡瞅瞅
只憑一張黑膠就能與宇宙對話?
再不聽點黑膠,你就沒法當潮人了
魂牽夢繞的「黑膠」要復甦了,洗耳恭聽
紙媒不行了?但黑膠為什麼在活蹦亂跳?
把膠水塗在黑膠唱片上,被愛好者大罵,可過了一晚都連忙道歉
會飛的黑膠唱片你見過嗎:這個街頭藝術可以
竹子做的黑膠唱機!你聽過嗎?
講真,中秋別再逼我吃月餅了,請我吃黑膠
勵志!「學生鼓隊」人窮志不短,沒錢買皮鞋,綁黑膠帶也要上台!
一個紙盒子就能做成黑膠唱機,找到上海灘的感覺太容易
收藏毀於一旦,卻只能在炸毀的家裡聽著倖存的黑膠…這老爺,經歷了真的很多...
黑膠唱片,玩的是一種情懷
黑膠調試秘技|到底是黑膠音質差,還是你的針壓沒調好?
松下復活黑膠唱機後,又要出一款更華麗的!
什麼?聽說上海有黑膠味的美食?
看看這個藝術家對黑膠唱片做了什麼,你有被治癒嗎?
老院長有話說:用黑膠音樂來給你的耳朵洗洗澡吧
香奈兒出過的那些奇葩包,娃娃粉底黑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