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阿根的柴燒一一茗邊作品欣賞

阿根的柴燒一一茗邊作品欣賞

(本文作者:孫狀雲)


很多次去景德鎮,都是為了青花而去的。


這次約定是柴燒之行(由和其坊主人陳華亮先生髮起)。阿根的「柴燒日記」在五月下旬就發布了。我們約定,再燒一窯,等待我們來開窯。

因為行程一拖再拖,原先約定7月初開的窯,沒等得及我們的到場,阿根還是先開了窯。按原先的承諾,所有的作品堆砌在那裡等我們去挑……



阿根的柴燒一一茗邊作品欣賞



這情形有點像當年我們去宜興看祥陶。看到這些質樸的茶器,尤其是堆放於牆角的那隻花瓶時,我心裡咯噔了下。


阿根的柴燒一一茗邊作品欣賞



轉眼仔細去打量阿根師傅,再坐下來認真聽他說他那些柴燒的故事,一切恍如在幻境。我悄悄地對自己說,葛明祥走了,阿根來了!


這便是傳說中的柴燒阿根(原名黃幼根)


葛明祥是在宜興紫砂壺十分流行時,以一個人的祥陶開啟了簡陶朴瓷的茶器時代。

在景德鎮傳統瓷青花等十分流行的當下,阿根選擇了柴燒,「山後的泥土,屋前的溪流,田畔的草木,自己的雙手,燃燒的窯火,陶瓷,應該擁有大自然最豐富的表情。」這是寫在阿根名片里的文字,這是他對陶瓷藝術的理解與解讀,也是一種詩意與情懷,他是我遇見的又一個陶痴。採訪中,很多次聽他說,所有的一切,願是為了追求一種詩樣的生活。


他給我們描繪的是這樣的詩意場景:田園,陶瓷作坊,高的煙囪,吐著白煙,藍天,白雲,景德鎮某處,有一個人,一個喜歡陶瓷的人在這裡日出勞作,日落而歸。泥巴,工作台,拉坯,根據你的想像來創造那些物件與器皿的形,傳統的瓷便是在形上畫圖或上釉然後燒制。阿根想讓他的陶瓷擁有大自然最豐富的表情,他選擇回歸自然的柴燒,讓燒制過程的草木灰自然下落成釉,以「火」來鍛造爐中作品的靈魂。


土與火的交融。是土在火中舞蹈,還是火,火以熱情擁抱了土,也錘鍊了土,讓他們終於涅槃了。


一切可以想像,但不能預期。天馬行空,一片天機。


「質樸、渾厚、古拙」,那只是文字上的描繪。如果你真的喜歡陶瓷,你真的可以坐下來與它們凝思對話。

什麼「紅榴,黑榴,胡麻,閃金,閃銀」,用這些詞來形容柴燒作品的形與色彩(也就是阿根師傅說的陶瓷的表情),有些俗了。


我還是贊同日本藝人對柴燒的態度:「無事是貴人,但莫造作。」莫造作下,創造的是一種侘寂之美,這種美是沒有法則的無心之美。


本次活動發起人——和其坊主人陳華亮(左)


本文作者——《茶訊》主編孫狀雲(右)

普洱茶、柴燒器玩家張衡


可是現在卻有不少人已經開始走極端了,他們將結果預置,為了追求榴疤,麻點,閃金,閃銀等效果,在工藝上採取非常手段,假柴燒盛行,也使之假柴燒作品泛濫成災。


柴燒的魅力,就在於火與土的交融中產生的無窮的變化,金木水火土五行其間,天機可待,素心問禪,一切都是最好的結果,一切將在那裡。


燒,用松木來燒,從最初的幾百度,燒到瓷化的1300℃,需要有循序漸進的過程,加溫、退火、再加溫,別人只花3-4天燒成的柴燒,阿根花7天6夜來燒。


他說,每一次燒窯,是一次修鍊。


他說,這一次,我摒棄得失,讓窯火和胚胎作主,閉上眼卻打開了心靈之窗,沉下心,追逐火焰仿若自己就是窯里的一件器物。正在涅槃。


他說,這樣一場風花雪月的柴燒,也許,才是一直盼望的熱戀。「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阿根的柴燒一一茗邊作品欣賞



在他航空路的陶作坊,在陶藝街「鍾賢」工作室,在那一大堆壺、瓶、罐、杯、碟,統統可以歸之為柴燒茶器的作品前,其實每一件都是精美的,每一件都是獨具色彩個性,在爐火中天然而成的。只此一件,別無二樣。



阿根的柴燒一一茗邊作品欣賞



用火在器物上營造出別樣的意境:


「……自己就像是一與窯,與火,與這個世界融為不可分割的一體。」土在涅槃,他也在涅槃。阿根相信,在彩繪之外,陶瓷還有其他途徑可以達到極致美。


這便是柴燒,阿根的柴燒,創造陶瓷表情及心中水山的柴燒!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王一亭作品欣賞
一邊欣賞花燈,一邊吟誦詩詞,人生一件美事
沈一齋花鳥畫作品欣賞
欣賞,一花一草一世界,一枝一葉總關情
清初四僧 石溪作品欣賞 一
清末最後一位探花郎一商衍鎏書畫作品欣賞
您知道江青的哪幅攝影作品毛主席最欣賞,而且賦詩一首嗎?
清初四僧 石濤作品欣賞 一
陳一耕繪畫作品欣賞!
作品欣賞,這裡有不一樣的美
韓浪的一組扇面作品欣賞!
怎樣欣賞一幅攝影作品
漫威粉作品展第三期,這麼帥的手繪作品就等你欣賞呢!
畫家徐鼎一作品欣賞
清初四僧 弘仁山水畫作品欣賞 一
欣賞幾幅書法作品,看哪一幅作品是今天的書中魁首?
「金陵三傑」之一柳子谷國畫作品欣賞
這些膾炙人口的鬼詩,你最欣賞哪一首
圓明園復原圖展示,欣賞曾經的「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