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實證研究的雙重導向:政策導向和理論導向

實證研究的雙重導向:政策導向和理論導向

實證研究的雙重導向:政策導向和理論導向



國內公開發表的社會學研究成果存在兩種不同的研究導向,即政策導向和理論導向。持有不同導向的研究者雖然都從「問題」出發,但前者關心的是現實困惑,解決 「怎麼辦」的問題,其研究思路是「抓問題、擺事實、提對策」,屬於人文主義的範疇;而後者關心的是理論困惑,解決「為什麼」的問題,其研究思路是「想問 題、究理論、重證明」,屬於科學主義的範疇。

持有政策導向的研究者強調實證研究的應用性和對策性,以獻計獻策為己任。中國社會學於1979年3月恢復和重建以後,很長一段時間的實證研究是以政策導向 為主的。這類研究的主旨在於揭示和描述問題、提出建議和對策,而大多不涉及理論預設和理論解釋。劉少傑在綜述《社會學研究》1988-1998年間發表的 131份調查報告時發現,這些研究報告有「明確理論前提」的僅佔29%,其餘文章不是缺乏理論前提,就是對隱含的理論假設未作明確和充分的討論。費孝通 先生認為,很多這些調查報告缺乏理論解釋,缺乏對文化模式和社會心態的研究,「見社會不見人」。


理論導向實證研究中的理論,是指關於社會現象的本質特徵及其內在變動邏輯的抽象表述。對於不同的理論導向的研究者,研究可能停留在純理論研究階段,也可以 進入、從而完成實證階段的研究。在社會學領域,科學主義旗幟下的理論研究必須通過實證階段完成對理論的證明。沒有經過實證的理論是思辨的理論,停留在抽象 層次;如果我們關心任何理論的真偽,關心它成立和發生作用的條件,我們就要進行實證研究。


理論導向的實證研究,根據其作用的不同,分為三種類型,也可以視為大型研究項目的三個步驟,即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釋性研究。第一步,對於任何一個 新問題,研究的開端都屬於探索性的:沒有現成理論參考,缺乏系統的理論認識,研究任務是去發現理論邏輯的存在,認識和表述它。第二步,理論邏輯的探索可以 基於個案研究和局部研究,但是對於任何理論邏輯是否成立的時空條件,必須超越個案和局部從相關現象和分析單位的總體來考察,這是描述性研究的任務。第三 步,也是極其重要但頗為艱難的一步,就是解釋性研究和為之服務的數據分析與證明。


解釋性研究的思維方式和技術策略就是建立因果模型。對因果關係思想影響最大的兩位哲學家是馬克思和休謨。馬克思的基本哲學思想之一就是普遍聯繫的論點。這 一經典論斷成為理論導向實證研究的方法論基石:如果社會現象不是普遍聯繫的,那麼我們不可能認識某一現象的本質及內在變動規律;正是由於普遍聯繫性的存 在,我們才能從經驗層次用數據測度它,從而才有實證研究的必要和可能。休謨的主要貢獻是條件因果論:由於世界是普遍聯繫的,所以,當時空條件在實驗條件下 得到控制時,人們就可以找出x導致y的變化、y又導致z的變化的因果鏈。這樣的因果鏈可以是一因一果、多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多果的。因此,解釋性研究 中的因果模型,事實上是用來證明一定條件下因果關係的發生機制,也就是利用對「因」和「果」的聯繫性的觀察,來解釋和預測「果」的變化規律性。

解釋性研究及其實證方法是社會學的學科性的重要體現,也是人才培養的學科門檻。雖然較高的認知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是對學術工作者的普遍期待,但是不 同領域的知識生產和傳播也有其特殊性。這一特殊性形成了學科門檻:如果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門檻是數學,哲學的門檻是抽象思辨,文學創作的門檻是形象思 維,那麼,包括社會學在內的所有實證社會科學的門檻是定性和定量數據的收集和分析能力。這正是為什麼世界一流大學的社會學專業,都以社會學理論、社會學研 究方法、社會統計分析為三大必修課的原因。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計算機和統計模型的廣泛應用,推動了發達國家社會科學研究的長足進步,把理論導向的實 證研究打造為學科品牌,同時也形成了相較於發展中國家在學術層次上的差距。在過去的近40年間,我國到發達國家學習社會科學的留學生,其主要訓練就是如何 從事和完成高質量的理論導向的實證研究,進而成就了他們在國內外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力。這一經驗告訴我們,中國社會學要想有大發展,必須教育年輕一代,多 花力氣進行理論導向的實證研究。


按照「想問題、究理論、重證明」的三段式開展理論導向的實證研究,首先要求研究者提出一個理論問題。什麼是理論問題呢?就是從現象的本質和內在變動邏輯上 看問題,提出問題,其標誌是用概念來表述這個本質,用因果命題來表述這個邏輯。理論是有抽象層次的——社會學領域有宏大理論(grand theory)和中層理論(middle range theory)之分,而後者往往需要經驗數據作為實證依託。也就是說,理論導向的實證研究發生在社會學中層理論這個層次。


如何提出理論問題呢?扼要地說,提出理論問題就是指出現有理論出現了如下三種問題:一是現有理論存在解釋殘缺,其前提和內在邏輯有問題;二是生活經驗缺乏 理論解釋,這些經驗背後的規律性有待挖掘;三是現有理論與生活經驗存在矛盾,其因果機制和適用條件需要進一步研究。對於這些問題的認知達到了一定的程度, 就形成了理論困惑。例如,在社會網路研究領域有一個經典理論命題,即Granovetter提出的弱關係是信息橋的命題,這一理論被西方實證研究反覆證 明。但是,中國的生活經驗是,強關係往往是目標達成的中介機制。這是西方理論和中國現實的矛盾,是一個困惑。產生這個困惑,是由於我們尊重生活經驗,不輕信已有理論;如果輕信現有理論和理論權威,就不會發生疑問,任何困惑也無從產生。但是,根據我的中外教學經驗,形成理論問題是我國本、碩、博學生的普遍弱項。這很可能是由於長期的應試教育,學生習慣於記背標準答案,而提問和質疑的能力嚴重缺失所致。


提出理論問題以後如何「究理論」呢?重要的一點是思考不同理論邏輯的相悖性。例如,弱關係成為網路橋樑的因果機制是什麼?是非重複性信息在不同群體之間的 流動需要關係橋樑。而強關係之所以成為目標達成的中介,其機制不是信息的流動,而是人情的交換。機制不同,因果關係相異,從而提出新的理論假設。善於表述 理論也很重要。表述理論一般有三步工作:嚴格定義概念、確定概念聯繫、闡述因果機制。概念可以與眾不同,但絕不是術語的簡單替換,須為其他學者接受,特別 是中心性的分析概念,一定要滿足這些條件。嚴格定義之後,再把概念與概念、變數和變數聯繫起來,表述命題和假設,解說這些聯繫,提出因果機制。需要注意的 是,理論命題是抽象概念之間的關係,研究假設則是已經測量的因果變數之間的關係。


理論導向實證研究的收尾是「重證明」。實證證明方法分為定性和定量兩種,前者包括歷史比較、典型個案、參與觀察和訪談等方法,後者主要是統計調查方法。以 統計調查為代表的定量方法,由於隨機樣本的分布來自於相關總體,分析單位之間的差異性保證了觀察的全面性和系統性,滿足了證明理論真偽的條件性要求。由於 使用變數編碼和分析程序,統計調查產生規範性數據,可以共享和長期使用,滿足了科學研究的複製(replication)和驗證 (verification)原則,是重要的優勢。這方面,「中國綜合社會調查」等調查資料庫的建立,大大縮短了國內實證研究水平與發達國家的距離。 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的統計分析手段層出不窮,大數據分析也拓寬了統計模型的使用範圍,進一步推動了實證社會學、實證社會科學研究的數據分析水平。 我國自恢復重建社會學以來,條件較好的教研單位舉辦了系列暑期班和研討班,為定量方法和統計模型的培訓提供了大量的學習機會和有效的交流平台。

本文節選自《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15年第2期刊登的《理論導向的實證社會學研究》論文第二部分,標題為編者所加。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學吧 的精彩文章:

潘綏銘:「女神」變化史

TAG:社會學吧 |

您可能感興趣

領導者:機會導向和運營導向
由「就業」導向走向「發展」導向
美國的新聞底線與輿論導向
蹦極與「故障導向安全」
治療致命癌症:基因導向靶向療法
三十一,教育導向的邏輯重構
重新認識精準醫療:政策導向決定生死,急於求成是浪費金錢
商人重利輕核,官方緊抓導向,網文和二次元的影視化註定買櫝還珠
聯合國小組認為目前以市場為導向的藥物研發機制存在缺陷
腹黑論:杜蘭特陰謀得逞,輿論導向已指向威少!
強化立德樹人的教學導向
「患者導向的鎮痛劑量選擇」在剖宮產術後鎮痛的臨床研究
《連鎖乾貨》:成本導向的定價方法
意:內功的信息導向(三)
成果導向教育下教師教學能力如何培養
國內第一本介紹大學教學創新優秀實踐的案例集:《研究導向型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創新及案例》出版
捕獲一枚資深美甲控:行走的美甲導向標——戚薇
提升思政課獲得感的「四個導向」
戰略支援部隊堅持問題導向建設新型作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