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山水本無意 奈何心所縈

山水本無意 奈何心所縈

山水本無意 奈何心所縈 點擊播放 GIF/K



榮文雄,筆名:渭華,秦渭寨主人。陝西咸陽人,現為陝西省山水畫研究會會員,陝西省名家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陝西省咸陽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咸陽山水畫研究會理事,周至沙河書畫研究院副院長。自幼喜歡書畫藝術,師承當代長安畫派著名畫家董學顏(曾師崔振寬、馬蘭鼎)、成中艾老師學習繪畫。在上學期間深受著名書法家鍾明善書法理論的影響,勤加練習書法、繪畫,作品吸收長安畫派名家畫風。其國畫作品《父親》《心中的魯迅》《黃落山川知秋晚》《旭日曙光圖》等入選獲獎省市各項展覽。藝術簡介被《陝西市政》、《中華風采人物》、《咸陽資訊》、《秦風》等收錄。

山水本無意 奈何心所縈



筆墨鬱結山水間 樸素情懷畫中求


——訪青年山水畫家渭華

文︱易安


歐陽修曾在《醉翁亭記》中寫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而五柳先生亦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慨;而孔夫子更有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之論。可見山水,一直是中國文人雅士難以棄之的情愫。對山水的玩味,除了可以入詩,諸如「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或「翠微關上近,瀑布臨梢懸」等名句,亦可入畫,於是,傳承千年,技法多樣,派別迥異的山水畫,讓人們在尺丈之間,盡情領略祖國的山川風光。

山水本無意 奈何心所縈



筆墨心中事 終不枉多情

秦渭齋主人,字曰渭華,初見於侯文文(清渭樓書畫網總編)的工作室,介紹時方知渭華乃是青年才俊,如今已是胸藏千山,點墨即出。與之烹茶細談,言語樸素而情真,雖是青年俊傑,既無傲氣亦無散意,談之甚暢。


幼時,渭華多好筆墨繪畫,近鄰有一好友,其父善筆墨,於是渭華少時多有拜會,雖無手授之緣,但是卻也令渭華領略了筆墨的神韻和快意。於是,渭華私下多有臨摹學習,沉浸在筆墨的酣暢中,成了童年的樂事。後來,逐漸接觸繪畫,在班級、學校中他的藝術天賦逐漸被老師發現,並且鼓勵望之努力。在其後的歲月里,他遇到了人生第一位藝術導師,董學顏老師。那時董老師時任美術老師,觀渭華多有天賦,命其擔任美術課代表,於是便多有機緣可以接觸、聆聽到董老師的教誨,閑暇之時渭華多去拜會,或觀或聽,讓自己沉浸在墨香之中。在這期間,渭華私下苦練基本功,對用墨、構圖,遠近等等基礎理論深入紮實的學習和實踐,多有所獲。

山水本無意 奈何心所縈



後來入讀大學,期間受舍友影響,又迷戀上了書法,購買了多種字帖、碑文拓片勤加練習,正所謂書畫同源,這也為他後期的繪畫作了深厚的積澱。大學畢業後,渭華久慕鍾明善老師,應聘到了鍾明善博物館工作室工作,在那段時間,他深入細緻的學習了中國歷代的書法、繪畫理論,又特意的鑽研了鍾老師的繪畫理論和技巧。在這期間,也曾多次受到鍾老師的指點和點評。工作中,渭華開闊了眼界,學習了理論,同時刻苦的實踐為他的藝術未來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所謂守得雲開見月明,終不枉多情。渭華的藝術道路逐漸趨於光明和順暢,逐步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推崇,加入了諸多組織,成為了三秦大地上山水畫中不可小覷的青年才俊。

山水本無意 奈何心所縈


山水本無意 奈何心所縈


山水本無意 奈何心所縈


渭華如今在漢中某景區工作,聞之令筆者多有艷羨,漢中多山水,自是採風寫景好地方。渭華長期與山林為伴,枕河水淙淙入眠,實是快意人生。春觀山川之盎然生機,夏賞山川之蔥鬱如墨,秋看山川之金色盛裝,冬品山川之覆雪俊秀;雨中有清爽滴翠,霧中有氤氳神秘,晴空有鳥越群山,起風亦有林木綠浪。渭華盡觀山水之本性,熟知山川之變化,這也是他心中有千山,點墨呼即出的一大特點。


談至興起,渭華鋪陳紙張,即興畫了幅《墨竹》。且看他下筆有成,粗粗幾筆,竹節既成,斜下中鋒,竹葉可觀,寥寥數筆,傲骨之竹躍然紙上,再看他稍作處理,將畫紙反鋪,水墨浸潤交融,稍作空筆,又在下方平塗幾筆,待之水墨稍干,將畫紙翻正。好一幅《石間墨竹》,令在場觀者大為慨嘆。筆者問此種技法,渭華答曰:「董老師所授背染法,所謂背面不衝擊正面,背面乃為我所用。」

山水本無意 奈何心所縈


山水本無意 奈何心所縈



由此可見,渭華的技法之純熟和獨到的筆墨語言。而在他以山水為主的畫作中,他的藝術風格便可一窺。諸如《山溪清韻》一作中,嵯峨的群山幽幽的或顯或隱在氤氳的霧氣中,山泉飛瀉、林木蔥鬱、寧靜清雅。看他利用虛實對比來斂景藏真,讓畫面變幻無窮,遠山遠景若隱若現,近景之山雄渾蒼厚,其樹亦有搖曳之動態,畫面整體疏密斷聯,姿態萬千,虛實掩映,盡顯虛實相生之妙!而在峻峭的山勢變化中,畫面筆墨線條抑揚頓挫的節奏感,以氣勢性的書寫,動勢連貫的運筆,形成山水意境的激宕連綿與山水景觀的幽遠之情,讓觀者在自然與情感合一的境界中獲得無窮遐想。

山水本無意 奈何心所縈



渭華借故人之語說:「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而黃賓虹大師說:「吾人唯有看山入骨髓,才能寫山之真,心手相印,益臻化境。」渭華處在群山之中,感悟山川之德行和性情,方能有如此貼切深刻的感悟。故而觀其畫作,山水林石邃密高古、恍如仙境,畫作表現出的氛圍亦水潤異常,沁人心脾,而其筆法縝密多變,氣勢沉雄蒼鬱,意境悠遠空靈。所謂大氣象中有大境界,渭華用他的畫作傳遞出其豪邁、雄渾的精神氣質,同時也展現出畫作藝術語言的張力和衝擊力。他注重運用開合、虛實、繁簡、濃淡、留白等多重手法來處理畫作,讓畫面更有層次感,也更具有高雅的意境。他在兼收並蓄老師和前人的技法經驗的同時,大膽創新和掙脫以往桎梏,努力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表現自己生命的擴張力和藝術的縱深度,從而既有沉著酣勁之妙,又有空靈洒脫之概;既有縱逸奔放之氣,又有天真平淡之趣。

山水本無意 奈何心所縈



人言讀畫識人,的確可以從渭華的作品中看出他自是書畫俊傑,師古不泥,將個人風格、地域特色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賦古思今,傳情達意,讓畫作在意境中得以升華。正如其人,沉穩樸素,鍾情筆墨,喜山樂水,融於一體,創出了一片令人稱嘆的山水畫天地。可謂「神馳九州地,心游雲水間。筆行在生宣,墨染是故香!」


作品欣賞

山水本無意 奈何心所縈


山水本無意 奈何心所縈


山水本無意 奈何心所縈


山水本無意 奈何心所縈


山水本無意 奈何心所縈


山水本無意 奈何心所縈



藝術年表:


2010年10月21日至11月30日結業於中共西北大學委員會黨校第230期培訓。


2011年5月完成西北大學歷任校長畫像長廊《畫像作品張鳳翙、劉季洪、楊鍾健、鞏重起、陳宗興、王忠民、孫勇、喬學光》。


2011年6月 國畫作品《父親》入選陝西省首屆大學生美術作品展覽。


國畫作品《父親》入編陝西省首屆大學生美術作品集長安精神。


國畫作品《心中的魯迅》入選陝西省首屆大學生美術作品展覽。


2012年7月結業於鍾克昌導師中級攝影師培養培訓班。


2013年7月獲藝術學學士學位。


2013年10月國畫作品《黃落山川知秋晚》入展2013西安旅遊書畫攝影作品大賽。


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在王西洲美術館任辦公室主任。


2013年12月國畫作品《旭日曙光圖》在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建區20周年「大城之心」社會公益書畫大賽活動榮獲優秀獎。


2013年12月作品一幅入展咸陽市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書畫作品展。


2014年3月書法作品一幅入展咸陽市首屆青年書法篆刻展。


2014年6月國畫作品《旭日曙光圖》《秦川雄姿》《座觀祥峪秋風情》《雲橫秦嶺》《咸陽古渡圖》《霜林雲岫》在咸陽資訊發表。陝新出印字第0352號


2014年8月國畫作品《旭日曙光圖》《雲橫秦嶺》發表在《秦風》秦都區總工會主辦。陝新出連印字第0356號


2014年9月國畫作品《湖畔仙境》發表在灃禾苑藝術,慶祝秦都政協書畫院成立。聘為秦都政協書畫院書畫家。陝新出連內印字第D0330號


2014年10月國畫作品發表在清渭樓書畫網。


2015年3月國畫作品《終歸大海作波濤》《秦嶺頌》《湖畔秋風》《蜀道難》《黃柏塬秋色》《座觀祥峪秋風情》《湖畔仙境》《旭日曙光》以青年畫家榮文雄-陝西書畫名家作品巡展標題


在陝西市政網報道,之後在各大網站相繼報道、轉載,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


2015年4月國畫作品《秦嶺頌》《蜀道難》《座觀祥峪秋風情》《湖畔仙境》《旭日曙光》在陝西市政雜誌彩頁發表。


2015年11月藝術簡介被中華風采人物西北頻道收錄報道。


2016年1月藝術簡介被神州書畫藝術網收錄報道。


2016年3月加入陝西省山水畫研究會。


點擊圖片,繼續閱讀

山水本無意 奈何心所縈


山水本無意 奈何心所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新青年 的精彩文章:

老樹畫畫:夢中有個小院
小暑小暑,盛夏開始
乾隆盛世啥樣?看看老外遺作!
豐子愷:教訓子女,宜在幼時,先入為主,終身不移
設計師DIY混凝土傢具

TAG:藝術新青年 |

您可能感興趣

禪意|枯山水
禪意 枯山水
禪意 枯山水
禪意 · 枯山水
李可染:山水畫的意境
山水境心 心往其間
空間里的山水畫意
肖意忱 山水畫
空山靜水的情意——《山水知音》
詩意禪心——於曉君山水畫展
山水盆景的詩情畫意
論愜意,誰都比不上這食于山水間的意境
山水盆景蘊含的詩情畫意
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間——初學者如何開始賞習山水畫下篇
劉明雷山水畫:當詩意與山水相融
善游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謝鵬山水畫
齊白石寫意山水欣賞
意境:山水畫的靈魂
如何欣賞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