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觀自在菩薩」,什麼叫「觀自在」?

「觀自在菩薩」,什麼叫「觀自在」?

《心經》開頭就講「觀自在菩薩」,什麼叫「觀自在」?就是「觀察自在」,對於宇宙人生完全觀察,不再有什麼格格不入的地方。


如果他不是學木工的,你要他做個桌子,他自在嗎?他也不自在。他不是助產士,別人生小孩,請他幫忙,他是手忙腳亂,是沒辦法幫忙的,沒有下手的地方,他能自在嗎?你若這樣解釋「自在」,當然是不通的。


所謂的「觀察自在」,是因為行深般若波羅蜜;不但行般若波羅蜜,而且很深。般若波羅蜜有深有淺,剛剛來的時候是一種安祥感,那就是般若波羅蜜了;然後這個安祥感打成一片,過去招之不來,最後揮之不去,這個就比較深了;你再深一點,忘掉般若波羅蜜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忘呢?因為我就是般若波羅蜜,另外沒有般若波羅蜜了,所以那就很深了。如果照這個很深的程度去觀察自在,什麼事情來到了眼前,不再懷疑,不再為表相所欺騙,他一看就知道它的實質,為什麼呢?因為他的修證已經到達一切事物沒有發生的源頭。

我們爸媽剛剛生下了我們的時候,我們連大便都會抓來吃,我們有什麼意識啊?我們有什麼分別啊?沒有。這個分別是後來由記錄慣性慢慢地形成的,就法相宗而言,這個叫「我執」、「第七末那識」。你有了「我」,我喜歡什麼,我不喜歡什麼;我喜歡跟他玩,我討厭跟他在一起;這些都是「分別取相」。有了分別取相,就有了煩惱。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的「多」是什麼意思?「多」就是到達、成就。到了「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很深的時候,就照見五蘊皆空。我們人為什麼傷腦筋(用腦筋就傷腦筋)?因為不用「照」而用「分別」。如果你不用「分別」而用「照」,那五蘊根本就沒有了。「照」,莊子說得很好:「至人用心若鏡。」說一個修行到家的人用自己的心像鏡子一樣——事情來了,我清清楚楚;事情走了,我不留痕迹。你是男生,我也知道,我不會把你誤會成女生;你是女生,我也不會把你誤會成男生;我都很清楚,但是什麼事情過去了,就沒有了,只有光明,只有精神,而沒有印象。


一般人的毛病就是喜歡把自己的腦筋當做錄像機,就記錄下來了。記錄下來了以後,就好像一塊畫布,你畫上一幅畫以後,你不能同時再畫第二幅畫。你若再畫第二幅畫,那就亂七八糟了。所以它就變成有限,就固定,就不活潑,就沒有天機。


什麼叫做「照」啊?「摩訶般若波羅蜜」本來就是「照」的,「摩訶般若波羅蜜」本來就是沒有分別的。

「摩訶般若波羅蜜」是個什麼東西?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沒有污染以前的生命,也就是我們生命的基因,也就是眾生平等之所以然,也就是自他不二、生佛平等的基礎,以上講的都是說你真正的自己。不只是佛法這麼說,哲學也是這麼講:凡是真實的,一定是原來如此的,又是普遍如此的。因為是原來如此的,所以你可以去找一找:你的思想是原來如此的嗎?不是。地球是原來如此的嗎?原來沒有。依照「星雲說」,它是由一個星雲的氣體變成液體,液體變成固體,然後形成地球;等它具備了生存的條件,然後有生物發生。那麼事實上它是不是原來有這個地球呢?原來沒有。你這個身體原來也沒有,原來沒有的身體,若沒有生命的基因,就不可能產生生命,雖然它沒有形態,但並非沒有知覺。


這個不用分別,就知道好壞、就知道男女、就知道是什麼東西,這個就叫「照見」。如果你用分別,你第一眼看到一個人,說他是哪裡人,這個人的個性如何,這樣你的分別就太多了,那就不叫照了,那叫「分別」。一分別,就有了執著;執著多了,就忘掉真實;忘掉真實,愈陷愈深,就迷失了自己。所以必須能夠用「照」,然後這個五蘊就皆空了,色、受、想、行、識就不用了。因為真我出來了,假的東西他就不要了、擺脫了。能夠擺脫假的東西的圍困,這個就叫「解脫」。


(選自《與佛法》,1981年,台南)

「觀自在菩薩」,什麼叫「觀自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祥禪 的精彩文章:

《般若心經》的宗旨
修行就是揚棄雜質、凈化自己
修行首須力斷貪、嗔、痴
夫妻信仰不同,該如何調處

TAG:安祥禪 |

您可能感興趣

誰是觀自在菩薩?
「觀自在菩薩」究竟有哪些「自在」?
觀自在菩薩的十種自在
觀自在:觀看自己,認識自己
教你如何「觀自在」
觀自在菩薩的「自在」表現在哪十個方面?
觀世音菩薩和觀自在菩薩是同一位菩薩嗎?心經後面的咒語是什麼寓意?
觀自在和觀世音是同一個菩薩嗎
觀自在菩薩和觀世音菩薩是同一位菩薩嗎?
觀自在菩薩和觀世音菩薩是同一個菩薩嗎
讓心靜下來,靜觀自在
《心經》教你如何觀自在!
中國人真正的「三觀」:儒家「觀天下」,道家「觀太極」,佛家「觀自在」
占卜測算:善惡因果,觀自在
佛教 文化:觀世音菩薩和觀自在菩薩是同一個菩薩嗎
觀自在菩薩:大悲咒全文及註解
滿意自己的現在,樂觀自己的未來
唐僧把觀世音改成觀自在 圓寂後 靈骨葬在了白鹿原
念佛怎樣反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