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學醫的八個誤區

學醫的八個誤區


學醫的八個誤區



老師說,第一就是學醫不要有秘方思想,不要到處找偏方、秘方。大部分都是常規的病,常規的方就可以醫治。真正養人的是普通五穀雜糧,廣東人吃天上飛的,也吃地下走的,容易吃出各種雜七雜八的病。我們只要用普通的葯就行了,如陳皮、甘草、麥芽、雞內金、山楂、山藥、白扁豆、連翹,這些一下去,各種因為吃壞身體的疑難雜病,病人變得能吃能拉了,病情便一步一步好轉過來。

可見,化腐朽為神奇,才是真的神奇。在普通中,發現奇蹟,才是真的奇蹟。人能在普通的大米中嘗出香味,能在常見的大白菜中嘗出甜味,這才是高手。真正治病的高手,就是知常達變,用最平常的葯,就可治最複雜多變的疾病。


又如小茴香,這麼普通的葯,可以做香料,能參悟這個道理,與人體氣機聯繫上,就可以治療腹部的疑難雜病了。這葯普通不傷人,我們都是用非常普通的葯,而不是一來病人,就用川烏、草烏、馬錢子,來標新立異,故作神秘。


當然,普通的葯也有層次之別。如九制老陳皮,就比新的要好。道地的藏紅花比川紅花要強。同樣的大白菜,鄉村農家的比大棚種植的要好吃。大廚師調煮出來的味道,跟普通小飯館煮出來的又不同。普通的藥物,能化為神奇,這就是真本事。因為它平和普通,不會出事,安全可行。


所以,不要特別追求秘方、祖傳,所謂的秘方,其實都是相當普通的藥材,炮製出來的。

當有了先入為主的想法後,你所問的思路,都會圍繞著這個問題轉。這病人可能就是個簡單的腸道濕熱,你就往肝上想。或病人只是心情鬱悶、怯弱,你就說他腎虛。所以,不能輕率下診斷,先入為主。老中醫有經驗的,是可以憑經驗,來治好很多病。有時經驗確實能幫人,但也有時它會害了自己。


《大醫精誠》說:「不得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詈毀諸醫。」行醫的第三個誤區,老師接著談到,不要打擊別人,抬高自己,這也是很多醫生最大的誤區。


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他獨特之處。其實人的貧富貴賤從高層的神來看,都是一樣的。你所謂的錢,在他眼中只是廢紙,你的汽車,在他眼中也不過是廢鐵而已。


目前中醫的發展,就困在這裡。動不動就說,那傢伙不行,這傢伙也不行,就我行,所有人都不行。這種眼光是沒法發現美的,以欣賞的眼光來看時,看到的一切都是好處。中醫的同行,不是冤家,我們是戰友,不是敵人。因為各有所長,相互彌補,才會相互提高。所以有所能,就要做好自己本分。千萬不要打擊、詆毀對方。


《大醫精誠》說:「不得專心經略財物。」老師又說到行醫者的第四點誤區,就是很多醫生喜歡宰病人,五付葯,就收兩三千塊。醫生沒必要宰病人,也沒有能力判斷病人的貧富。有人裝窮,有人裝富。而真正行醫時,要特別注意,人活得越單純越好,要一視同仁。不要抱有宰的心理。當你惡念一發時,人的形神是不統一的。當你看淡名利時,你的身心是很和諧順暢的。所以要有平等觀,一來病人,如果就想著他的貧富,怎麼賺他的錢財,這心就不平衡了,不平衡的心,就會讓身體變得不平衡。醫生本身就不是賺錢的行業,想通過醫生賺大錢,這本身就是錯誤的。

《大醫精誠》說:「行醫者,要膽愈大而心愈細。」老師說第五點誤區就是,心不夠細。行醫者心細才能覺察洞悉疾病,一個醫生要做好,要求是很高的。心不靜下來,是沒辦法看到細微的差異。所以要當好一個醫生,是很不容易的事。既要有忍辱的兒女情懷,又要有作戰的英雄膽略。


比如號脈,需要整體把握加細微把握,真正的號脈是一個不斷修鍊歷練的過程。心要非常細,但又不能鑽到牛角尖里。


《大醫精誠》說:「不可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便昂頭戴面,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人之膏肓也。」老師說到的第六點行醫者誤區,就是不要誇大自己功勞,逢人就說自己有多麼高明,治好病人,好像病人欠他好大的人情一樣。


其實醫生治病,只是幫病人度過一個小劫而已,醫生不能幫你渡過河後,還背你上山,你的路要靠自己走。所以,病人也不能對醫生期望太高,要求太高。


比如,感冒治好了,醫生決不能保證你一輩子不感冒。你發燒胃痛了,醫生治好了,也不能保證你一輩子不發燒胃痛。所以,真正能挖根治好的病,沒有幾個。故病人不可把希望全寄托在醫生、藥物上。醫生,也不過幫病人度過一個個小小的劫難而已。

更不能居功自傲,誇大自己的功勞,會對自己的提高影響很大。確實,杯子水滿了,人就會把它倒掉。人如果居功自滿了,天就會把它倒掉。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啊!所以《易經》中「謙卦」是最吉祥的,居功自傲是最要不得的。


第七點,老師說,真正的西醫是不反對中醫的。比如,德國的西醫生,看了老師書後,特別過來請教老師,拿上百個疑難雜症、問題來問老師。老師說,德國的西醫水平要比我們先進幾十年,他們對各種疼痛,都沒有根治之法,只有治標的止痛藥,他們都沒有小看中醫。


就拿頭痛來看,有個上海的患者,頑固性頭痛,當上火來治,吃了很多清熱下火的葯,吃後會舒服一些,過後又劇痛,總是反反覆復,最後還把腳都吃得冰涼的。人哪有那麼大火呢?身體每個癥狀出現,都是一個信號。比如房子冒煙著火,應該治火而不是治煙,要看清真相。這個病人臉色發黑,小腿發涼,還吃下火藥,我就給他參附龍牡的思路,沒有用一味清火的葯,病人吃後,上半身就哆嗦,其實,那是寒氣從上面散出,不散出,以後會長腫瘤的。結果,第三天就不哆嗦了,卻覺得身體很虛乏,我再給他一些調補氣血的葯,一周後便痊癒了。


接著,老師又總結說,當對立的病症出現時,不可偏執於一端,應該兩邊都抓。如病人上半身火熱頭痛,下半身卻很冰涼。用溫病派思路清火,會加重他腳涼。用火神派的附子、熱葯下去,也會出問題。吃大量附子會把腎水燒乾,會取代人體功能,人會很累。這種對立的病狀,就應該讓身體氣機自動循環起來。

第八點,老師說,行醫者不要輕易下論斷說這個病治不好。《黃帝內經》說:「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疾病都是可治好的,不能治說明醫道還沒有鑽透。《黃帝內經》說的這個術,不局限於中醫、中藥、針刺、艾灸,也包括拍打、點穴、按摩、導引,更包括打坐參禪,這些都是醫道、醫術。


譬如,有大病絕症,先教育好他們,治他們的心,然後才用藥,真正的高人是度人,治病算啥。醫道通仙道,醫道學得越精深,越高妙的話,自然會帶領越多人上去。


行醫起碼有四個層面,一是治肉體的,二是治氣機的,三是治心的,四是治神的。所以,能調神的,打坐、參禪、練功,都是治療疾病的醫術。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十病九寒的道理,你聽過么?
危險!很多人已經喪失了「得病」的能力
看看《傷寒雜病論》序,就知道今人為什麼會學
常守道家「三寶」 可改變自身風水!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新手學把妹的三個階段與誤區
學佛初階的誤區
現代經濟學的十個理解誤區
眼部護理的七個誤區
三分鐘學習曬娃的神奇和誤區!
中國人對美國學校的幾個誤區:文理學院就是三本,社區學院就是大專?
女追男的五個誤區
學佛發心兩大誤區
影響姑娘訓練的五個誤區
初學者學肚皮舞遇到這六個誤區怎麼辦
糖尿病治療的五個誤區
教育孩子的五個誤區
南懷瑾:學佛誤區「嘴在學佛,心在學魔」
遠離這6個學佛誤區,不做「假的」學佛人
職場心理學:創業失敗的十個思維誤區
女生剛學化妝,三個誤區別踩
眼部護理的5個誤區
南懷瑾老師:學佛誤區「嘴在學佛,心在學魔」
夏日吃西瓜的八個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