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周末侃:「癮」去如抽絲

周末侃:「癮」去如抽絲


周末侃:「癮」去如抽絲



「如果一個文案還在用洪荒之力,那麼他的工資不會超過五千塊」。某天我在朋友圈看到這麼個標題,忍不住點頭如搗蒜。

我是不會告訴你我把傅園慧的採訪視頻看了五遍的。太治癒了,會上癮。賽後採訪的套路,竟被一股「洪荒之力」一一拆解,一個字,酣爽如酒。可當朋友圈被一個詞反覆刷屏的時候,煩躁還是有點難控制,眼看著一個畫風清奇的辭彙變成濫哏,也是很醉。


酒是好酒,也不能貪杯哦。


一根鐵鏈



周末侃:「癮」去如抽絲


輕鬆熱鬧的奧運賽場新聞中間,一樁沉甸甸的案件讓我的心不由得一揪。


年輕的女教師毫無防備地迎面遭遇13歲少年,一礦泉水瓶的汽油潑過來,打火機點燃,大火瞬時包圍了年輕的身體。隔著文字都能觸碰到疼痛。少年和女教師沒有仇沒有怨,壓根素不相識,下此狠手,只因為覬覦女教師手裡的手機。


因為未滿14周歲,少年免於刑責、被放回家。他的父親無能為力,只能用一根鐵鏈把他拴在家裡。這根鐵鏈毫無徵兆地刺痛了我,它和女教師無端毀滅的青春一樣,都詔示著沉重的悲劇脈絡。


說到犯罪低齡化的問題,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想到降低刑責年齡限制、讓更多惡性犯罪得到刑法懲戒的辦法。可即便對此持贊成意見的專家,也強調社會問題不能全然推給法律。想想那條冰冷的鐵鏈,與其說它暗示了法律的無力,倒不如說是暴露了社會治理的虛弱:法律所不能及,只能拋給家庭,可要知道,誤入歧途的少年身後的家庭,往往是殘破無力、問題重重的。國家機器和個體家庭之間仿若真空,在社會層面能夠藉以預防和矯正犯罪的資源稀薄不堪,甚至無跡可尋。

不知道從哪天開始,少年惡性傷害行為的新聞出現的頻率開始變高。翻翻走上歧路的少年們的案例,他們中一些人表現出一種令人齒寒的麻木。「我們還沒有14歲,就算打死人了,也不用坐牢」,這是一個弒師少年對年少的同夥說的話,他們和被害老師同樣無冤無仇,只為劫財;「我未滿16歲,你拘我又拘不了」,一少年無證駕駛交通肇事後,面對民警的勸告不以為然。作惡的衝動如同一種癮,來如山倒,去卻如抽絲,不知從何戒治。


彷彿也不是「拿他們沒有辦法」。最新的消息是,那個潑汽油的少年有望入讀當地的工讀學校。對他這樣的少年而言,可以訴諸的社會矯正機構或許只有工讀學校和收容教養所,但它們常被批評為「小型監獄」,迷途少年在其中「交叉感染」,一直是不多餘的擔憂。更諷刺的是,那個要收他的學校尚在籌建,開學日期還不知道呢。


社會治理的斷層里,那根拴住少年的鐵鏈,寒光異樣刺眼。


戒斷反應



周末侃:「癮」去如抽絲


如你所知,我們所處的時代,詞語總是在被解構。比方講,「黑」早就不是單純的形容詞,在屏幕和鍵盤世界裡,彷彿動詞形態更常用。非要焚琴煮鶴給個解釋的話,作為動詞的「黑」同「抹黑」最大的區別是,它常常沒多少惡意,而調侃味十足。


不得不說,「黑」是現代都市人特別鍾愛的一種活動,因為它既能滿足評頭論足的小小虛榮心,又有歡樂解壓的功效。比方講,奧運來了,人們「黑」巴西就「黑」上癮了。什麼奧運村天花板都是洞啦,什麼吉祥物被擊斃啦,對了,這兩天比賽比得好好的,泳池的水突然變綠了。說起來都是挺慘的事兒,被「黑」一道吧,咋就聽著這麼歡樂呢?


說這屆奧運「魔性」,可能有誇大的成分,但這些匪夷所思的現象,搭配眼下巴西一團亂麻的政治經濟局勢,倒是毫不違和。這邊廂奧運比賽如火如荼,那邊廂,早就被強制停職的總統羅塞夫被逼到了牆角,參議院第二輪投票通過了對她的彈劾報告,鐵娘子離正式被罷黜也就一步之遙。政局動蕩,搶劫、暴力、失業這些社會問題更是陰魂不散。你知道奧運開幕式的導演說啥么?他說,希望開幕式能成為治療巴西頹靡不振的良藥。

這話聽著挺絕望的。開幕式頂多是興奮劑,哪兒能是良藥。遙想2009年,里約拿下奧運主辦城市的時候還意氣風發,這才幾年不見,怎就不見了當初的明媚鮮顏?


巴西的病,早在這個金磚之國的黃金年代就伏下隱疾。高度依賴資源出口換來的增長奇蹟,總讓人感覺像嗑藥,嗨是嗨,繁華過後,拖著一身疲軟和後遺症,日子好過不了。與粗放邏輯伴隨的,是製造業的怠惰以及貿易保護主義。所以世界經濟頹勢顯現後,自我生長和修復能力虛弱的經濟,就如戒斷反應一般衰退,本被繁榮景象掩蓋的政治社會固疾,便再也掖不住,走出低迷的過程,必然綿長又苦楚。


其實該感謝奧運,把一個對畸形發展路徑依賴上癮的社會放大了擺在世人面前。這真不是「黑」,這是一個沉重的警示。


「他們有病」



周末侃:「癮」去如抽絲



前些日子寫文章吐槽宅男,說他們拒絕深度、沉溺泡沫,某愛好二次元的讀者很不服,批評我對宅文化有偏見,並建議我去看看某少女偶像團體隊員的一段發言。看了發言視頻的我表示並沒有被說服,長得很甜的90後姑娘說了半天「夢想」,挺熟悉的飄渺味道。


不過她有句話倒是實在,說「宅男宅女」其實也都是普通人。空虛寂寞是一種病,但硬把寂寞的人都當成病人,似乎也不大健康。


不知道為什麼,很多年前引起爭議的「戒網專家」楊永信前幾天被「翻」了出來。舊聞重溫,仍覺驚奇。「電擊療法」治網癮,想像力實在有些魔幻。


在治療中心裡,孩子們被安排了一種整齊劃一的生活,規訓的核心,是要「服從」、「聽話」,以此幫助他們走上「正軌」。不服從怎麼辦?電擊。電擊與其說是治療,更像是懲罰。你看,治療本身彷彿被消解了,剩下的東西,讓人細思恐極。


魔幻的故事之所以能自洽,其邏輯支撐正是「他們有病」。可網癮是「病」么?我瞅著不是。倒是「不服從就電你」、以恐懼喚起「良知」的治療邏輯看起來病得不輕,不僅把沉溺虛擬世界的孩子們置於普通人的對立面,更將他們強行拽入了另一種烏托邦式的幻境。這究竟是「治病」,還是「致病」?癮去如抽絲,這麼個搞法,怕是治療後遺症比戒癮本身還費勁。


其實早在2009年,衛生部就因為安全性不確切叫停了電擊療法,楊永信的治療機構也改用了符合衛生部標準的低頻脈衝治療儀,但基本的治療模式並未變化。對病態的治療邏輯樂此不疲,何嘗不是另一種「癮」。這癮,怕是一紙禁令不能戒除的。


被癮症纏繞的身體和心靈,離健康很遠。裝嗨和狂歡過後,無邊的虛空和纏人的麻煩,一定會接踵而至。


戒癮很痛,也需要耐心和智慧,不是光靠洪荒之力就管用的。不過當斷還是得斷,貪著虛假繁榮,戀著路徑依賴,其結果只能是越陷越深,後患無窮。


(文/張靜雯)


微信號:Talkpark


商務合作及投稿郵箱:talkpark@ynet.com


聲明:文章如需轉載,請添加文章作者、文章出處、微信號等信息。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試論「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走近科學:為什麼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
將建築之美「抽絲剝離」後給你看!
抽絲剝繭:妊娠如何用藥?
【時裝周】當慾望與水果被「抽絲剝繭」 溫柔的LOEWE 2018春夏誰懂?
買書如山倒,賣書取抽絲
【純乾貨】從未見過如此疑難之證!看浙江名醫徐志瑛抽絲剝繭起沉痾
抽絲剝繭對寒武紀的發現
抽絲剝繭讀紅樓
最新減齡抽絲造型,準新娘看過來,誰還不是小仙女呢?
從未見過如此疑難之證!看浙江名醫徐志瑛抽絲剝繭起沉痾
碎片化閱讀讓我們越來越迷茫,紫檀知識剝繭抽絲——什麼是紫檀
當慾望與水果被「抽絲剝繭」 溫柔的LOEWE 2018春夏誰懂?
抽絲剝繭,在快要破案的時候,最後結果讓警察崩潰
淘寶開店對手的總是最好的,如何抽絲剝繭挖掘對手流量
新娘造型|浪漫風少女,抽絲丸子頭,別一枝粉色花,美好如詩
喬教授帶你頭腦風暴,抽絲剝繭,真相只有一個!∣真相揭曉狗頭偵探社008案
吊蘭這樣澆水,不僅抽絲長籃得快很、還能爆盆成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