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跟進」科研和「跟風」科研的差別

跟進」科研和「跟風」科研的差別


跟進」科研和「跟風」科研的差別



在「基因編輯工具箱,何不從新穎性、創造性和重要性來評判?」的博文中,金拓老師用了一個非常好的詞,叫「跟進」研究,而以前用的一個詞是「跟風」研究。關於最近的熱門討論,我自己不是親自做基因組修飾技術,我就不湊熱鬧來評價,也沒有資格。相信時間能夠說明一切。但倒是想說說「跟進」和「跟風」研究的差別。

如果不能做「原創」研究,就要做「跟進」研究,而不做「跟風」研究。 即使是「跟風」研究,也是有意義的,最近的熱門討論話題就是這樣。但對很多新手(我們都曾是)來說,或者轉換研究方向的人來說,先「跟風」,再「跟進」,再到「原創」,是大家做研究都要走的一條路。有些人過度得很快,有些很慢,有些一直「跟風」,而無法過度到「跟進」和 「原創」階段。


「跟風」研究,從字面上解,就是一陣學術風刮過去,主動被卷進去,跟著後面溜的。技術方面沒有什麼改進,科學方面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創新。「跟風」也有跟得早和跟得晚的差別。基本上都是重複已發表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證實某種技術是否具有普遍應用價值。可能會換個研究材料,採用自己的研究材料。對很多研究生來講,對剛剛轉換研究方向的科研人員來講,「跟風」研究是很必要的。一是可以驗證前人的研究是否可靠,方法是否可用於自己的研究。很多研究中都會用到某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學會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熟練進行「跟風」研究後才能做「跟進」研究。


「跟進」研究和「跟風」研究不一樣。「跟進」是指對前人的研究有透徹的理解,知道來龍去脈,知道還有什麼需要解決,但還沒有解決的問題,而且解決這些問題也不是那麼容易。通常「跟進」研究的課題都是一些比較大的、重要的、很難的課題,需要接力研究,在做的過程中,有小的,中等大的「原創」,雖然和最初「提出理論」無緣,但對最後問題的解決和產品的完善做出貢獻。對於大多數科研人員來說,基本都是「跟風」研究,做到比較好的20-30%是「跟進」研究。也只有「跟進」做到極致,才最有可能做「原創」研究,並成功,那是頂尖5-10%的人。


因此從「跟風」研究,到「跟進」研究,再到「原創」研究是一個科研人員成長為「科學家」的過程,也是解決「小」問題,到解決「中」問題,再到解決「大」問題的過程,或者說是應用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原創研究的差別。

做這三種研究的人都是對社會有價值的科研人員,他們的角色不同,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


來源:科學網


作者:程宗明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術智庫 的精彩文章:

撤稿聲明是體現科學自我糾正本質的基石
溫室效應會使地球溫度上升多高?
一篇優秀的生物學SCI論文的四大要素
零被引論文都是垃圾嗎?
向日葵為什麼隨著太陽轉動

TAG:學術智庫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科學院的科研進展與使者雷爾的講話
做科研的文科生
科技雜談:增強「科研敏感」
科研汪的感情、生活和科研,不幸躺槍了!
科研中的情商
4位大佬解讀:「醫療人工智慧、信息化、政策與科研」的新風向與新趨勢
從文科跨界天體物理,一位「做科研的文科生」跟你聊聊她眼中的科研與生活
陳宜瑜:科研儀器設備研製是我國科技研究的動力
中科院科研氣球攜儀器飛走 研究所稱無污染和爆炸危險
科研:認知行為治療在精神科的價值
適宜學術科研的「生肖龍」
給地球做透視的「科研瘋子」
「互聯網+科研」讓科研不再「孤單」
中國:快速發展的科研與大眾化的技術
集科研、植物種質保存、科普和生態旅遊為一體的中國最大植物園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等科研項目通過科技成果評價
動漫里的奇葩科學家,搞科研的都這麼不正常嘛?
從文科跨界天體物理,一位「做科研的文科生」跟你聊聊她眼中的科研與生活直播預告
學術汪必備的科研工具大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