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七月半中元節祭祖的意義和方法

七月半中元節祭祖的意義和方法

七月半中元節祭祖的意義和方法



一、緣起

孝是中華文化根,敬是中華文化本,千萬年來中華文化依此二字生生不息,源遠流長,海納百川,橫遍十方,豎窮三際,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有一法先之,唯此先於諸法,此乃自性使然。中元祭祖就是圓滿孝敬之道的體現,這一原系民間的祭祀節日,逐漸演變成集合傳統民俗、道教中元節、佛教盂蘭盆節,三為一體、三教一源的齋懺、祭祖、超薦儀式,通稱中元節。將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謝罪自身,拔度九祖,普度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儒、釋、道思想,融合得天衣無縫,成為了本是同根生,自性之流露,開花又結果的美好景象。現將所整理的佛教相關中元節淺顯資料報告於此,以饗有緣。


二、中元節的來歷和意義


(一)漢民族傳統的中元祭祖


《禮記·祭統》曰:「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經,莫重於祭。」古人把祭祀作為諸禮俗中的首重。《禮記·祭法》記錄:「夏後氏禘黃帝而郊鯀,祖顓頊(zhuān xū) 而宗禹。」指出早在夏朝對祖先的祭祀已經存在,古有四時祭祖:春礿、夏禘、秋嘗、冬烝,過時不祭,則失為人子之道也。七月十五祭祖有其特殊的時節含義,七月原是小秋,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請祖先品嘗新米,以示孝心。《弟子規》中,「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不僅是侍奉雙親於生前,身後更是持孝道不變,時時處處先祖宗、先父母,後子孫,知恩、報恩。

南北朝時期,顏之推所撰《顏氏家訓》享譽千秋,開後世家訓之先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理論的珍貴遺產。歷代學者推崇備至,視之為垂訓子孫以及家庭教育的典範,更納入《四庫全書》子部。這部家訓之祖中記載:「若報罔極之德、霜露之悲,有時齋供,及七月半盂蘭盆,望於汝也。」這段教誡顏氏子孫的家訓,更是真實、有力的體現出當時儒家習俗和佛教盂蘭盆會已經完美融合,深入民心。


(二)佛教盂蘭盆會:傳入中國,發展於中國,融入中國


盂蘭盆會源於《佛說盂蘭盆經》,盂蘭二字翻譯為解倒懸,是極苦的意思。這是一種比喻,是人死後墮落於三惡道中,如餓鬼道中的眾生,似被倒懸著一樣,極為痛苦。用盆器盛著各種百味美食,恭敬奉獻佛僧,承仗三寶不可思議福田之力,以解救先亡倒懸之痛苦。我國最早行盂蘭盆會,傳說是在梁武帝時代,據《佛祖統紀》卷三十七載:「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設盂蘭盆齋」。《釋氏六帖》也記載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諸寺。自此以後,蔚成風氣,歷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興盂蘭盆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


(三)三教一源的中元節


民間七月祭祖習俗,與道教中元節、佛教盂蘭盆會,皆以孝敬為根基,以供養、懺罪、普度為主題內容。三教一源,祖德流芳,中元普度,如今的中元節已成為儒釋道三為一體的華夏民族傳統節日。二〇一〇年五月十八日,在中國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中,香港特別行政區申報的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被列入民俗項目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中元祭祖,齋、懺、超薦的宗旨和方法


中元祭祖是儒釋道三種教育的完美結合,因此,若要圓滿此功德,必依據正確的教育宗旨和方法。


(一)中元祭祖之供齋法,重在心齋


自古以來,無論是傳統民俗、道教中元節、佛教盂蘭盆會,都離不開供齋,獻供儀式是祭祖的重要環節和內容。儒釋道三教的教學都注重實行,《顏氏家訓》就提出「學貴能行」,凈土法門更著重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動念。因此獻供儀式就如同後世子孫遵守佛訓、祖訓、家訓,然後拿出學習成果供養佛陀和先祖。供桌所擺放的物品只是一種象徵,若無潔身自好的品德,心得開明的見地,了脫生死的把握,當生成佛的信願,供齋就形同虛設,就違背了三教均注重實行、實修的教學理念。


以此功德獻供於諸佛菩薩、自恣僧眾,和一切龍天護法,先祖長夜之魂,惡道極苦之罪,方能得以解脫。一切眾生本為一體,我之罪根即先祖之罪根,先祖之罪根即我之罪根,我之罪根拔除,先祖之罪根即拔除;我一心歸命阿彌陀佛,我心即阿彌陀佛,極樂依正莊嚴即在我心中,我心懷先祖,先祖即在我自心極樂凈土中。七寶池蓮花盛開,莊嚴海會聖眾,均為我自心拔除罪根,清凈平等覺所變現。佛心、先祖心、我心,三心是一,一即真心。一心歸命,阿彌陀佛,唯此心齋之法,乃證真心之道。

(二)祭祖、念佛心不能歸一,在於生死心不切


凡是不能洗除心垢,沒有真誠心祭祖,實無功德可言,無功德則無供可獻。念佛者多,心能歸一者甚少,原因在哪?在於生死心不切。印祖在《文鈔》中有警示:「天災人禍,無有底極,實足為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之證。亦堪為信願念佛,往生西方之最切警策也。念佛心不歸一,由於生死心不切。若作將被水沖火燒,無所救援之想,及將死、將墮地獄之想,則心自歸一,無須另求妙法。故經中屢云:思地獄之苦,發菩提心。此大覺世尊最切要之開示,惜人不肯真實思想耳。」天下間最不願散去的宴席,非親情莫屬,大覺世尊最切要之開示,我等卻因還喘息於世間,而未能思地獄苦,未能生大警覺心,因此念佛心不能歸一。


感恩我至親長輩家親,以其死示現於我,引我快快念佛,同證永脫生死輪迴之大事,看似是我親友,真實為我蓮友。所以印祖言:「能真念佛,即為報恩」,無始劫以來一切家親眷屬、冤親債主,今於此中元法會一時俱來此處,乃百千萬劫難逢的化恩怨、染業為往生凈業的絕佳機會。當作報恩想,當作出離三界火宅想,當作西方蓮友救我於生死大劫想。老老實實真念阿彌陀佛,定蒙彌陀攝受,拿到往生保票。一子往生極樂,生生世世先祖、生生世世冤親同證極樂妙果,真實不虛矣。


(三)中元祭祖的懺悔法就是守住孝、慈的根本戒律

佛教盂蘭盆會,七月十五是解夏日,又是佛歡喜日,亦是眾僧自恣日。僧眾於此日結夏安居已畢,便在大會中任由眾人恣舉自己所犯之罪,並對著其他比丘作懺悔,叫做自恣,又名隨意,即可以任由他人隨意檢舉自己的罪過。當日一切僧眾,均精持律儀,身口意三業清凈,這時候設齋供僧,功德最為殊勝。佛教和道教於此特殊節日,均以嚴持戒律為懺悔改過。


四、總結


願以如上功德,迴向超拔先祖亡靈,迴向僧團和合、正法久住,迴向一切眾生盡此一生皆成阿彌陀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少林寺禪露雜誌 的精彩文章:

釋永信法師:發揮中國佛教優勢,傳播中國智慧
讀笑
破糾結最好的法門:專註於當下
生活中有時經常要應酬,怎樣能做到吃素呢?
以素食表達對生命的尊重

TAG:少林寺禪露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元節,祭祖人
七月十五祭祖專題(一):中元節
中元節 中國人的祭祖日
傣家六月祭祖公
祭祖大節|中元節的由來、禁忌、習俗
七月十五祭祖專題(三):遙祭祖先
明天就是四大鬼節其中的中元節,故需祭祖
《七子之歌》中七子有一子至今未歸,子孫年年清明節都來中國祭祖
慎終追遠,祭祖積福——中元祭祖方法淺談
中元祭祖系列之:使命
中元節來臨,為什麼要孝親祭祖?
七月十四祭祖燒紙天欲雨
中元節撫順赫舍里氏修譜祭祖
清明祭祖最好的方式
如今春節禮俗中最缺失的部分是祭祖
清明節完顏後裔祭祖祭文
韓國有八萬孔子後代,元朝開始遷到那裡,回中國祭祖很自豪
10句和清明節祭祖的有關的句子
村民在廟中祭祖,無意翻出一本族譜,原來先祖竟做了300年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