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需要菲爾普斯嗎?

中醫需要菲爾普斯嗎?

從目前的情況看,答案似乎是肯定的。當菲爾普斯帶著一身拔火罐留下的紅圈在奧運會亮相,當他在自己的宣傳片中展示和推廣拔火罐,在一些人看來,這不正是在奧運會這場世界大戲中,給古老中醫作了免費的廣告植入嗎?中醫「躺紅」,實在讓人暗喜甚至狂歡,正如段子手在朋友圈裡寫下的標題:《神秘的東方紅圈告訴你:老中醫才是奧運贏家……》,還有人還希望菲爾普斯身上的紅圈成為美國政府將中醫治療納入健保體系的契機……


在中國土生土長了幾千年的中醫,今天卻要靠一個洋人來站台,這事本身 「細思極恐」,但倒也不是什麼孤例。在當下中國人的生活中,很多「合法性」或「存在感」都來自西洋或東洋。不過,如果我們冷靜地加以思考,會發現中醫其實並不需要菲爾普斯。我這麼說的意思,不是中醫不用通過病人來證明自己。恰恰相反,中醫和任何醫學一樣,要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最可靠的證據就是療效,而不是什麼玄奧的理論或悠久的歷史。因此,如果說菲爾普斯對中醫有意義,那只是一個病人對醫學的意義,而世界上任何一個病人對醫學的價值都應是同等的。靠名人刷存在感,本身就是缺乏自信的一種表現。


回顧歷史,在中醫的發展道路上,一直不乏質疑之聲。比如,經學大師俞樾曾提出「廢醫論」,認為「有病不治,適得中醫」,但這還是針對一般意義上的「醫」,此處的「中醫」指的是中等療效的醫術。批評的矛頭直接對準中醫,主要是近代以後的事。當時,中醫遭到了西醫巨大的挑戰,尤其是1920年代之後,一方面在海外或國內受過代醫學教育的「中國西醫」群體力量壯大並介入社會,對中醫的批判更加系統而猛烈;一方面,民族主義思潮在國內逐漸強大並表面化,中醫被冠以「國醫」的頭銜,於是,一場曠日持久的中西醫之爭愈演愈烈,至今沒有完全平息。在這場論爭中,出現了許多意氣之詞,但多數人都在努力思考和回答一個問題:中醫的生存、發展、贏回社會信任,到底要靠什麼?他們提供的答案也五花八門,不乏熱衷於名人路線或上層路線者,比如,有人一直對胡適否認曾請中醫治病這事兒耿耿於懷,上窮碧落下黃泉地考據辨析,其實,當年的胡適對中醫的意義,和今天的菲爾普斯對中醫的意義差不太多,不過是一例病案罷了。

倒是醫學界之外的章太炎,早在八九十年前就提出了一些獨到的見解,至今讀來仍有啟發。他認為,中醫證明自己的當務之急,不在於構建什麼理論體系,而是彙集古今驗方和病案,加以深入研究,這樣才能找到中醫立世之「極」。也就是說,要打破「古方今病不相能」的觀念,在當下的醫療實踐中恢復古方的生命力,在治病救人上拿出真本事來。為此,他呼籲醫學界研究古今病名之對應關係,還發揮熟悉歷史和古文獻的專長,身體力行地進行古今度量衡對比研究,為研究古方的用藥劑量做準備。1927年,上海霍亂流行,患者甚眾,市民恐慌,章太炎根據古今治霍亂經驗,發表《勸中醫審霍亂之治》等文,呼籲中醫拿出手段,救民於哀號。章太炎的觀點是富有智慧的,他懸置了看似深刻的理論之爭,「謂中醫為哲學醫,又以五行為可行,前者近於辭遁,後者直令人笑耳也」把治病救人的醫學從迷濛的理論中解放出來,回歸本旨。這不但為中醫找到了一條可行的發展路徑,而且為中西醫學這兩種差異極大的體系的比較和互鑒找到了一個堅實的立腳點。


回到本文的題目吧,現在我們是不是可以作完整的回答了。如果說,中醫不需要菲爾普斯,那麼是因為只靠菲爾普斯,哪怕為此使出「洪荒之力」,也無法把中醫的實際地位抬高多少,套用一句俏皮話,對中醫,咱們還得不看廣告看療效。如果說,中醫需要菲爾普斯,那麼是因為菲爾普斯的中醫經驗,為中醫的驗方彙編又增高了一厘米,又因為菲爾普斯的巨大影響力,這一厘米看起來或許比其他的一厘米更高一些。


(責編:海聞)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脾胃虛弱百病生 辨證論治調五臟
甲亢能引起心臟病嗎?
義肢造福殘疾人的關鍵:讓義肢學會學習
六個生活習慣加重體內濕氣
「拔罐」走紅奧運 但也不能「任性」

TAG:海外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飛魚」菲爾普斯,你也「相中」老中醫啦?
菲爾普斯帶紅拔火罐 業界盼中醫納入美健保體系
菲爾普斯為中醫「帶鹽」?「拔罐印」成奧運泳池一景
中醫學者見諾貝爾獎獲得者 提出中醫諾貝爾獎
巴勒斯坦有了首家中醫診所
亞洲舞王尼古拉斯·趙四的病有救了!老中醫只用4味中藥
醫家之言·李恩:對待西醫和中醫,需要更新觀念
翁經科:西醫很好,為什麼我們還要研究中醫藥?
亞洲舞王尼古拉斯趙四的病有救了!老中醫常用4味中藥
大漫中醫-亞健康調理,為什麼要食療?
秦伯未:中醫治療西醫疾病的思路
中醫拔罐意外火了!菲爾普斯等奧運選手驚現拔罐淤痕!
中醫為什麼要有科學依據?
中醫艾灸養生 艾灸要謹記十大禁忌,艾灸為什麼要用陳艾?
桂派中醫大師韋立富:針灸治病有三個關鍵因素,你知道嗎?
管它中醫西醫?能治病的就是好醫!
施今墨治阿狄森病醫案解讀,非常寶貴的中醫經驗
中醫、中藥要如何復興呢?
好奇,中醫治療為什麼需要病人面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