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地理語言學成熟推動漢語方言地圖繪製 提供研究新視角

地理語言學成熟推動漢語方言地圖繪製 提供研究新視角

地理語言學成熟推動漢語方言地圖繪製 提供研究新視角



京腔京韻、吳儂軟語、川腔辣語、陝北秦腔……這些漢語方言豐富了我國的語言文化資源。近年來,大量漢語方言資源面臨瀕危,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對學界來說,針對中國語言及漢語方言資源的調查、記錄已迫在眉睫。酷暑之際,不少語言學工作者走村入戶,進行漢語方言的田野調查與記錄。最終,他們將以漢語方言地圖的形式,向人們展示地區方言的細緻面貌。

提供更直接的活語言證據


學界一般根據漢語方言的類型和分區,作七區和十區之分。然而,事實上,在大的分類之下,方言的分布和演變非常複雜,不同地區的方言特徵各有差異。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鄭偉告訴記者,方言地圖的繪製是在對某一地區語言特徵的詳細調查基礎上,全面、準確地對這些語言信息做到最大程度的保存。同時,語言特徵的地理分布往往反映了社群的文化信息,比如人群的遷移、地形的差異,等等。


「繪製一定區域的方言地圖,相當於對該區域進行一次語言國情調查,能夠細緻反映該地區方言的宏觀面貌和微觀狀況。」陝西師範大學教授邢向東以自己正在開展的西北地區漢語方言地圖繪製為例介紹,該項目力圖通過密集的布點和恰當的地圖條目,細微地反映方言差異、演變方式及其與人口遷移的關係,構成平面的方言史和人口流動史,為漢語史研究提供更加直接的活語言證據,使漢語發展歷史建構在更加堅實的基礎之上。


此外,方言地圖還能為語言理論研究提供新材料和新視角。邢向東說,「它可以在反映語言事實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展示演變過程的細節,為歸納和解釋語言演變規律提供直接證據,從而為語言接觸理論、語法化理論、語音學及音系學理論、社會語言學理論提供更加鮮活的語料和新的研究視角。」

地圖繪製不斷完善


系統的漢語方言調查,始於20世紀20年代老一輩語言學家趙元任的吳語調查。20世紀40年代,學者在湖北等地進行調查時,開始有意識地繪製方言地圖。1948年出版的《湖北方言調查報告》包含了64張方言地圖,為我國現代語言學意義上的漢語方言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礎。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聯合開展大規模、有計劃的方言地圖繪製活動,於1987年出版《中國語言地圖集》。2012年,張振興等學者完成了《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的繪製,包括綜合圖5幅,漢語方言圖36幅,少數民族語言、方言圖38幅。我國第一部系統的漢語方言特徵地圖集是2008年由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曹志耘主編完成的《漢語方言地圖集》。曹志耘帶領研究團隊在全國選擇調查點930個,繪製語音、辭彙、語法特徵地圖510幅,呈現出各類語言項目在不同地域分布的共同性和差異性。


方言地圖的繪製工作細緻而繁瑣。「一部系統的方言地圖集的繪製,要經過周密的前期準備和論證,艱苦的調查、分類、繪圖過程。」邢向東介紹說,其中選點、確定條目、田野調查、條目分析與分類等步驟都非常重要。在計算機技術普及之前,方言地圖的繪製都是手工進行。鄭偉告訴記者,老一輩學者往往先進行實地調查,然後手工描出地圖,標出行政單位,在此基礎上將不同方言的特徵加以歸類後,用不同的符號進行標示。


新技術與方法的運用大大推進了方言地圖的繪製工作。曹志耘對此深有感觸,「原始調查數據多達100多萬條,靠人工來處理這些數據是不可想像的。」在曹志耘主持的課題研究中,資料庫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一方面為方言材料的保存、修改、檢索、提取、比較、分析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另一方面也是電腦繪圖的基礎。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國家測繪局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全國地圖數據和ArcView9.1版繪圖軟體,建立了一個「漢語方言地理信息系統」,大大提高了地圖繪製的效率。

同時,邢向東提出,儘管繪製方言地圖集有了先進的現代技術支持,但技術無法取代人的作用,學者仍要繼承中國語言學和漢語方言學的優良傳統,要在田野調查上下功夫,老老實實進行調查、收集數據。


地理語言學成熟推動方言地圖繪製


近年來,中國地理語言學走向成熟,也將漢語方言地圖繪製工作推向了高潮。目前,山西、江西等省都在組織繪製方言地圖集,力圖在原有成果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方言研究。


鄭偉與其他幾位青年學者從2009年開始,對蘇南、浙北、上海地區的近50個吳語方言點的2000餘個單字音做了實地調查,同時採錄各個方言點的有聲數據。「之前的調查在記音規範方面不夠統一,而舊的調查材料並沒有相應的聲音文件,所以很難做進一步的實驗語音分析,我們的調查彌補了這些缺陷。」鄭偉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正努力繪製《北部吳語語音特徵地圖集》,旨在展示該地區方言的語音類型與語音變化特徵。


從國家到地方,各類項目基金為方言地圖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如國家社科基金連續兩年將分省區的漢語方言地圖集作為推薦選題。2015年,邢向東申請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西北地區漢語方言地圖集」,他介紹說,西北方言中,晉語、中原官話、蘭銀官話格局複雜,該地圖集的繪製,將為西北官話史的建構乃至整個官話方言史的研究,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還將在一定程度上為解開現代西北方言與唐宋西北方言的關係這一難題,提供新證據和新思路。據悉,由暨南大學漢語方言研究中心主任甘於恩主編的《廣東粵方言地圖集》也即將出版。這是國內第一部單省份單方言地圖集,調查地點達122個,包含430個條目。

受訪學者表示,漢語方言地圖的繪製工作剛剛起步,未來不僅有許多工作要做,原有的方法和技術也有待完善。曹志耘表示,他希望將此前完成的紙質版《漢語方言地圖集》電子化。鄭偉也提出,如果未來方言地圖的繪製能夠突破紙筆式的傳統,輔之以高技術標準的有聲資料採集和相應的多人次、不同性別與年齡層的特徵採集,將有望擺脫方言地圖本身的局限,最大程度地保存語言資源,此外,如何以地圖方式記錄多項特徵在同一語言的共現,如何將特徵採集的技術標準、特徵記錄的習慣、特徵表述的角度等問題進行統一,仍需要學界進一步探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清俐


報網導讀

《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6年8月19日學術資訊,重點文章推薦


學術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術匯 的精彩文章:

英國數學課堂引入中國教育,中國教育贏了?
別自詡是「工作狂」了,弄不好是精神病!
域外研究|美國大規模監禁為何主要針對城市非裔群體?
重磅:6位華人當選為2016年美國科學院院士!
從「班馬之聲」到「蕭蕭班馬鳴」

TAG:學術匯 |

您可能感興趣

阿爾法磁譜儀發布最新成果 推動人類對暗物質研究
容器技術幫助推動科學研究的重現性
黎勵文專訪:傳遞診療技術新理念 推動心衰一體化管理
以科技推動文明進化《戰爭與文明》圖書館詳解
推動幹細胞及神經科學發展 同濟大學腦與脊髓創新研究中心成立
推動我國世界史研究從知識型向研究型邁進
科幻如何推動中國科技創新
【熱點】推動中醫發展的科研基地在秀域正式成立
人類文明的推動要技術,更要科學
中文成紐西蘭人最想學的外語,貿易旅遊移民推動漢語熱
社會網研究推動社會學複雜性轉向
她棄理從文、痴迷於剪紙藝術,推動「非遺進課堂」融入常態化教學
方言該如何保護 專家呼籲社會各界積极參与推動語言資源保護
台當局推動「英語成為第二官方語言」是一場鬧劇
京津冀演藝聯盟在京成立 推動三地演藝一體化發展
淘夢打造「高精尖」硬科幻 意欲推動電影工業新模式
思科與微軟合作推動數據中心創新
量子物理推動機器學習
瞭然副刊│用文學的力量推動法治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