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深入了解宋:五大官窯

深入了解宋:五大官窯

巍巍中華,瓷海浩瀚。汝、定、官、哥、鈞五大名窯更是閃耀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發光。本篇文章從我國瓷器的歷史概況講起,說明五大名窯產生的歷史背景,在大致了解中國瓷史的基礎之上,分別從其性質、窯址和和瓷器鑒賞的胎、釉、器型、工藝、款識五大方面進行詳細介紹。


中國英文名字為「china」有瓷器之意,因此中國又有「瓷都」的美譽。瓷器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至今日中國人對生活用品中的碗、杯、盤、匙仍有較高的追求。這也是悠遠的中國文化成為未斷裂文化的最佳詮釋。而宋代五大名窯又是瓷器這一浩瀚星空中的閃耀群星之一。要想深層次的了解中國文化,領略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影響深遠,研究宋代五大名窯必不可少。


一、中國瓷器歷史概況

在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末,無釉、結點低的灰陶出現。後在瓷土中加入長石、石英石,於奴隸社會的夏初時期出現硬度較大的無釉原始素燒瓷。隨著私有制的出現陶器製作業從農業中分離,在商周進一步燒造成功青釉,硬度大、有玻璃質感但胎粒多雜質、釉色不穩定,稱為「原始青瓷」。春秋至西漢年間,王公貴族多好金銀與銅器,百姓熱衷竹器與陶器,整個社會對瓷器無旺盛需求,瓷器發展緩慢,到了西漢才出現早期青瓷。直至東漢晚期,終於成熟青瓷出現才有了後人的「大約在公元200年的東漢晚期,瓷器家族中的母親瓷—青瓷率先在浙江上虞一帶燒造成功,完成由陶到瓷的飛躍。」


瓷器燒造成功之後,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受分裂割據影響,青瓷分南北進一步發展。隋唐五代瓷器獲得較大發展。首先,南北青瓷融合發展,出現如浙江越窯、婺州窯;湖南嶽州窯;安徽壽州窯;江西洪州窯等當時著名瓷窯。其次,北方刑窯、定窯出現,「南青北白」形成,打破青瓷「一統天下」的局面,實現歷史性飛躍。再者,是唐三彩的出現也為唐瓷的發展增添一抹色彩。到了五代,「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的越窯秘色瓷出現。


宋代是瓷器的黃金髮展時期之一,名瓷名窯層出不窮。其中宋朝的五大名窯、八大瓷系可圈可點,尤其是五大名窯瓷器:雨過天青的汝瓷;類銀似雪的定瓷;古樸端莊的官瓷;化缺陷為奇美的哥瓷;和艷如朝霞的鈞瓷。此時的龍泉青瓷也讓人嘆為觀止,創燒出「梅子流酸泛青時」的梅子青釉、粉青釉極其珍貴。元代瓷器發展南盛北衰,「樞府瓷」(卵白瓷)出現;青花瓷發展迅速;釉里紅和青花釉里紅出現與發展,低溫顏色釉開始出現。


明青瓷器發展較快,尤其是清朝康雍乾時期到達瓷器燒造頂峰。明朝的僧帽胡,造型奇特;永樂甜白,瑩潤甜美;永宣青花,引人注目;成化五彩,光彩照人。清康雍乾時期,各類顏色釉瓷器品類繁多,器型多樣。如康熙時期「脫口、垂足、郎不流」的郎窯紅、「綠如春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的豇豆紅II、「青天柳絮」的灑藍。雍正時期粉彩燒造最為成功,墨彩於器表直接繪畫,儼然幅幅中國山水圖。乾隆時期更是追奇求新,名瓷百出。清末,瓷器開始衰敗。

民國時期的主淺絳彩,多佳人圖。新中國成立後的「七五零一」主席瓷在珠山八友III的設計下也極具收藏價值。


縱觀整個瓷器的發展史儼然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國歷史。


二、五大名窯詳析


「五大名窯」這一詞最先提出於明代《宣德鼎彝譜》的「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宮廷用瓷的六大名窯。因柴窯窯址至今未發現,傳世品又無法確認何為柴窯器而作罷。現在講得最多的還是五大名窯。下面為詳細內容:


(一):河南汝瓷

深入了解宋:五大官窯



宋朝五大名窯之一,前期為民窯北宋末年轉為官窯。窯址有臨汝縣和寶豐縣清涼寺兩處,前者生產民間用瓷後者專供宮廷使用。


其燒紙時間短,僅從宋哲宗到宋徽宗20年,傳世品極少,極為罕見。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道:「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御撿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同時期的葉真在《坦齋筆衡》中記載:「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燒青瓷,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汝瓷的珍貴在陸遊的《老學庵筆記》中也有體現:「古都時,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瓷。」可見汝瓷在當時就極富盛名,在《汝窯的發現》一書中詳列傳世汝器65件。其中台北故宮博物館23件,北京故宮博物館17件,上海博物館8件,天津藝術博物館1件,香港私人1件,英國大維德藝術基金會7件私人1件,美國3件,日本4件。物以稀為貴,汝瓷珍貴可見一斑。


汝瓷典型特點:香灰胎、釉色雨過天青、裹足支燒、芝麻釘、蟹爪紋、氣泡寥若晨星。具體如下:

1胎:汝器胎薄,瓷胎基本上下一致,口沿處也薄。


2釉:底足施釉,僅能從支釘斷裂處看胎骨;釉層為單層;釉中氣泡為中小泡,以中泡為主,釉泡大而稀疏、明朗如珠,因而有「汝器釉泡如晨星」之稱。釉色方面正色為天青色,最好的是釉色青中閃藍。這跟宋徽宗趙詰崇奉道教有關,道教以「靜為依歸」崇尚自然質樸的審美情趣,而青色的幽玄靜謐正合此種審美情趣。


3器型:汝瓷盤、洗居多,碗、碟、瓶較少,樽有一件。


4工藝:紋理方面,汝瓷典型特徵為極細紋片即「蟹爪紋」。據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論》形容:「汝窯器出北地,宋時燒者。淡青色,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土脈滋媚,薄亦是難得。」汝器另一個診斷特點「支釘支燒」。汝器支釘痕小如芝麻,色白而閃黃,呈不規則分布。這方面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箋》中寫道:「汝窯余常見之,其色卵白,汁水瑩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隱若蟹爪,底有芝麻細小支釘。」

5款識:有「奉華」和「蔡」兩款。奉華為南宋宮殿名,為宋高宗寵妃劉婉蓉所居。至於「蔡」款。宋朝能擁有汝瓷的蔡氏只有兩人,一人為宋徽宗宰相蔡京。一人為徽宗駙馬蔡京之子蔡絛,據傳徽宗曾七次至其府賜予世數珍寶,汝瓷既有可能在其中。不管究竟是誰均為朝堂上呼風喚雨之人。


(二):河北定窯

深入了解宋:五大官窯



宋五大名窯之一,屬民窯,以產白瓷聞名。窯址位於河南省曲陽縣澗磁村。唐代後期繼刑窯而代之,成為北方著名白瓷窯。宋成為五大名窯,元代終結。燒瓷歷史長達六七百年。


宋代定瓷典型特點:淚痕、刻劃印花紋飾、覆燒、芒口。


定瓷重工藝尤其是紋飾,輕胎和器型,所以在此不做過多說明。


1釉:以白釉為主,少量燒制醬釉和黑釉即文獻中的「紫定」和「黑定」,「綠定」有但也很少見。釉表有淚痕。即釉在高溫下流淌,降溫時停止流動而凝結在釉面的蠟淚痕狀釉漬釉點。滋潤瑩澤的米白色釉現蠟淚痕為典型定器特徵。


2工藝:第一:紋飾方面題材豐富。刻花裝飾者,紋飾線條粗獷有力;劃花裝飾著,線條纖細流暢;以印花裝飾者為多。印花紋飾構圖嚴謹,層理分明,密而不亂。題材內容豐富,有牡丹、蓮花、萱草等多種花卉;有鳳凰、孔雀、鴛鴦、鴨等多種禽鳥;龍則輔以雲紋或海水;此外嬰戲、水波游魚等也是不勝枚舉。第二:覆燒工藝堪稱一絕。即把傳統的燒盤碗單件匣缽仰置裝燒法改為覆燒法,創造「墊圈組合式」匣缽。外觀略同今天的炊具籠屜,一圈置一碗,層層堆疊。同一灶火,燒造瓷器增多,節約成本,產量大增。但也因覆燒,器口一般不施釉,以免粘連於墊圈之上,故這種瓷器被稱為芒口。


3款識:標有「官」「新官」者為佳


(三):河南官窯

深入了解宋:五大官窯



宋朝五大名窯之一,屬官窯。窯址分為北宋和南宋。北宋官窯又稱汴京官窯。最早見文獻記載於南宋顧文薦《負喧雜錄》:「宣政間京師置窯燒造,名曰官窯。」在今開封市,據探測在地表6米以下,因其地處黃河「地上河」段,地下水豐富,考察工作一直沒有新進展。南宋官窯窯址有兩處。分別為杭州鳳凰山的修內斯官窯和杭州烏龜山的郊壇下官窯。前者先於後者設立,專燒皇家用瓷,後者所燒瓷器用於祭祀,質量略次於前者。


官窯典型特點:紫口鐵足,聚沫攢珠


1胎:官瓷胎色為純灰色;胎厚,由上而下逐漸加厚;瓷胎厚重,為各窯口中同尺寸最重;底部胎釉均為醬色的保護釉。官釉起氣泡大中小全有,以大中泡為主,且每個釉層皆有,重疊交錯造成「聚沫攢珠」的美感。


2釉:官釉厚且多層,釉面平整無淌釉現象。口沿處有脫釉現象為「紫口」,底部也有脫釉現象為「鐵足」。


3器型:有碗、盤、碟、洗、瓶、爐、樽等樣式,但多為古樸莊重的仿古陳設瓷器。


4工藝:開片,與哥窯細長魚子紋不同,官窯的開片主要為大片紋。


(四):南宋哥窯

深入了解宋:五大官窯



宋五大名窯之一,屬民窯。窯址至今懸而未決。存世器物極少,均從明清宮廷中流出,習慣稱之為傳世官窯。上海博物館的官窯五足洗為陶瓷界公認的為數不多的精品之一。


哥窯典型特點:金絲鐵線、百級碎、開片


器型以瓶、爐、洗、盤、碗、罐最為常見。紋飾有網形紋、梅花紋、細碎紋、冰裂紋統稱百級碎。哥瓷釉面布滿龜裂的紋片,通常稱之為開片。這種由細小裂紋所形成的紋片,大小有別,裂紋顏色不一樣,大片紋呈現黑鐵色,小片紋呈現黃色故稱之為「金絲鐵線」又稱「鱔血」。明曹昭的《格古要論》中云:「哥窯紋取冰裂,鱔血為上,梅花片墨紋次之,細碎紋者,紋之下也。」


(五):河南鈞窯

深入了解宋:五大官窯



宋五大名窯之一,屬民窯。窯址以河南禹州市的禹縣為中心。以創燒絢麗多彩的紫紅色釉而馳名於世。其燒制歷史可追溯至唐代,下限則晚到元代。宋代窯址以劉家門窯和鈞台窯質量最好。前者屬於民窯,後者屬於官窯所燒瓷器專供皇家使用。鈞窯最大的歷史貢獻是發現銅紅釉,為元代景德鎮進一步創燒紅釉瓷器奠定堅實基礎。


鈞瓷典型特點:艷如朝霞、蚯蚓走泥紋。


1胎:胎質不甚精密,甚至略顯粗糙。胎體較厚。胎色多為灰色或紫褐色。


2釉:鈞瓷以瑰麗異常的鈞釉聞名天下,如「雨過天青火焰青,雞血茄紫蚯蚓紋」、「天青月白已難得,變色海棠紅更嬌」、「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雨過天青泛紅霞,夕陽紫翠忽成嵐。峽谷飛瀑菟絲縷,窯變奇景天外天。」


3器型:主產花盆、花托。據文獻記載宋徽宗聽信方士之言為了皇嗣繁衍造了一座「肯岳山」,山上花木繁多,鈞窯所產瓷器大部分都用在此山上。


4工藝:鈞窯重釉不重胎,亦不重紋飾,沒裝飾但「蚯蚓走泥紋」比較著名。


5款識:標有從一到十標記,象徵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


三、後記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影響深遠。任何一個領域都有其無窮的奧秘。在歷經漫長的史識儲備之後,就會明白沙漠玫瑰開放的樂趣。慢慢專研,細細品味,願人人都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桃花源


了解更多資訊請關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卓藝藝術品 的精彩文章:

撿的古錢幣-鑒定後賣上千萬 你信嗎?
盤點那些天價郵票
《吶喊》1.19億美元成交 創拍賣紀錄
昨晚這個中國人的畫賣了2.36億港元,其作品價格25年漲逾2000倍!
十大拍賣行:北京保瑞拍賣公司

TAG:卓藝藝術品 |

您可能感興趣

你了解大紅袍嗎?關於大紅袍的六大誤解
了解喝茶的九大誤區!
跟隨中醫一起了解:胃炎的八大疑團
最難了解的五大星座!
綠豆湯清熱解毒,六大禁忌要了解
《台灣導報》林文雄:讓台青年深入了解大陸釋放出的善意
深入了解品茶的藝術!
海賊王五大疑惑,你了解嗎?
一分鐘了解大明王朝
中國人必須了解的十大妖仙!
民國九年袁大頭,你了解嗎
深刻了解乾隆皇帝的最愛
中華瑰寶「壽山石」的博大精深,你了解多少?
關於亞馬遜的四大誤解,你了解多少?
海軍大將你真的了解嗎?新舊三大將全面剖析!
吃海參的五大禁忌你了解幾個
你所不了解的中國四大妖姬
三分鐘,深入了解航天食品
帶您了解鄭誠恭-—台灣盆景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