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智者大師傳歸故鄉傳法

智者大師傳歸故鄉傳法

智者大師為晉王授完菩薩戒,原本是想馬上離開的,奈何晉王一再挽留,不得已下,只能在揚州暫住時日。十一月底到揚州,至次年的夏安居前離開,算起來也住了小半年。這期間,他利用自己個人的影響力,保護了蔣州的奉誠寺、龍光寺、光宅寺等重要名剎免遭戰亂毀壞,同時也請楊廣充當廬山東林寺、峰頂寺的檀越。


他對晉王說:「江州匡山東林寺,是東晉雁門慧遠法師之所創,慧遠是彌天釋道安的高徒,道安是大和尚佛圖澄的弟子,三位大德的傳承,就像太樣、月亮和星星一樣,可以作為世間的明燈。他們都是佛法棟樑,是具有不可思議功德力的優秀人物。慧遠在東林寺同耶舍禪師同修頭陀行,德行及名望遠近傳布,聲高雲漢。此外還有莊嚴寺、峰頂寺,都是佛教名勝。我曾經在東林寺停留,在峰頂寺修行,這兩處的風景以及修道氛圍,真是妙不可言。但山下的伽藍與驛道相距太近,來來往往的人群把伽藍弄得十分混雜。我想請您做東林、頂兩寺的檀越,並請下令禁止官民在寺廟停泊。」楊廣當時就爽快的答應了。有了這一層保障,廬山的寺院就能安安穩穩的保留著,一代大師的苦心及護法心由此可以體會。

智者大師傳歸故鄉傳法


開皇十二年(592)結夏安居前,智者大師順舟而下,抵達廬山,在廬山經過一個夏安居。七月解夏,楊廣還特意派人探望,供養6件法衣及一百斛鹽、一百斛米。八月,大師前往南嶽山以報師恩。十月轉道潭州(治所在今湖南湘潭),大概是因為離的時間有點久了,在十一月十五日,大師收到晉王派人送來的一封信,內容說:「歲聿雲暮,寒氣殊重。禪悅經行,願常安樂。弟子順來,積勞成病。但睽覲稍久,唯用傾結。仰度所營功德,己當究竟。今遣左親信伏達奉迎。」意思是,年關近了,師父您出去的時間夠久,所做的功德也該圓滿了,我現在派親信接您回揚州!


大師沒有理會這封信,而是在十二月回到了故鄉荊州,他說,自己感念年歲已高,想報答生地恩。這是他出家後第一次回到家鄉,算算也有三十八年之久了。鄉鄰們聽說他回來,老老少少的都到道路上迎接。見到此番情景,他決定要努力在故鄉傳播佛法,以此回報故鄉的養育之恩,於是選定在當陽的玉泉山建立玉泉寺,以此作為基地,向廣大民眾傳播大乘禪法。


開皇十三年(593)二月,楊廣要入朝覲見,在抵達陝州的時候,遣使到荊州迎請智者,希望能在三月下旬相見。大師沒有應命,但在五月的時候,派弟子智遂到京都晉見楊廣,送上了「玉泉伽藍圖」,把他想在荊州建寺,以及當地的地形和設計方案告訴楊廣。同時,為了表示尊重,又將一件「萬春樹皮袈裟」作為禮物奉上。萬春樹皮袈裟據說是梁武帝時由外國進貢的,當時共有四件,但到隋朝時,只剩下唯一一件了。楊廣收到這個珍貴的禮物,是相當開心的。當然,他開心的並不是因為禮物的本身,而是它所涵蓋的意義。他說:「著如來衣,深荷慈獎」,也就是收到這件袈裟,那是大師對他的獎勵,是一種對他表示友好的表現,他與大師的關係,進一步拉近了。

智者大師傳歸故鄉傳法



前面也曾提到,江南一帶,以文治國,佛教對於民眾的影響力是相當大的。楊廣請智者為自己授戒,又一再表示留智者在身邊供養,以及,一遍遍地催促智者回到自己揚州的管轄地,說到底,很大程度上是有政治手段的。能收攏智者,於他來講,在南方的統治上是一大功績,甚至可以在他的父皇面前邀功。而智者從授戒提條件,一再的拒絕回揚州,都是一種委婉的拒絕。看後半部的傳記,他與楊廣的關係一直都是你追我躲的,相當微妙。以至於有學者說,在智者大師人生最後的八年,是他最為顛沛流離的八年。晉王與他,有時候看起來是種榮耀,但是對於當事人,是否真的舒心,只有他自己知道。


晉王收到禮物,如同智者親自來了一樣,高興地向他的父皇彙報他與大師的種種。作為回禮,他請求父皇能賜給智者修建玉泉寺的費用,並賜玉泉寺額。楊堅答應了他。


同年七月二十三日,楊堅敕給荊州玉泉寺額,敕書中說:「皇帝敬問修禪寺智顗禪師,省書具至,意孟秋餘熱,道體如何?熏修禪悅,有以怡慰,所須寺名額,今依來請,智邃師還,指宣往意。」在荊州建造玉皇寺,得到皇帝的批准了。智遂帶著這個消息,回到了荊州。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古寺美景:法喜講寺
牧牛隨筆:讀經
漢譯佛經梵漢對比分析語料庫
一僧一寺,邊緣的行者
中國發行《玄奘》特種郵票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智者大師傳佛隴遇故知
智者大師傳大師圓寂
智者大師傳智者的感應
智者大師傳關羽護玉泉
智者大師傳大師身後事
智者大師傳遺書之三
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
智者大師傳 第三十回 玉泉演妙法
智者大師傳下來的六妙門
智者大師傳全集連載
《智者大師傳》連載全集
智者大師傳再回天台山
智者大師傳遺書之一:與臨海鎮將解拔國
智者大師傳37:大師圓寂
天台祖師智者大師
智者大師傳遺書之二:發願遺疏
智者大師傳四個條件
智者大師傳第三十八回:智者的功德
智者大師小故事-為楊廣授菩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