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解讀:劉備「聯孫拒曹」為何是有始無終的大悲劇

歷史解讀:劉備「聯孫拒曹」為何是有始無終的大悲劇

赤壁之戰後,孫權把他的妹妹即孫夫人嫁給了劉備,用來鞏固同盟關係。



歷史解讀:劉備「聯孫拒曹」為何是有始無終的大悲劇


根據《漢晉春秋》,她的本名很有可能為孫仁獻。小說《三國演義》中名曰孫仁,京劇折子戲《龍鳳呈祥》名曰孫尚香。


為什麼孫權把妹妹嫁給了劉備,而劉備卻不心存感激,反而後來鬧翻了呢?以下我們一一道來:



歷史解讀:劉備「聯孫拒曹」為何是有始無終的大悲劇



劉備屯兵新野時,考慮到手下缺少為之出謀獻策之智囊,希望把徐庶招納帳下,徐庶推薦了諸葛亮。劉備至南陽隆中拜訪,第三次才相晤。諸葛亮對當時形勢作了全面分析,並提出應對計謀,劉備聽了,心悅誠服,從此就重用諸葛亮。用劉備自己的話來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可見其親密之程度,已須臾不可分離矣。


諸葛亮之主要論點,《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頗詳。後世文史論著把這次談話內容單列成篇,題為《隆中對》。共兩個部分,彼此之間有密切聯繫。一為「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簡言之,就是只能聯孫。一為「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簡言之,不僅聯孫可以拒曹,而且可以滅曹。


因為都是對未來局勢的預料,這一戰略有幾處相當含糊:「若跨有荊、益」,未能明確用何種方式「跨有」,亦即「佔有」。似乎諸葛亮也有一旦佔有「荊、益」,即不鬆手之意。再說,對孫權,「可以為援而不可圖」在先,「外結好孫權」在後,一再強調了「聯孫」。但是隨後就認為「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再沒有提到如何解決孫權的存在問題。可以看出,諸葛亮雖然如此強調「聯孫」,實際上對孫權仍舊有一定程度的藐視。



歷史解讀:劉備「聯孫拒曹」為何是有始無終的大悲劇


主張「聯孫拒曹」的諸葛亮尚且在一定程度上藐視孫權,劉備、關羽等人藐視孫權的程度則有過之無不及。所以發生這種情況,自有其原因,孫權自知既無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有利條件,又無劉備「中山靖王之後」的政治資本,於是採取低姿態以自保,有時不惜委曲求全。正因為孫權確實沒有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劉備、關羽諸人由此放鬆了對孫權的提防。


當然,劉備的「聯孫拒曹」有過良好的開端。那是劉備被曹操的大軍追迫得十分狼狽時,到了夏口。「遣諸葛亮自結與孫權」。孫權也感到為難,張昭等人力主迎曹操,較年輕將領認為迎曹操無異自取滅亡,主張堅決抵抗。於是孫權「與先主并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劉備與孫權「水陸並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這就是以少勝多,從而確立了三國鼎立的基礎的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劉備、孫權都是受益者,但是無論從人力物力或其他方面的條件來說主要是依靠孫權的實力,劉備所作的貢獻微乎其微,起不了決定性的作用。而魯肅諸人也從大局出發,主張與劉備保持良好關係,所以孫權開始向劉備大幅度傾斜。


劉備原無安身立命之地,赤壁戰後,孫權以周瑜為南郡太守,此時劉備就從周瑜所轄南郡屬下獲得了用以安頓將領家屬與軍旅的一大片土地。《江表傳》說得最具體:周瑜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給備,備別立營於油江口,改名公安。


歷史解讀:劉備「聯孫拒曹」為何是有始無終的大悲劇



劉備覺得地盤仍舊嫌局促,於是「〔復〕從權借荊州數郡」。是否劉備從孫權處借得?是個疑問。因為《三國志·諸葛亮傳》說:「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似乎劉備攻佔「數郡」之後,孫權默認這些地方屬於劉備勢力範圍而已。《關羽傳》也說:「先主收江南諸郡」,如出一轍。那麼又何以此事被說成是借荊州呢?仍舊可以從「(復)從權借荊州數郡」找到根據,「零陵、桂陽、長沙三郡」都屬於荊州是毫無疑義的了。


劉備讓諸葛亮去「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可見劉備、諸葛亮對這三郡的重視程度,後來一直拖延、推諉,不肯歸還給孫權,原因在此。

應該說陳壽所著《三國志》,就史膽、史識而言,不愧為佳作,而在地名使用上仍欠統一,不夠規範。《吳主傳》又有「遂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之說,此荊州又不包括長沙、桂陽了。


無論在地名上有何混亂之處,有一點是明確的,劉備、諸葛亮決心把已取得的諸郡作為進攻益州的根據地,所以用全力經營,非萬不得已決不歸還。


事態發展到這一步,本來已告一段落,就孫權而言,可以說對劉備已仁至義盡,不僅主動騰出油江口(公安)給劉備,劉備再要求佔有長沙等三郡,也滿足了劉備。此時彼此之間應該親密無間,十分和諧地相處了。不知出於何種考慮,孫權居然又進一步對劉備「進妹固好」。「固好」者,要把雙方親密無間的形勢保持下去也。



歷史解讀:劉備「聯孫拒曹」為何是有始無終的大悲劇




應該如何對待劉備、關羽?孫權可謂煞費苦心,兩次派遣友好使者都是通過深思熟慮而決定的人選,都選中了頗有資歷的諸葛瑾,此人正是劉備陣營中第二位人物,亦即堅決主張「聯孫拒曹」的諸葛亮的兄長。按理說,諸葛瑾乃是最佳人選,他的出使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但事實並非如此,是否諸葛亮已改變他原定的戰略呢?


正因為劉備的入川,既有一批得力的文臣武將,對方劉璋也是漢室宗親,劉備既是中山靖王之後,佔了一定便宜,總的來說,比較順利,但劉備對諸葛亮的依賴因此也逐步遞減。《諸葛亮傳》中有巨大空白,一開始與關羽共守荊州,後即隨劉備西征,僅說平定成都之後,「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如此而已。對魏之曹操、吳之孫權有何交涉?有何戰事?有何聯繫?均未涉及。被作為一名大管家使用矣!


劉備自信過甚,關羽水淹曹操七軍,「威震華夏」,劉備很可能認為無論「拒曹」或「滅曹」均無「聯孫」之必要,憑自身實力即能辦到。因此,當初他之有諸葛亮「如魚得水」之感覺亦已不復存在,即使諸葛亮再次強調「聯孫拒曹」,劉備亦當作耳邊風矣!



歷史解讀:劉備「聯孫拒曹」為何是有始無終的大悲劇



《魏略》:始,國家以蜀中惟有劉備,備既死,數歲寂然無聲,是以略無備預,而卒聞亮出,朝野恐懼,隴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時應亮。


此乃諸葛亮曾被劉備冷處理多年之鐵證,當然「聯孫拒曹」的戰略同時也被冷處理多年,並進一步演變為與孫權不共戴天之局面。諸葛亮是否曾竭力勸阻劉備東征?固無明確記載,但《法正傳》載明:先主既即尊號,將東征孫權,以復關羽之恥,群臣多諫,一不從。章武二年(222),大軍敗績,還住白帝。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諸葛亮為群臣之首,又一向主張「聯孫拒曹」,斷乎不可能袖手旁觀,應該一再進行諫勸才符合他的立場、品德。可見在劉備稱王、稱帝前後,諸葛亮對劉備的發言權已經遠不及從劉璋手下投奔來的法正矣!


種種跡象表明諸葛亮始終堅持「聯孫拒曹」戰略,對於荊州問題,固然亦未明確表態,希望同時擁有益州、荊州,已有蛛絲馬跡可尋,然如果荊州問題解決不妥,無法「聯孫」時,諸葛亮仍將忍痛作出讓步而保持「聯孫」局面。曹操進駐漢中時,劉備歸還荊州予孫權,主要為形勢所迫,亦不能排除諸葛亮起了一定作用。



歷史解讀:劉備「聯孫拒曹」為何是有始無終的大悲劇



劉備病危,在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恢復了對諸葛亮的信任,也可能反映出他內心對於「聯孫拒曹」的重新認識,感到未能認真執行而遭致慘敗的悔恨。給後主劉禪的詔書謂:「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更是他本人晚年未能遵循諸葛亮「聯孫拒曹」戰略的沉痛檢討所產生的結果。


因此,劉禪即位,諸葛亮「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為與國」。陳壽編著《三國志》,為諸葛亮寫了相當詳盡的傳記。為諸葛亮編輯了文集,並為此事向朝廷上了奏章。再次強調了諸葛亮輔助劉禪,取得之顯著政績,主要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


但是,就劉備本人而言,他的「聯孫拒曹」依舊是有始無終的大悲劇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歷史 的精彩文章:

漢武帝的主要功績包括哪些方面
漢武帝歷史上傳奇功績 漢武帝推行哪些政策
揭漢光武帝劉秀摯愛的陰麗華和愛將馮異發生關係了嗎?
唐朝秘史:亂倫嚴重為何還能成就盛世唐朝?
曹操征伐荊州時為何被嚇退兵

TAG:知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楊冪說喜歡劉愷威是因為父親,為何會喜歡他,我們來解讀
解讀《軍師聯盟》:曹操那麼討厭曹丕,為何傳位於他?
追劇|盼天盼地終於把鄧倫盼來了,聽聽王子文怎麼解讀曲趙愛情線
歷史人物解讀:大將軍韓信為何非死不可?
解讀:劉邦是否非殺韓信不可
西施和吳王以及范蠭的關係解讀,誰是第三者?
歷史解讀:一代梟雄曹操終身不稱帝的真相
若騎士被橫掃,問詹皇的歷史地位有何影響?楊毅的解讀亮了!
精彩解讀:葛根黃芩黃連湯並非表裡同治!
老梁解讀楊貴妃歷史上必死在馬嵬坡無疑!
如何解讀張智霖的婚姻愛情觀
「頑主」的「傷心」之處—王朔小說再解讀
姨太問答:當紅女藝人大方公開戀情,結果沒想到最終被媒體惡意解讀給拆散了!宋茜綜藝資源?李沁受關注?袁姍姍被排擠?
解讀丨「屈己」里的大智慧
解讀 | 沒刀沒槍的陳勝吳廣為什麼能夠在大澤鄉起義成功?
劉備與孫尚香到底是什麼關係?我們為你來解讀
宋江臨死前,為何要毒死李逵?曾國藩犀利解讀,卻招致網友狂噴
解讀!宋江和閻惜婆的愛恨情仇!
解讀五子良將張郃死亡之謎,不是死於諸葛亮,而是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