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向你們展示一下真正的原初洪荒吧!

向你們展示一下真正的原初洪荒吧!

都好幾天過去了,想必你們對洪荒之力這個詞都已經看得煩死了。


但是作為一個學地質的人,看過這些所謂的洪荒之後,我表示非常不開心:


這哪裡洪荒了啦!

是,楊萬里寫過 " 洪荒之世,人與禽之未別 ",但楊萬里那時代又沒有地史學。以我們今天的認識,這 " 人禽未別 ",滿打滿算也就五百萬年吧?地球的歷史可是有將近一千個五百萬年呢,區區千分之一,哪裡當得起 "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 的那個洪荒。


一路往前推,倒也能找到不少史前的自然偉力。有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有希克蘇魯伯隕擊,有西伯利亞大溢流 …… 但這些終究還是不過癮。要找真正的洪荒,怎麼說也得回到 46 億年前,回到太陽系和地球的原點——那裡有真正的開天闢地,那裡有真正的清濁分離。


清濁辟離,天地初開


太陽系和地球的形成過程,可謂是一個字面意義的開闢,它一級一級地開,它一級一級地辟。

太陽系的前身是一坨星雲。長什麼樣兒呢?抬頭看看今天的鷹狀星雲(M16, Eagle Nebula)或者獵戶座大星雲(M42, Orion Nebula)就知道了。稀薄的氣體,瀰漫在漆黑一片的深空背景中。電離的氫分子雲發出微弱的光暈,暗雲氣與之相互交融。飄忽蕩漾、氤氳迷離,著實是混沌一詞最佳的寫照。

向你們展示一下真正的原初洪荒吧!



M16 鷹狀星雲。圖片來源:astronomy.com


在 46 億年前的某個時刻,這片波瀾不驚的星雲遭受了衝擊波的洗禮,衝擊波的源頭可能是臨近的超新星爆炸之類的衝擊。在波動的推搡下,雲氣里的物質開始翻騰、壓縮。顯然,這種光年級的壓縮可不是我們平時氣筒活塞的抽吸。它讓星雲中形成物質的超密集區,最終誘發引力坍縮。星雲中所有的物質都朝著坍縮的核心流去,最後的結局,核聚變的光輝便點燃在巨大的質心裡。此處有了光、有了熱、太陽誕生了。這個叫太陽的火球集中了原始星雲里近乎全部的質量和角動量,只有一些非常零星的邊角廢料免於吞噬。廢料們在龐大角動量的帶動下旋轉得又扁又薄,慢慢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說的原行星盤。

這樣的事件,都是千百萬年級別的長鏡頭。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在此處不妨創造一個虛擬的時間單位—— " 事件日 "。我們把開天闢地過程中每個大事件的完成稱之為一個 " 事件日 "。它們相互之間可長可短,但主要為了梳理清楚。


太陽的誕生顯然篩出了第一級。混沌的星雲不見了,取而代之,宇宙中多了個恆星、多了個圍著恆星旋轉的塵埃盤。世界有了光、也有了熱,至此,是為第一 " 日 "。


要知道,原行星盤本身也是混沌的。裡面有殘留的氫氣、有各種輕元素的氫化物(比如 H2O、NH3、CH4、H2S)等 …… 另外,原始太陽星雲本身是上一代恆星爆炸的遺迹,裡面混有比例可觀的重元素比如 Si、Al、Fe 等,這些重元素以硅酸鹽或者氧化物的形式結合在一起,形成固態碎屑,一起漂浮在鴻蒙一片的原行星盤中。


太陽不僅發光發熱,它也發風(風是太陽風的風)。在這些因素麵前,原行星盤自然免不了被篩的命運。所有上述物質里,輕的弱的易蒸發的,統統被太陽的溫場氣化,然後被太陽風吹到外側;重的穩的沸點高的,融不化也吹不走,就留在相對近些的地方。由此一來,混沌的原行星盤就被篩成截然分明的兩個帶域:外側冰塵帶,內側岩屑帶,至此,是為第二 " 日 "。


無論是冰塵帶和岩屑帶里,都漫布著成分不同的小塵埃。塵埃們到處飄蕩,頻繁摩擦,慢慢吸附,逐漸增大。它們聚合成星子(Planetesimal),星子之間再融合,滾雪球似的變圓、變重 ……. 不知經過多長時間,塵埃 " 帶 " 消失了,取而代之,無數原行星(Protoplanet)出現在了盤子里。至此,太陽系完成了從塵埃到原行星的聚合,是為第三 " 日 "。

原行星的數量並不少。它們的軌道複雜交錯,難免要碰撞、衝擊,並進一步融合成更大的傢伙。在這個過程中,原行星的數量開始逐漸從增長轉為消耗,到最後形成幾家獨大的局面。這裡面最大的某些個體,甚至有了吸積最輕最稀薄的物質——氫的能力(要是給它們足夠的氫原料,說不定還要和太陽分庭抗禮呢,沒錯就是說你呢木星)。這些 " 宇宙吸塵器 " 瘋狂地掃蕩著周遭瀰漫的雜質,把它們統統包裹到自身的外側,構築成偉岸的身軀。至此,我們有了金地水火、有了木土海天——行星雛形的誕生,是為開天闢地的第四 " 日 "。


不過呢,此時把它們稱為真正的行星可能還不太合適。為啥?按照現有定義,行星的軌道上是不允許有雜物的(參見不願透露姓名的冥 X 星)。原行星殘餘分子還沒有消滅乾淨,它們和八大行星的軌道是重合的。只要給它們時間,它們總會跑到一起,這叫 " 有趣的星球終會相撞 "。別的不說,就說地球,便在某一刻跟一個叫忒伊亞(Theia)的傢伙撞了一下腰。腰飛了出去,形成個叫月亮的東西。據說金星那邊也挨撞了,撞得金星上的太陽從此得從西邊出來。慢慢地,原行星一個不剩了,八大行星奠立了生存地位並延續至今。軌道清空與大撞擊(Giant Impact),構成所謂開天闢地的第五 " 日 "。

向你們展示一下真正的原初洪荒吧!


地球與忒伊亞碰撞的想像圖,Dana Berry 所作。圖片來源:ROBIN CANUP, SWRI


從星雲到恆星,從星盤到塵埃帶,從塵埃帶到原行星和行星 …. 一層層篩下來,太空里已經被辟得差不多,太陽繫結構跟今日已經沒有質的差別了。接下來呢,就該各家 " 自掃門前雪 " 了。地球好歹也是一個引力中心。沿著地球徑向,物質們還要沿著比重繼續篩。它篩出沉甸甸的地核、篩出汩汩對流的地幔;篩出表面的原始地殼;岩漿里的氣體揮發出來,又形成原初大氣層。至此,地球從一團雜亂的岩漿球,逐漸變成級別分明的圈層結構,這便是第六 " 日 ",所謂的行星分異(planetary differentiation)。


把所有這些 " 事件日 " 合并成一個真正的時間單元,再起個配得上它的名字,便有了地球歷史的第一章,冥古宙(The Hadean Eon)。整個冥古宙時期,說多不多,太陽系其實就只幹了一件事:開天闢地,鴻荒乖離。


可是冥古宙並沒有就此結束。在最後的第七 " 日 " 里,我會帶你們看一下真正有意思的東西——那是冥古宙最後的事件,也是太古宙到來的晨曦。


雖然洪荒之力里的 " 洪 " 並不是洪水的意思,可太初紀元里還真的有一場字面意義的故事。


——創世第七 " 日 ",是為太初大洪水。


太初大洪水


普世的豪雨自天而降,它沖刷著地表的一切、吞沒著地表的一切。這是創生之水,孕育之水。它的發生,就此為地球帶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圈層,這圈層一經誕生便維持至今。今天的它,有一個特別親切的稱呼——海洋。


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地球水體的絕大部分都是天外來客。這次事件叫做後期重轟炸(Late heavy bombardment),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也提到過不少次。沒有這次事件,地球跟水將沒有半點緣分。君在柯伊伯,我在宜居帶,日日思君不見君,交集大約等於 0。


後期重轟炸想像圖。圖片來源:AFP/Getty Image


可能是由於巨行星之間的軌道諧振吧,又或者它們在調整自身軌道 …?Anyway,在冥古宙末期,外側那幾個大巨頭(木星、土星 …)確實是調皮了。它們操作引力和角動量,把大量柯伊伯帶的小天體(碳質球粒隕石或者彗星)甩到了太陽系內帶。這些小天體是冰塵帶產物,含有大量水分,它們不分由說地射到地球上,乾燥的地球便濕潤了。


你可能會問:水分子進來之後還會繼續被太陽篩回冰塵帶嗎?這次不會了。此時是 " 後期 ",離行星聚合的時代已經過了幾億年,地球早已有了成熟的引力場和磁場。有這倆東西罩著,還用怕區區太陽風嗎?。


" 後期 " 的另一個潛台詞是,此時地球的原始地殼已經初步形成了。只不過呢,在漫天小隕星的轟炸下,它又重新被砸個稀巴爛。隕擊事件本身就為地球輸入了巨量的動能。隕星融於地球後,便轉化成內能。地球表面重新熱了起來,岩漿海回來了,回到了開天闢地之時的狀態。


在地表岩漿海的烘烤下,這些移民地球的水體,發現自己根本沒法在地表呆下去——整個地表都是超過 1200 度的岩漿啊。誰家的水接觸到 1200 度的岩漿還不氣化呢?於是,小隕星們輸入的水分就紛紛擠在大氣層里。星球級的閃電轟鳴在天,亘古的岩漿之海咆哮在地。如果真要找個場景,在觀感層面上描述一把 " 天地混沌 " 的話,我覺得這個場景才是最適合的。

向你們展示一下真正的原初洪荒吧!



然而,岩漿海終歸會慢慢冷卻,新生的地表還是凝固了。大地固化為古老黝黑的玄武岩,雲中的水汽紛紛而降。按照今日海洋的體積反推回去,當時的大氣層中可能蘊含著四大洋的體量呢。它們在全球普降的洪水中落下了,氣歸氣、海歸海,位於地表的兩大圈層——大氣和海洋,就在這亘古的豪雨中,分出了清濁。


我已經用上了洪荒之力!


已經了解了 " 洪荒 " 是什麼,可是 " 之力 " 呢?是說每一幕創世大事件所蘊含的威能嗎。是,但也不是。因為所有表現出來的東西都不是本質。它們只是結果,只是地球在背後簡潔的物理機製作用下,所表現出來的運動狀態而已。


力是什麼?力是原因、是本質、是之所以會形成這一切的前提


歸根結底,世界上只有四種力。引力、弱力、強力、電磁。開闢洪荒的過程,是四大原力聚合涌動的過程。正是這四重力量的合作,才最終造就了洪荒世界的每一份傳奇。


——沒有引力,星雲的質心不能坍縮、地球的圈層也不能分異。天地初開的恢弘,不過是南柯一夢的泡影。


——沒有強力,質子和中子便不能結合,宇宙不會有除氫之外的元素,核聚變也成為無稽之談。太陽、天狼星、參宿四 … 所有的恆星將不復存在,宇宙不過是一團強子的霧靄。


——沒有電磁力,化學反應就不會發生。絕大部分宏觀層面上的機械力統統不能激活。原行星盤裡的小塵埃碰撞時將不會帶電,元素之間也不會有氧化還原。行星再也不會誕生,無論你是朱庇特還是塞坦。


——沒有弱力,地核這個裂變爐便不會釋放出足夠的地熱。地球將早早冷卻,失去她的磁場,失去她的軟流圈、失去她引以為傲的板塊漂移,最後變成和月球一樣的死星。沒有了活躍的內動力,生命絕對不可能登上歷史舞台。


所以吶,開天闢地的浩然,其實是無數單調卻不懈的積累;每一份洪荒之力的背後,其實都閃爍著整個宇宙的根源。


無論是運動場還是行星盤,力都是創造與改變的代名詞。願洪荒之力與每一個人同在。


題圖為 M42 獵戶座大星雲,來源:Astronomy Mag


(編輯:Ent)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網 的精彩文章:

起底「海燕窩」,槽點滿身的營銷忽悠
和自家寵物親密合影,也有錯?你的無心之舉,沒準就坑了人
運動員不怕疼……嗎?
這種乳酪7000多塊一公斤,確定不是來搶錢的?
世界上最辣的「魔鬼椒」,吃一口是什麼感覺?

TAG:果殼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讓你們見識一下大摩羯的洪荒之力
啞巴說話了!解決黃褐斑,這才是真正的洪荒之力
如果你想要了解洪荒時代的地球,那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
薦書 如果你想了解洪荒時代的地球,那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
使出洪荒之力!宮崎駿教你如何堅守一份純真的愛情。
啊?你還沒有一串野生小核桃?你的洪荒之力用在哪了?
道友們,給你們揭秘洪荒之力的起源
肉肉們使出洪荒之力,開始給我「顏色」看了
謝謝未曾謀面的你,用盡洪荒之力鼓勵我堅持下去!
开心一刻|感受一下「最强乒乓球帝国」的「洪荒之力」!
「洪荒少女」已經離我們遠去,成熟的傅園慧卻更讓我們著迷!
這才是洪荒之力!看看鯊魚震碎籃筐的畫面
治療師們,你真的使出洪荒之力了嗎?
你很愛孩子,孩子卻不是那麼愛你?快用上洪荒之力吧
洪荒之力?鹿晗蠟像被親掉一層皮,誰幹的?
產後的我用盡洪荒之力,終於成為辣媽一枚啦!
女星生產戲,林心如真疼,范冰冰洪荒之力出來了,最逼真的還是她
帶病第3金!傅園慧再出洪荒神句!冒著必死的信念!賽後觸目驚心
里約奧運會上,你只知道「洪荒少女」,你不一定知道「洪荒大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