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地球到底會變得有多熱

地球到底會變得有多熱

一個有意思的推測是,人類社會將有可能成為一個以素食為主的世界。

地球到底會變得有多熱


全球氣溫上升1℃,不少林蔭、田野就會變成乾枯的荒漠;增加2℃,眾多珊瑚礁就可能消失;升溫3℃,夏季時北極圈將失去積雪,亞馬遜雨林會逐漸枯萎;提高4℃,威尼斯等沿海城市將被完全淹沒……


立秋已過,晴熱高溫勢頭卻依然未減。氣象研究顯示,地球正在發生以變暖為主要特徵的顯著變化。1906年至2005年間,全球地表氣溫平均上升0.74℃,其變化幅度已超出自然變動的範圍。如果不積極採取全球性行動,到本世紀末,我們將生活在一個熱浪滾滾、氣候多變的「可怕世界」。


地球到底會變得有多熱?這些災害性後果,真得會發生嗎?對中國而言,各種綠色、低碳減排方案中,哪種措施最為可行?


「2100年至少升溫4℃」

英國《自然》雜誌曾刊文稱,到2100年,地球可能至少升溫4℃。對人類來說,2℃是地球升溫的「警戒線」,4℃則會是「災難性的」。


世界銀行更是連續3年發布專題報告,提出控制全球氣溫升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最新一份名為《降低熱度:直面氣候新常態》的報告中,編撰方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直言: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到本世紀中葉,地球大氣系統溫度將比工業化前高出約1.5℃,酷熱等氣候變化影響可能難以避免。


從歷史數據來看,地球溫度並不是簡單地呈直線上升,而是處在若干年上升、若干年平穩或下降的波動中,但總體看是上升的。約5500萬年前,地球經歷了一次最快的溫度上升。那段時期,地球兩極海面的平均溫度高達10℃,而今天那裡的平均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下。10℃的「高溫」使得當時地球兩極沒有冰,甚至生長著標誌性熱帶植物———棕櫚樹。


之所以會出現快速升溫,原因在於大量甲烷從海底逃到大氣中,促進了溫室效應。那麼,當時出現了什麼誘因呢?科學家提出了兩種觀點:一個是火山噴發,一個是彗星撞擊。


當前,地球的情況與5500萬年前有相似之處。特別是,現在地球所有化石燃料被燃燒後所釋放的能量,大約等同於那個時期的溫室氣體含量。這是否意味著,5500萬年前的「極熱」就是未來地球變暖的極限?有科學家開發了一個模擬地球氣候的計算機模型,給出的一個預測是,到2200年,全球溫度比工業革命前至少上升7℃。

地球到底會變得有多熱



溫室效應是否會失控


不過,科學研究已經證實了一個理論機制的存在,即「失控的溫室效應」。理論上,升溫後的地球會釋放更多溫室氣體,導致變暖效應加劇。一旦這種自動供給機制被啟動,那麼溫度上升將變得無法阻擋。


例如,冰雪融化會把常年凍土地帶暴露出來。一般來說,白色平滑的冰雪更容易反射太陽光,而深色地表更容易吸收太陽熱量。同時,冰雪融化後的地表水,會蒸發到大氣中,而水蒸氣也是一種溫室氣體。

再如,佔據地球約四分之三面積的海洋,具有減緩氣溫升高的作用,因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可以溶解在海洋中。但是,變暖後的海洋能夠容納的二氧化碳量會大大減少,這就意味著大氣中留有的二氧化碳相對更多,捕獲的熱量也隨之增多。


雖然這一現象在地球上還未上演過,但在離地球最近的鄰居金星身上曾經出現過。金星與太陽的距離更近一些,所以它最初的溫度也高,所有液態水都被蒸發到空氣中,因此也就沒有地方存儲二氧化碳了。現在,金星表面平均溫度為462℃,96%的大氣為二氧化碳。這導致金星成為太陽系中最炙熱的行星,甚至超過了離太陽更近的水星。


那麼,人類自身的活動會不會引發一場「失控的溫室效應」?研究推測,目前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為400ppm(毫克/立方米),若要引發「失控的溫室效應」,濃度需增加到30000ppm。


如何理解這個規模呢?以化石燃料為例,如果我們燒掉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二氧化碳的濃度可能會上升至3000ppm。這也就是說,需要燃燒10倍的地球化石燃料,才能觸發「失控的溫室效應」。不過,地球上沒有足夠多的化石燃料,並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事實上,還有其他潛在的溫室氣體來源,如前面提到的「不安分」的甲烷。

地球到底會變得有多熱



生活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一旦地球快速升溫,我們的生活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世界銀行的報告指出,降水格局的變化和酷熱天氣的增加,會給農業生產和地區糧食安全帶來極高風險。如果全球升溫1.5℃至2℃,那麼約旦、埃及和利比亞作物產量下降幅度可達30%。


更嚴峻的挑戰是海平面上升。2萬年前,地球溫度比現在冷4℃,冰蓋覆蓋了加拿大和北歐。自那時以來,地球升溫4℃。僅僅這4℃,就融化了歐洲和北美的冰原,使海平面上升幾十米,並淹沒了那裡的淺島。所以,全球溫度如果再上升4℃的話,將給地球帶來怎樣的後果,也許不難想像。


此外,高溫除了會帶來一系列暑熱疾病外,還會對人類情緒帶來明顯影響。在古代,人們就已經發現了天氣和情緒之間的關係。唐代詩人杜甫在《夏夜嘆》中就曾感嘆:「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意思是說,夏日高溫的蒸烤下,人變得煩躁不安,心情不暢快。現代醫學研究證實,人體內有一種名叫松果腺體的物質會隨著天氣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導致人體內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分泌情況變化,以致影響人的情緒狀態。


一個有意思的推測是,人類社會將有可能成為一個以素食為主的世界。隨著氣候變暖和海洋日益酸性化,海洋魚類將越來越稀少。農田邊上可以養一些家禽,但由於沒有大片土地可以用來開闢牧場,因此除了以沙漠灌木為食的山羊等外,大多數牲畜飼養會受到限制。當然,人造肉技術的發展,也許可以緩解這一壓力。

地球到底會變得有多熱



發揮地球儲碳庫功能


目前,人類更主要的精力,毫無疑問還是用在如何阻止溫室效應加劇上。國際社會已經提出了應對氣候變化、降低二氧化碳含量的兩大途徑,即工業上直接減排和森林碳匯間接減排。


森林是陸地上最大的儲碳庫。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約儲存了2.48萬億噸碳,其中1.15萬億噸碳儲存在森林生態系統中。與工業直接減排相比,森林碳匯間接減排投資少、代價低、綜合效益大,更具經濟可行性和現實操作性。因此,許多國家已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對中國而言,調整能源結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是實現節能減排、緩解溫室效應的必經之路。二氧化碳排放有一個著名的公式,即二氧化碳排放=人口×人均GDP×單位GDP能源消耗量×單位能耗排放量。從分析公式可知,要降低排放,首先要限制人口的增長,其次要降低單位GDP能源消耗量,再次要降低單位能耗排放量。


目前,我國的人均GDP仍然不高,人均GDP提高是剛性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世界自然基金會認為,目前中國能源利用效率為33%左右。因此,低碳經濟對中國的含義不僅是減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更迫切的是全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即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儘可能做到「吃干榨盡」,使單位GDP的碳消耗逐步降低,實行零基排放。      


(部分資料引自《科學之謎》)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觀察 的精彩文章:

波蘭開挖「納粹黃金列車」,傳聞中的寶藏或現天日
「小鎮文學」升溫:80後90後這樣寫鄉愁
除了防病毒,智能衣服還能幹什麼
搶票啦!來文化講壇暨「書香中國」論壇,聽這些人講中國故事
大開眼界!銀行博物館裡這些孤品珍品你還沒見過吧?

TAG:上海觀察 |

您可能感興趣

地球不斷向外輻射熱量,就會變得像月球一樣死寂
女人啪多了下面到底會不會變松?
有多少星座和戀人在一起時,會變得很傻
如果擁有多個月球,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如果地球上所有人都消失了,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有一天,你會變得很棒
命運對你有多刻薄,你就會變得有多堅強
擁有藝術氣質,到底人生會變得多精彩!
未來幾年,大片很多,但觀眾會變得很傻
有了這些,吃飯會變得超級好玩
順產後,下面到底會變多松?
幾十億年之後的地球有可能會變成什麼樣呢
妳不會知道妳到底能多年輕!學完七個妝法會不會變太漂亮好擔心
原來只要分開了,不管多麼熟悉也會變得疏離
擁有而不懂得珍惜,再多再好也會變成遺憾
本命年到底有多邪乎 運程真會變差嗎?
所有現在都會變成過去,所有過去都值得珍視
女人學會扎這款低馬尾,會變的更加有氣質,一分鐘就可以完成!
房價崩潰後,日本人的生活會變得有多慘?